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林
“語用”是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一種教學理念,也是提高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一種基本手段?!罢Z用”訓練就是立足語言、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訓練。通過“語用”訓練,可以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和表達能力。因此,從特級教師到普通教師,從展示課到競賽課,不約而同地把對語言訓練點的挖掘作為教師表達對“語用”理念理解的腳注。但是,最近我在《普羅米修斯盜火》一課的四節(jié)同課異構的聽課中發(fā)現(xiàn),同樣的語言訓練點由于對說和寫的方法指導不同,而出現(xiàn)完全不同的效果。
一、讓“感謝”豐富,讓“英雄”真實
在日常教學中,以英雄形象為主角的課文,我們經常采用“××,我想對你說”這樣的讀寫遷移。在學完課文《普羅米修斯盜火》“無火”、“盜火”、“有火”這幾節(jié)之后,執(zhí)教者也進行了語言訓練。
[例1]師:想象一下當人們擁有火種之后,他們會怎么說、怎么做呢?
生:“謝謝你,普羅米修斯,是你為我們帶來了火種?!?/p>
生:“普羅米修斯,你真是一個大英雄?!?/p>
師:是啊,是普羅米修斯為人類驅走了黑暗和寒冷。人們有了火,會怎么做呢?
生:他們會開一個篝火晚會。
師:以前可沒有這樣的機會,是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帶來了歡樂。
生:他們可能會進行野外燒烤。
師:所以說,是普羅米修斯讓人類的文明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這是一個表達性語言訓練,教者意圖通過學生對人類沒有火時艱難、落后的生活方式的描述,以及有了火種之后的文明生活方式的形容,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將兩者進行對比,從而突出火的重要,突出普羅米修斯盜火的意義,在學生心中樹立普羅米修斯的英雄形象。應該說,教者的語言訓練意識、訓練點都選擇得很好。但是從學生的回答來看,“謝謝你”、“大英雄”“開篝火晚會”、“野外燒烤”這樣的語言空洞、貧乏、蒼白,既沒有用課本上的語言文字進行表達,也沒有將書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敘述,更沒運用自己的語言邏輯表達一種對英雄的敬佩和感恩,對“為什么帶來了火種就要感謝”、“為什么有了火,人類的文明向前邁進了一大步”這兩個核心問題沒有解決。因此,學生的語言儲備、語言邏輯、語言思想都沒有得到增長,學生的語言只停留在“感謝”、“英雄”的簡單表達。
如何讓“感謝”的語言豐富起來,讓“英雄”的形象真實起來,需要教者對表達進行切實的引導。同樣一個環(huán)節(jié),我們看另一位教師的設計。
師:透過時光的隧道,我們來到了一個遠古的部落,年老的族長正在給孩子們講述過去沒有火的經歷,他說:“如果沒有火,__________;如果沒有火__________……”
生:我們只能吃生的東西。
生:我們只能在那無邊的黑暗中,度過一個又一個漫長的夜晚……
生:我們只能經常住在寒冷、潮濕的地方。
生:我們就會經常遭受野獸的襲擊。
生:我們只能用石塊和樹棍做工具。
師:這是他對族人說的,也是他想對普羅米修斯說的,更是所有人類想對普羅米修斯說的。有了火,我們就可以__________;有了火,我們就可以__________……”
生:燒熟食物。
生:驅寒取暖。
生:用火來打造工具,驅趕兇猛的野獸。
師:普羅米修斯,我們想對你說,是你為我們送來了(溫暖),送來了(光明),送來了(工具),送來了(文明),普羅米修斯,你真是一個(勇敢而富有同情心)的神。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教者首先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時光隧道將課堂置身于一個原始部落,創(chuàng)設了一個語言表達的場,然后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白類似的表達可以訴說英雄出現(xiàn)之前的艱難,可以描述有了火種之后的幸福,也可以用排比的句式進行贊美。這樣由具體到概括,表達的內容豐富起來,表達的句式多樣起來,表達的思路得到了拓展,“感謝”變得豐富,形象變得可感,“英雄”得以在學生的心中落地生根。
二、讓理解深刻,讓想象豐富
有些文本在內容的核心處只有簡短的詞語,卻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價值和意蘊表達,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并通過言語實踐將其還原成具體可感的鮮明形象。為了感受宙斯的性格特點,有一位教者抓住“大發(fā)雷霆”進行了語言訓練。
[例2]師:當主神宙斯得知是普羅米修斯觸犯了天規(guī),便大發(fā)雷霆,決定要狠狠懲罰他。想象一下,他會怎樣大發(fā)雷霆呢?
生:宙斯使勁地拍著桌子,大聲吼道:“普羅米修斯,我要狠狠地懲罰你?!?/p>
師:拍著桌子,大聲吼,真是大發(fā)雷霆。
生:宙斯把桌上的東西全都扔下了地,大聲叫到:“衛(wèi)兵,立即把普羅米修斯抓起來,我要狠狠懲罰他?!?/p>
師:你的想象很豐富,他會怎樣狠狠懲罰普羅米修斯呢?我們接著往下讀。
這是一個理解性語言訓練,通過詞語“大發(fā)雷霆”,想象宙斯的兇狠殘暴,與勇敢而富有同情心的普羅米修斯進行對比。學生對“大發(fā)雷霆”的動作進行了豐富的想象,但表現(xiàn)“大發(fā)雷霆”時所使用的語言比較單一。原因是學生對“大發(fā)雷霆”這個詞語理解不夠深刻,不知道“大發(fā)雷霆”的原因,所以無法想象發(fā)狠時說話的內容,算不上“得言”。
我們看看另一位教師在同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師:當主神宙斯得知是普羅米修斯觸犯了天規(guī),便大發(fā)雷霆,決定要狠狠懲罰他。你知道什么是“大發(fā)雷霆”嗎?
生:發(fā)了很大的脾氣,聲音和氣勢很讓人害怕。
生:發(fā)脾氣的聲音就象打雷一樣讓人害怕。
師:大發(fā)雷霆就是大發(fā)脾氣,大聲斥責。普羅米修斯只是盜取火種,天庭的火又不會因此而熄滅,他為什么會發(fā)這么大脾氣,斥責什么呢?
生:因為宙斯覺得神才能擁有火,人類有了火,他就不能顯得高高在上。
生:因為普羅米修斯盜火的行為觸犯了天規(guī),挑戰(zhàn)了他的威嚴。
師:難怪宙斯會大發(fā)雷霆,那他會怎么大發(fā)脾氣、大聲斥責呢?
生:他拍著桌子,大聲吼道“人類就像一只螞蟻,怎么配擁有火種呢?”
師:想象豐富,有動作,有語言,反問句更有表現(xiàn)力。
生:宙斯抓起杯子扔向了衛(wèi)兵“當天規(guī)是什么?你們怎么還站在這里,我要讓他知道什么叫生不如死?!?/p>
因為學生對“大發(fā)雷霆”的意思進行了充分理解,知道了“大發(fā)雷霆”可以從聲音、氣勢、動作、內容上想象;理解了為什么大發(fā)雷霆,對斥責的內容就有了落實;對反問句恰到好處地肯定,強化了反問句語氣強烈的特點。有了這樣的引導,學生已“情動”,此時“辭發(fā)”就會水到渠成。這時,學生是以自身的語言表達出屬于自己的感悟,創(chuàng)作的過程是對文本理解升華的過程,更是歷練自身語言情感的過程。
三、讓情感共鳴,讓表達自然
轉換角色敘述可以設身處地體會人物的情感,使學生在口頭表達上對人物形成認知,同時可以結合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讓學生調動已有的語言積累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
[例3]師:普羅米修斯忍受著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為人類而受苦。如果你是普羅米修斯,當你被鎖在奧林匹斯圣山上經受種種磨難的時候,你會怎么想?
生:我可能早就被嚇暈了,也許我會想,這可是懸崖絕壁,一掉下去就沒命了。
生:我會想,即使填了禿鷲的肚子,我也不會后悔,因為犧牲了我一個人,卻讓人類有了光明和溫暖。
生:這是我下定決心做的事情,我不后悔,也不會去認錯。
這個片斷中,教者本來的意圖是想通過轉換角色敘述,鍛煉言語表達,但是學生卻沒能充分理解教師的意圖。普羅米修斯作為一個神,敢去盜取天火,他會被嚇暈嗎?可見,學生并沒有完成角色的轉換,沒有走進文本。而教師把自己當作一個記者采訪,更是與情境不夠融洽。后面兩個學生的回答也是一種口號式的,這樣的回答基于學生對文本簡單的理解與感悟,沒有走進人物的內心,無需過多思考,沒有言語能力的增長點,只是一種低水平的重復。
而另一位教師采取了如下設計。
師:課文是從作者的角度來敘述的,用“我”的口氣來說,又是一種講述方式,讓我們來聽聽普羅米修斯的聲音吧。
師:火神非常敬佩普羅米修斯,勸他向宙斯認錯,他搖搖頭說——
生:“為人類造福有什么錯!我愿意忍受這種痛苦,但絕不會承認錯誤,更不會歸還火種!”
師:善良的河神看到普羅米修斯渾身是傷,心如刀絞,決定向宙斯求情,普羅米修斯勸阻說——
生:“你這樣熱心,我很是感激,但是我不愿意人類受苦,你也不要惹火燒身?!?/p>
師:宙斯的使者赫爾莫斯來了,讓他順從權威,普羅米修斯堅定地說——
生:“在我去盜取天火的時候,我已經做好了決定,如果因為我的順從使人類永久受到束縛,我還會去取天火嗎?”
師:同學們,這樣的對話也是一種講述方式。把這個故事畫出來,這是畫家的講述方式;把普羅米修斯搬上舞臺,這是演員的講述方式。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內心的敬佩!
教者獨具匠心,創(chuàng)設了敬佩普羅米修斯的火神、善良的河神、宙斯的使者赫爾莫斯幾個不同身份的角色,分別勸誡普羅米修斯,而學生的回答也因為教師“搖搖頭”、“勸阻”、“堅定”等關鍵詞語的引導變得生動起來,語言表達的內容有了方向,在一次又一次的拒絕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在學生的腦海中也逐漸鮮明。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語言表達訓練,不管是運用文本的語言形式進行理解性表達,還是調動已有積累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都有一個前提,就是要認知這種語言形式并進行方法性指導,不僅要指導學生在整體上把握其外在形式,更要讓學生領會這樣的語言應該從哪些角度去思考以及如何運用。這樣,才能為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供“正能量”。
(責任編輯 劉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