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利鋒
著名特級教師袁浩在處理4個放學后貪玩抓蝦的“小調皮”時,用了如下方法:袁老師事先對他們捉蝦的地點做了全面了解,發(fā)現(xiàn)了那個“清淺的小溪”是沒有危險的。于是當這4個“小調皮”耷拉著腦袋,站在辦公室里等著挨批時,袁老師只是笑著對他們說:“你們喜歡蝦子,這好?。〈罂茖W家達爾文、法布爾從小不都是昆蟲迷嗎?你們誰能告訴我,蝦子喜歡歇在什么地方?你是怎么抓著的?抓蝦用什么辦法最好?蝦子到底是什么模樣、什么顏色的,頭上有什么?腳有多少只?尾巴呢……”小調皮們傻了眼,只顧著抓,誰會注意到底是什么模樣?看到孩子們傻了眼,袁老師又拍拍他們的肩膀說:“我本想讓你們明天向全班同學介紹介紹的,可是你們……這樣吧,你們再去抓一次,抓的時候,認真看看,好好想想,回來再講給我聽聽,好不好?”4個孩子們相互望望便撒腿去了。
學生放學忙著捉蝦不回家,若這事落在我們老師手里可能會把他們的家長立即傳來!左一個“不遵守紀律”,右一個“不注意安全”,通常會把學生批評得兩眼淚汪汪為止!因為我們所關注、所思考的只是“放學不回家捉蝦”這個事情的性質,至于孩子們捉蝦的危險大不大,壞事能不能變成好事,我們很少會去關心和注意的。在這一點上,袁老師做了有心人。他通過孩子們對蝦的特殊“情結”,引導他們進行觀察、思考、探索、教孩子們如何玩得更有意義,讓教育多了一份選擇。
晚上快19時了,我的手機突然響了。我接過手機,手機那頭傳來了焦急的聲音:“是顧老師嗎?我是顏康的爸爸呀,顏康到現(xiàn)在還沒有回家,我到學校里找也沒有到人影,這可怎么辦呀?”顏康是班上最不安分的一位調皮男生。我一聽這消息也著急起來,但還是一邊強迫自己要保持冷靜,一邊安慰著顏康的爸爸:“不要著急,肯定顏康去了哪位同學家里玩了,不會有事的,我打電話給班上的學生看看有沒有孩子的消息,一有消息馬上通知你?”
我馬上通過家校路路通向班上所有學生家長發(fā)了一封尋找顏康同學的短信,沒過多久班上的文藝委員打來電話:“老師,我放學回家的時候看見顏康坐著郭延鑫的爸爸車走的?!蔽姨嶂男姆畔铝艘话?,我立刻打電話給郭延鑫的爸爸確認了顏康確實在他家,教育了一番后要求其立即送顏康回家。隨后打電話給顏康爸爸報平安。
整夜晚上,我陷入了沉思。老師在對待像顏康這種不聽話、調皮、屢教不改的學生犯這種錯誤時一般懲罰就是:先狠狠地劈頭蓋臉地批評一頓,然后罰跑操場4圈,你不是愛跑嗎?最后還要把“放學不準隨便去同學家”抄寫100遍,看你以后還去不去!
第二天,我沒有把顏康叫到辦公室,也沒有直接懲罰他。在晨會課上,我讓同學們把教室所有的窗簾拉上,燈關了。在黑暗中,我開始敘述顏康爸爸在黑夜里到處尋找孩子的情況,描繪了他尋找過程中是多么的焦急,最后百般無奈地求助老師。電話那頭撕心裂肺,老師聽了也難過,也擔心極了。通過這次尋找,老師體會到了父母在孩子出走后的那種擔心孩子安全的心情,最后我講得聲淚俱下。而下面的學生也是一片抽泣,事件的親歷者顏康的眼睛也濕潤了。
這件事后,班上再沒有學生放學不回家的事件發(fā)生了。
教育就是這樣,有時只要我們的多些了解和思考,就可能多份教育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