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烏克蘭特派記者 劉 暢“歷史已經被改寫。”16日,烏克蘭基輔獨立廣場上一名年輕的抗議者這樣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他的眼神稚嫩又堅毅。這群成分復雜的抗議者在基輔市中心廣場上駐扎了半年,2月一場血腥過后,親俄的總統亞努科維奇逃亡俄羅斯。但不少抗議者覺得使命未盡。18歲的維塔利說:“我們要在5月看到一場公平真實的選舉,迎來真正能帶領烏克蘭走向繁榮的總統?!彼麄儧]想到,這場抗議給獨立23年的烏克蘭帶來的是比前22年加起來還要沉重的危機,緊接抗議而來的卻是分裂,這也給維塔利寄予希望的大選增添了太多變數。 記者乘坐的飛機16日清晨降落基輔機場的時候,一切顯得過于正常。通關、蓋章、提取行李出站,用了半小時?;o連日陰雨,春寒料峭,姑娘們卻穿著絲襪、踩著高跟鞋走在舍甫琴科大街上。街角的咖啡館總是爆滿,當紅油炸小吃“別列比奇卡”的鋪面前排起長隊,晚高峰時市中心照舊堵作一團。從哪個角度看,這都不是新聞語境里那個“分裂”、“瀕臨內戰(zhàn)”的烏克蘭?!爸皇怯蛢r一直在漲,面包貴了30%,經濟更困難了?!被o外語學院大二學生卡佳對《環(huán)球時報》記者說。 獨立廣場是基輔的另一面。1991年,烏克蘭將十月革命廣場改稱獨立廣場,以守護女神像取代了列寧雕塑。如今這里仍然是抗議者的營地,有車胎堆砌的堡壘、帆布敞篷、取暖的篝火和傍晚時分的炊煙。年輕如卡佳一樣的基輔青年,甚至不知道這里曾矗立列寧雕像。他們不感懷蘇維埃的往昔,他們只在意烏克蘭的國家未來?!霸诜磥喤凭S奇的運動中,俄羅斯族和烏克蘭族抗議者都有死傷嗎?”記者問。“在基輔我們不問民族,如果你硬要劃分,是的。但我們是在共同戰(zhàn)斗?!本S塔利努力向記者強調一個烏克蘭的概念?!盀蹩颂m是獨立國家,東邊那些想加入俄羅斯的人現在就可以去,西邊想加入歐洲的人也可以走,但你不能綁架一座烏克蘭城市,分裂烏克蘭?!?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歷史聯系如此緊密,幾乎沒有哪一個烏克蘭家庭,沒有親屬生活在俄羅斯。談起俄羅斯,卡佳說:“我們不覺得那是外國”。但現實撕扯著烏克蘭家庭??训木司俗≡谀箍?,他認為東部鬧獨立是烏克蘭的錯,長期忽略俄羅斯族人的訴求??颜f,“他被俄羅斯媒體騙了,他根本不知道,錯不在烏克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