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稅收法定原則為現代文明各國所普遍確立的一項稅法基本原則。在我國,由于長期缺乏必要的重視和宣傳,稅收法定原則的內容常被誤讀,造成現實的種種混亂狀態(tài)。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明確提出“落實稅收法定原則”的當下,恢復稅收法定原則的本來面目,使其真正成為統(tǒng)帥稅法方方面面活動的最高原則,正當其時。
關鍵詞:稅收法定 面紗 重構
稅法是現代法治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稅法的發(fā)達程度衡量著一個國家制度文明的發(fā)達程度。稅收法定原則是稅法中的一項基本原則?!稕Q定》首次以黨的重要綱領性文件的形式,明確提出“稅收法定原則”,體現了黨中央對稅收法定原則的高度重視。
1 稅收法定原則形成的歷史淵源及理論基礎
一般認為,稅收法定原則萌芽始于1215年的《自由大憲章》,在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后形成現在意義上的稅收法定制度。
《自由大憲章》第十二條規(guī)定:朕除了下列三項稅金外不得征收代役稅金或貢金,為全國公意所許可者,不再此限。雖然《自由大憲章》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憲法性文件,但其所反映的“征稅須經被征者同意”的思想,正是其所為萌芽之所在。近代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過啟蒙運動的洗禮,都在其憲法性文件中確立了稅收法定原則。如英國的1689年的《權利法案》中重申了《大憲章》中的“非經國會同意不得征稅”的規(guī)定;法國1789年的《人權宣言》第十四條:“公民有權親自或通過代表調查公共捐稅的必要性,自由的對此表示同意,監(jiān)視其用途,并且決定稅額、征稅基數、征稅期間”。
從歷史淵源看,啟蒙思想家們的思想理論是各國在憲法性文件中確立稅收法定原則的根源。支持稅收法定原則的根基在于“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主權在民”等尊重個人權利、承認個人權利的思想。如盧梭所代表的民主主義思想強調“主權在民”,表現在財政上,即為關于國家的收入與支出,須依人民的意志決定。因為只有人民及其代表才真正知道人民的負擔能力。
2 我國稅法中的稅收法定原則
在我國,稅收法定原則包括三方面內容:稅收要素法定、稅收要素明確、程序法定。從這三方面的內容中,我們能夠看到的只是“如何使稅收法定”,而不是“什么是稅收法定”,而關于“如何使稅收法定”的問題則簡單地只是關于稅收立法技術方面的規(guī)范。如此,則不僅現代文明社會要求“稅收法定”,在封建王朝和獨裁統(tǒng)治時期,統(tǒng)治者制定的稅法也可以是“稅收要素法定、稅收要素明確和程序法定”。顯然,這與“稅收法定原則”所產生的背景及最初形態(tài)是完全相悖的。該原則正是為反抗封建王朝獨裁統(tǒng)治,防止人民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被任意踐踏的理念指導下逐漸形成的,是資產階級“自由、民主、平等”觀念在稅法領域的反映。
雖然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存在著根本的社會制度上的差異,但在社會主義國家里,更需要“自由、民主、平等”觀念,更需要稅收法定的原則作為我國的稅收領域的最高指導原則,這并不因社會制度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因此,我國稅法中對稅收法定原則作“稅收要素法定、稅收要素明確和程序法定”的理解是不科學的,這只是在稅收立法過程中或執(zhí)法過程中的規(guī)范性的條文式的理解,不僅未能體現出其最初建立的目的,也未能真正發(fā)揮其應有作用。正如有學者所指,我國的稅收法定原則是跛腳的稅收法定原則,現存的對稅收法定原則的理解不但使我們的認識發(fā)生了混亂,而且使我們浪費了大量的科學精力,阻礙了對稅收法定原則理論的一體化、系統(tǒng)化研究,也難以擔起指導稅收一切活動的重任。
3 揭開“稅收法定原則”沉重的面紗
稅收法定原則是稅法的最高原則,統(tǒng)帥稅收立法、司法、執(zhí)法、守法等各項稅收活動。明確了稅收法定原則的具體內涵,才能使其真正符合稅法最高原則及憲法重要原則的地位;厘清了稅收法定理念體系的內部聯系與區(qū)別,才能使對整個稅法的研究形成一致的體系。
稅收法定包括多個層次結構。理念層次上的稅收法定是其思想基礎,它強調稅收法定的價值追求;原則層次上的稅收法定即是我們所說的稅收法定原則,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強調的是“國家征稅要有法律依據”;制度層次上的稅收法定則恰是以我國現存稅法關于稅收法定原則的內容為內容,因此,它又可被稱為稅收立法技術原則;適用層次上的稅收法定是其具體實踐要求。各個層次結構之間構成了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系統(tǒng)體系。稅收法定原則只是這眾多環(huán)節(jié)中的一環(huán),是連接理念與制度的橋梁。而在我國,對稅收法定原則的理解是作擴大性解釋的,理念即原則,制度也是原則,原則仍是原則,由此造成原則充當了不屬于它調整范圍內的事項,從而變得面目全非。
稅收法定原則應“國家征稅要經人民同意為”內容,其根本目的在于保障納稅人的權利,這就是民主政治,是憲政精神的充分體現。因此,要限制權力機構權限。對國家征稅權的行使施加合理的限制,以嚴格的立法程序來保障納稅人的合法財產權益,防止人民權利受到公權力的侵害,而這也正是稅收法定原則的實質所在。
參考文獻:
[1]法學教材編輯部外國法制史編寫組,外國法制史資料選編[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
[2]龔芃.稅收法定原則的若干基本問題[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5(5).
[3]張永忠.跛腳的稅收法定原則[J].蘭州學刊,2005(4).
[4]宗建文.罪刑法定含義溯源[J].法律科學,1995(3).
作者簡介:
畢再宏(1984-),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中共齊齊哈爾市委黨校教師,講師,研究方向:國際法、行政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