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偉 許冠恒
(義烏市中心醫(yī)院,浙江義烏 322000)
扶正化瘀方聯(lián)合培美曲塞治療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0例臨床研究
管偉 許冠恒
(義烏市中心醫(yī)院,浙江義烏 322000)
目的:分析使用中藥湯劑扶正化瘀方聯(lián)合培美曲塞干預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60例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治療組采用中藥湯劑扶正化瘀方聯(lián)合培美曲塞化療,對照組單純培美曲塞化療。觀察和評價2組近期療效以及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CEA、CYFRA21-1、VEGF水平的改變。結果:治療后治療組(穩(wěn)定+緩解)率明顯高于對照組。2組患者治療后血清腫瘤標志物CEA、CYFRA21-1、VEGF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且治療組治療后的腫瘤標志物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治療組消化道反應、嗜睡、脫發(fā)等非血液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明顯輕于對照組。結論:扶正化瘀方劑聯(lián)合培美曲塞干預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有較好的臨床效果,且副作用小,值得進一步研究。
非小細胞肺癌 培美曲塞 扶正化瘀 中藥復方
近年來,我們采用扶正化瘀方劑聯(lián)合培美曲塞干預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并與單純培美曲塞化療者進行對照觀察,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間60例入院已確診的NSCLC老年患者分為2組,每組30例。治療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59.7±8.4)歲;卡氏評分(81.9±4.1)分。對照組:男21例,女9例;年齡(60.6±7.8)歲;卡氏評分(82.4±3.7)分。2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經(jīng)血清腫瘤標志物CEA、CA125、CYFRA21-1和TSGF的聯(lián)合檢測以及實驗室病理檢查確診,符合《內科學》中關于NSCLC的診斷標準。排除嚴重肝臟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或對培美曲塞過敏者。同時符合《肺癌中西醫(yī)綜合治療》[1]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的中醫(yī)辨證標準。主證:氣短乏力、頭暈耳鳴、畏寒怕冷、舌紅少苔。次證:口干少飲、自汗盜汗、夜尿頻多、脈弱少數(shù)。其中主證符合3項,次證符合1項;或主證符合2項,次證符合2項便可確診。
2.1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立即進行相關檢查,根據(jù)需要予臥床休息、吸氧、CCU監(jiān)護等常規(guī)治療。同時選用注射用培美曲塞(法國禮來公司,主要成分:培美曲塞二鈉,規(guī)格500mg/支)500mg/m2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中,10min靜脈內給藥,每日1次,21d為1個周期。葉酸800μg口服,每日1次,開始于化療前的1周,結束于化療結束后。維生素B121000μg,肌注,開始于化療前的1周,每9周1次,貫穿全療程。
2.2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扶正化瘀方。藥物組成:黃芪60g,黨參20g,茯苓30g,丹參30g,三棱15g,莪術10g,赤芍20g,白花蛇舌草30g,重樓10g。氣虛痰熱者,加生白術20g、百合10g、桑白皮10g;痰凝氣滯血瘀者,加浙貝母10g、半夏10g、桃仁10g;氣虛痰濕者,加甘草10g、陳皮10g;氣陰兩虛者,加北沙參15g、麥冬10g。煎服,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00mL。
2組均治療4個化療周期。
3.1 療效評價標準療效評價標準按照RECIST標準評價。CR(完全緩解):所有病灶消失維持4周;PR(部分緩解):病灶縮小30%,維持4周;SD(病變穩(wěn)定):病灶縮小小于30%但增加小于20%;PD(病變進展):病灶增加大于20%。
3.2 化療相關不良反應分級參照WHO的《抗腫瘤藥物不良反應的分度標準》。消化道反應:0度,無惡心嘔吐;Ⅰ度,惡心;Ⅱ度,暫時性嘔吐;Ⅲ度,嘔吐,需治療;Ⅳ度,難以控制的嘔吐。嗜睡:0度,清醒;Ⅰ度,短暫時間嗜睡;Ⅱ度,嗜睡時間不及清醒的50%;Ⅲ度,嗜睡時間超過清醒時間的50%;Ⅳ度,昏迷。脫發(fā):0度,無脫發(fā);Ⅰ度,輕度脫發(fā);Ⅱ度,中度,斑狀脫發(fā);Ⅲ度,完全脫發(fā),可再生;Ⅳ度,完全脫發(fā),不可再生。[2]
3.3 治療前后檢測血清腫瘤標志物癌胚抗原(CEA)、細胞角質蛋白19片段(CYFRA21-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CEA采用放射免疫測定法(RIA),試劑盒由天津德普公司生產(chǎn);CYFRA21-1采用電化學測定法,儀器為羅氏公司提供的Roche電化學分析儀。VEGF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測定法(ELISA)檢驗,試劑盒由晶美公司R&D公司分裝。
3.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以(±s)表示,均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資料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非參數(shù)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5 治療結果
3.5.1 2組近期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近期療效比較例(%)
3.5.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變化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變化(±s)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變化(±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1。
組別CEA (μg/L)CYFRA21-1 (μg/L)治療組30對照組例數(shù)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30 VEGF (ng/L)48.13±10.4715.26±2.03134.52±8.07 18.25±10.18*#6.75±1.99*#112.31±7.62*#47.96±9.2914.98±2.14132.93±7.95 39.03±9.37*11.47±1.78*124.66±7.39*
3.5.3 2組非血液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見表3。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非血液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
在各種惡性腫瘤中,肺癌的發(fā)病率一直居于首位,其中非小細胞肺癌占肺癌總數(shù)的80%左右。目前,對ⅢA、ⅢB及Ⅳ期等不便進行手術的患者是以化療為主要治療方法,主要是使用鉑類抗癌藥配合抗腫瘤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培美曲塞作為具有多靶點的新型抗葉酸代謝藥物,可通過干擾腫瘤細胞復制過程中葉酸代謝來進行治療[1]。但同時,培美曲塞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等,我們進行治療前補充葉酸及維生B12能夠降低骨髓抑制的發(fā)生情況,但是化療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仍然居高不下。
肺癌中醫(yī)并無此名,但其與中醫(yī)文獻中的“肺積”、“勞嗽”等類似,病機屬于正極虛邪壅盛?!兜は姆ā窂娬{:“痰挾瘀血,遂成窠囊”,指出諸多病癥多是痰中夾瘀而致。而《瘍科心得集》云:“癌瘤者,非陰陽正氣所結腫,乃五臟瘀血濁氣痰滯而成”,可見痰瘀與癌腫的發(fā)生緊密相關[3]。老年患者本身氣血虛衰,正氣不足,又癌毒侵襲,痰瘀互結,正氣更虛,所以給以大劑量扶正藥物,如黃芪、黨參。而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又處于老年階段,用藥應徐徐圖之,不能妄加攻伐,以免正氣受損[4],因而丹參、三棱、莪術、赤芍等化瘀藥用量較小。培美曲塞化療導致的毒副反應,病機為正氣不足、藥毒侵襲,因此配合扶助正氣、化瘀驅邪的中藥,使氣血得以生化,可以有效改善胃腸道反應、乏力、體重下降等副反應。
本研究結果表明,扶正化瘀方聯(lián)合培美曲塞治療晚期NSCLC患者,既能有效地緩解腫瘤增長,也能明顯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且患者的副反應發(fā)生情況也明顯低于單純化療治療,值得進一步研究。
[1]徐振曄,楊宇飛.肺癌中西醫(yī)綜合治療.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4561
[2]周際昌.實用腫瘤內科治療學.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2
[3]徐婷,孫大興.非小細胞肺癌的中醫(yī)藥治療進展.浙江中醫(yī)雜志,2011,46(8):614
[4]李金瀚.中醫(yī)藥用作晚期非小細胞肺癌鞏固性治療的對照性臨床觀察.中國肺癌雜志,2007,10(6):520
編輯:韋杭吳寧
R734.2文獻識別碼A
1672-397X(2014)03-0038-02
管偉(1979-),男,醫(yī)學碩士,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肺癌、食管癌的臨床診治研究。516546470@qq.com
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