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
數學建模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進入一些西方國家大學的,我國幾所大學也在80年代初將數學建模引入課堂。1992年由中國工業(yè)與應用數學學會組織舉辦了我國10城市的大學生數學模型聯(lián)賽,74所院校參加了本次聯(lián)賽。教育部及時發(fā)現,并扶植、培育了這一新生事物,決定從1994年起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國工業(yè)與應用數學學會共同主辦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每年一屆。現在絕大多數本科院校和許多??茖W校都開設了各種形式的數學建模課程和講座,每年有幾萬名來自各個專業(yè)的大學生參加競賽,有效激勵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利用數學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開辟了一條有效途徑。
從1999年起,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設立了??平M,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開展數學建?;顒又型度肓藰O大的熱情,數學建模也成為高職院校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熱點。作為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師,筆者自2001年以來一直擔負著學校的數學建模培訓工作,每年學生們都積極參加數學建模競賽,也取得了國家級、省級的獎勵。結合高職院校的學生特點,以及十年間高職數學教學和數學建?;顒拥膶嵺`,筆者對高職院校開展數學建模活動的意義進行了探討,并總結了高職院校實行數學建模培訓的思路與方法。
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是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的,但是也有不少學生基礎扎實,善于思考。高職院校目的是培養(yǎng)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這就要求我們既要進行大眾化的人才培養(yǎng),又要滿足部分學生對知識、能力更高層次的需求。數學建?;顒訛檫@些學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機會,為他們展示創(chuàng)新思維與實踐能力提供了舞臺。
通過數學建模訓練,可以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綜合運用能力;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提高抽象思維的簡化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既有洞察能力和聯(lián)想能力,又有開拓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團結協(xié)作的攻關能力。
通過在高職院校中開展數學建模活動,對數學教師本身也是機會和挑戰(zhàn)。教師必須重新組織教學內容,補充自身知識的缺陷與不足,促使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通過數學建模訓練,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必然會改進教學方法,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都會逐步提高。通過數學建模訓練,教師也能夠學會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增強實踐教學意識,對于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抽象思維有了明確的認識。通過數學建模訓練,教師更善于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重視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革,推動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數學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素質教育。通過數學訓練,可以使學生樹立明確的數量觀念,提高邏輯思維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認真細致、一絲不茍的作風,形成精益求精的風格,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處理現實世界中各種復雜問題的意識、信念和能力。高職院校中,作為基礎課程的數學課,不僅要為學生學習專業(yè)課提供必要的數學知識,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yǎng)他們勇于創(chuàng)新、團結協(xié)作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開設數學實驗課,進行數學建?;顒佑兄谔岣邔W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興趣與主動性,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培養(yǎng)高質量、高層次復合型人才提供有力的幫助。
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總體比較薄弱,但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又相對較強。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數學知識的時候,必須把握“以應用為目的、必需夠用”的原則,揚長避短,體現精簡數學理論,弱化系統(tǒng)性,突出數學應用,強調實用性。在開展數學建模活動中,要從開設數學實驗課入手,普及數學建模思想,強化數學建模在實際當中的應用。
從目前課程設置及課時的統(tǒng)計上,可以看出作為基礎課程的數學課總課時整體呈縮減趨勢。面對這種現狀,我們需要在保證學生夠用的前提下,突出數學的應用性,這就需要我們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的改革。開設數學實驗課,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建?;顒?,給數學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啟示,使數學教學改革在迷茫中找到了突破口。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以及對數學建模和數學實驗的進一步研究,我們提出了在高職院校中開設數學實驗課的構想,利用現有課時使學生盡可能多地了解數學的思想方法,掌握應用軟件解決數學問題的技能。數學實驗課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實驗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導向,以培養(yǎng)能力為目標。在數學教學改革中,要堅持貫徹指導思想,努力構建數學實驗課程教學的模式。
在高職院校的實際數學教學中,可以采取在大一第二個學期,由各系推薦,學生自愿的方式開設數學實驗選修課。這一階段主要給學生補充一些必要的數學知識及軟件應用方法,介紹一些最常用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方法,比如數值計算、最優(yōu)化方法、數理統(tǒng)計中最基本的原理和算法,同時選擇合適的數學軟件平臺,熟練計算機的操作,掌握工具軟件的使用,基本上能夠實現所講內容的主要計算。組織興趣小組,集體討論,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培養(yǎng)團隊精神。在教授過程中盡量引入實際問題,并落實于解決這些問題,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通過協(xié)作討論,寫出從問題的提出和簡化到解決方案和數學模型的實驗報告,并盡可能給出算法和計算機的實現,得出計算結果。
在期末選出部分比較出色的學生,為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進行培訓,時間主要集中在暑假期間。這一階段安排學生熟悉數學建模所涉及的各種方法,諸如幾何理論、微積分、組合概率、統(tǒng)計(回歸)分析、優(yōu)化方法(規(guī)劃)、圖論與網絡優(yōu)化、綜合評價、插值與擬合、差分計算、微分方程、排隊論等方法。學生也要在盡量岔開專業(yè)的前提下,依照教師建議及學生自己選擇進行分組,利用歷年一些典型的競賽題目模擬訓練,對于每道題目要求各組按比賽要求給出模型論文。教師引導學生及時總結題目中所用的方法,找出各自的長處與不足,為后面的訓練與比賽積累知識與經驗。
確定對于高職學生實行數學建模培訓的思想與方法后,重點就是要組織教學內容。目前關于數學建模的書籍及參考資料多種多樣,其中大多是面向本科學生的,近幾年也有不少針對??茖W生的數學建模材料。前期數學實驗課的選修過程中,建議高職院校不要局限于某一本教材,而是參考各種資料,選擇一些比較典型又易于上手的數學模型,讓學生既在學中做,又在做中學。而在針對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集中訓練中,要優(yōu)化數學建模競賽隊員的組合,強調三人各有專長,有的數學建模能力較強,有的計算機軟件應用能力較強,還有的擅長文字表達。這一階段要擴展學生知識面,打牢基礎,強調“廣、淺、新”。強化訓練歷年競賽真題,使學生多接觸實際問題的簡化與抽象方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要對一些比賽常用的基本技能進行強化訓練,如數學軟件的應用、數學公式編輯器的使用,以及論文格式的編排等。
初期的數學實驗課,應先從初等模型入手,引導學生應用中學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讓他們沿著問題分析—建立模型—求解模型—模型分析與檢驗的過程解決問題。由于初等模型不需要補充多少知識,學生用原有的知識能夠解決模型問題,使得學生對數學實驗與數學建模充滿了興趣與信心。
接著可以引入一元函數及多元函數的微分模型,以求最值問題為主。高職院校各專業(yè)學生基本都在第一學期學過了一元函數的導數及應用,對于這類模型也比較容易接受。在此期間應穿插數學軟件的學習與練習,重點是Mathematica和Matlab的使用,利用數學軟件幫助求解模型。
再來就是微分方程模型,這時由于不同專業(yè)學生學習情況不同,所以要先適當補充微分方程的基本知識,才能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地帶領學生建立微分方程模型,然后借助數學軟件求解模型。在第二學期,有些專業(yè)的學生會開設線性代數或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所以后半學期會在線性代數基礎上講解規(guī)劃模型,以及概率統(tǒng)計的模型。
這樣通過一個學期的數學實驗與數學建模課程,多數參加數學建模培訓的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能顯著改善,還可以擴充知識面,學習新理論和新方法,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綜合素質都有很大的提高。
暑假期間,篩選部分優(yōu)秀的學生進入數學建模競賽培訓階段,學習時間可以比較集中。這一時期應利用典型模型,結合實際問題,穿插講解數據擬合及綜合評價等數學建模中常用到的方法,讓學生在具體模型中體會學習機理分析、數據處理、綜合評價、微分方程、差分方程、概率統(tǒng)計、插值與擬合及優(yōu)化等方法。同時深入學習Mathematica和Matlab等數學軟件,掌握它的強大功能,還要求部分擅長計算機軟件的學生能夠熟練使用Lingo軟件,這幾種軟件的應用為求解數學模型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手段和方法。最后,在歷年的數學建模競賽題目中選取部分題目,分別涉及不同的建模方法,讓學生做賽前的強化練習,模擬比賽環(huán)境與要求,各組在規(guī)定時間內拿出符合比賽要求的建模論文。
在高職院校開展數學建?;顒?,有助于促進教師知識結構的更新與擴展,為數學教學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供了切入點和發(fā)展方向。同時,高職院校的學生通過參加數學建模競賽,可以用事實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和價值,更有利于自身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增強了未來的就業(yè)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