趙新利
2010年中國GDP超過日本,兩國經(jīng)濟實力的“新座次”使中日兩國必須摸索出“新關系”。當前,中日關系處于調(diào)整期,各種矛盾集中爆發(fā),釣魚島爭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矛盾一。2010年釣魚島撞船事件后,尤其是2012年日本將釣魚島“國有化”以來,兩國之間劍拔弩張,民眾的相互印象也一落千丈。2013年8月7日,《中國日報》披露了其和日本言論NPO共同實施的“中日關系輿論調(diào)查”結(jié)果。由于領土爭端和歷史問題等事項的影響,中日兩國民眾對對方國家的印象急劇惡化。中國公眾對日本“印象不好”和“印象相對不好”的比例高達92.8%,而對日本印象好的比率僅有5.2%。與此同時,日本民眾“對中國的印象”也非常糟糕。高達90.1%的受訪日本人對中國“印象不好”,對中國“印象良好”的日本人僅為9.6%。
在這種背景下,日本面向國際社會開展了多種國際公關活動,一方面向國際社會游說“釣魚島是日本的”,另一方面在國際舞臺擺出姿態(tài)呼吁中日對話,向國際社會展現(xiàn)“開明”的日本形象。
日本圍繞釣魚島開展的“黑色宣傳”
所謂“黑色宣傳”(Black Propaganda),是為使對方錯亂而開展的信息操縱的一種。黑色宣傳的主要做法有:散布對方負面消息、傳播可以迷惑對方的虛假消息、假冒對方名義進行信息傳播等。其相對的概念為“白色宣傳”(White Propaganda),是指基于事實的公開宣傳活動。在釣魚島爭端以來,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及其身邊官員多次散布中日首腦會談的相關消息,有些信息極具迷惑性,這種“黑色宣傳”行為值得中國高度重視。
安倍圍繞中日首腦會談問題,已經(jīng)開展了密集的“黑色宣傳”攻勢,其中不少信息都是沒有根據(jù)的,甚至是虛假的。2013年7月22日,安倍說,兩國因而需要共同努力,跨越障礙,“雙方進行推心置腹的對話十分重要,如應該舉行外長級、首腦級會談?!?月26日,安倍曾在新加坡喊話,表示希望與中國舉行首腦會談。兩天后的7月28日,安倍的外交助理、內(nèi)閣官房參與飯島勛在講演中散布“舉行日中首腦會談的日子不會太遠”的輿論。7月29日,安倍又表示期望與中國領導人舉行“推心置腹”的對話:“不設前提條件,兩國外長和首腦推心置腹地進行對話很重要。”
對此,中國也進行了較為積極的回應。中國外交部7月29日就飯島勛散布的“舉行日中首腦會談的日子不會太遠”回應稱,飯島勛在華期間沒有進行官方活動,中國政府官員未同其接觸。而其后出版的《中國日報》援引一位中國外交人士的話說,“飯島勛28日對媒體說的話,純屬偽造,他的這番表述是出于日本國內(nèi)政治的目的?!敝袊饨徊扛辈块L李保東8月27日警告日本“不要再耍嘴皮子,擺樣子,而是要邁開步子”。
盡管中國進行了較為積極的應對,但日本在多種場合通過“黑色宣傳”搶占了一定的輿論主動,讓世界輿論以為“日本是敞開大門開明者,中國才是緊閉大門的麻煩制造者”。
日本對釣魚島的輿論攻勢
日本一向重視國際公關,有著較為完善的體系。日本外務省設有新聞與公共外交局,內(nèi)設公共外交戰(zhàn)略處、網(wǎng)絡公共關系處、文化交流與海外公共關系處、國際文化合作處、國際新聞處等。日本駐外使館中也通過“新聞文化中心”等機構推廣日本文化。日本最近正計劃在不丹和南蘇丹等五個國家新設大使館,以加強日本政府的對外宣傳。
在釣魚島爭端問題上,日本積極通過網(wǎng)絡等多種渠道向國際社會開展宣傳。日本外務省網(wǎng)站專門設有與釣魚島相關的頁面,通過英語、阿拉伯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漢語(簡體和繁體)、葡萄牙語、俄語、西班牙語、日語等11種語言,詳細介紹釣魚島的位置、歷史變遷,宣傳方式包括可供下載的宣傳冊、視頻、地圖、影印的歷史資料等,甚至還包括1953年1月8日的《人民日報》報道和1960年4月中國出版的《世界地圖集》,以證明日本對釣魚島主權的合法性。這些宣傳資料數(shù)據(jù)詳實,一目了然,頗有迷惑性和說服力。
日本領土問題擔當相山本一太在2013年11月22日的記者會上表示,為了對外宣傳日本在釣魚島問題和竹島(韓國稱獨島)問題上的主張,日本政府將在年底前新設發(fā)布視頻等信息的網(wǎng)站。此后,11種語言的宣傳視頻在YouTube等視頻網(wǎng)站傳播。早在8月,日本外務省申請了10億日元的預算用作島嶼爭議的宣傳費。
除了自主的宣傳外,日本還注重通過西方媒體發(fā)出自己的聲音。西方主流媒體成為日本國際公關的主要目標,歐美等西方國家與日本有著相似的價值觀,更容易有共同語言,這是日本對歐美媒體開展國際公關的優(yōu)勢。美國《華爾街日報》11月1日的社論罕見地呼吁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承認釣魚島屬于日本,阻止中國對日本的“挑釁”。有分析指出,社論的立場明顯偏袒日本,很可能是日本政府游說的結(jié)果。這篇社論的言語表達不符合美式習慣,連一些口號式的表態(tài)和呼吁都像是日本人在自說自話,很可能是日本國際公關活動中的一篇軟文。該報是日本官方態(tài)度在西方社會的一個重要出口,2012年7月,日本東京都政府也曾在《華爾街日報》刊登大幅廣告,希望能夠獲得美國人民對他們購買釣魚島的支持。
中國亟需加強釣魚島國際公關
2013年10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強調(diào):“要著力加強對周邊國家的宣傳工作、公共外交、民間外交、人文交流”,強調(diào)了新形勢下周邊外交工作中公共外交的重要性。此前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明確提出,“扎實推進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公共外交與周邊外交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3年8月19日,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又強調(diào),“要精心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chuàng)新對外宣傳方式,著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痹谥苓呁饨恢校毡镜闹匾圆谎远鳌T卺烎~島爭端背景下,中國更是應該積極圍繞釣魚島開展國際公關。
其實,圍繞釣魚島問題,中國拿出了諸多強有力的具體措施,但有一些措施如能配合國際公關和國際游說手段,將會收到更好的效果。11月23日,中國國防部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qū),并于當日10時正式施行。毋庸諱言,中國有設立防空識別區(qū)的權利,在中國之前已有22個國家設立了防空識別區(qū)。但防空識別區(qū)的設立,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引發(fā)了周邊國家的緊張。在12月7日“環(huán)球時報2014年會”上,日本駐華公使掘之內(nèi)秀久在發(fā)言時多次指出,中國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qū)“太突然”。12月8日,韓國宣布擴大防空識別區(qū),方案將經(jīng)過7天公示后于15日生效,并且韓國國防部已在6日之前通過國防和外交兩種渠道向美、中、日等國做了數(shù)次詳細說明。而中國是在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qū)的當日10時就正式生效實施了,這對一些國家來說無疑顯得“突然”。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圍繞設立防空識別區(qū)問題應加強國際公關,爭取更多國家以及這些國家民眾的理解或支持。
近年來,中國十分重視國家形象和軟實力建設,在很多方面加強了國際公關活動。但圍繞釣魚島爭端的國際公關活動還不夠積極主動。中國圍繞釣魚島問題也開展了一些國際公關活動,如《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白皮書、中英日文的《釣魚島——中國的固有領土》宣傳冊。新聞發(fā)言人的渠道也不斷釋放中國官方立場和聲音。外交部發(fā)言人多次表示,無論日方如何變換宣傳手法,都不能改變釣魚島屬于中國的基本事實。在領土爭端等問題上,中國善于通過國防和外交兩個渠道對外發(fā)出聲音。這兩方面的聲音往往嚴謹有余,生動不足。相比日本在全球散布的多語種宣傳視頻,中國國際宣傳的說服力明顯不足。
此前,一條名為《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的視頻引發(fā)國內(nèi)外媒體關注。在這則視頻中,中國領導人都以卡通形象出現(xiàn),畫面語調(diào)輕松,不失幽默。分析認為,這則視頻很可能是由官方制作,意在改變以往中國相對生硬的宣傳方式,嘗試以一種與國際接軌、公眾更能接受的新方式來闡釋中國的政治制度,并且選擇“干部選拔”這個核心話題進行國際對比,顯示出相當?shù)淖孕拧?/p>
在中日領土爭端、東海防空識別區(qū)等問題上,中國在通過國防和外交渠道闡明立場的同時,也可以積極通過直觀易懂的視頻等方式開展宣傳。積極發(fā)揮國際傳播、公共外交的作用,通過網(wǎng)絡視頻、國際媒體報道等方式,生動闡述中國立場,進行更為深入的解讀,做到“中國立場,國際表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