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敏
(西南大學(xué) 重慶 400715)
川方言中同源詞考例
高 敏
(西南大學(xué) 重慶 400715)
同源詞演變至今,往往會在各地的方言中留下它們的蹤影。本文旨在把傳統(tǒng)訓(xùn)詁學(xué)與現(xiàn)代漢語方言研究結(jié)合起來考察同源詞,既以古籍證明其“聲近義通”,又舉其在四川方言中的使用情況為例證。
同源詞;聲近義通;四川方言
同源詞是語言發(fā)展的產(chǎn)物,是語義、語音分化的結(jié)果。同源詞演變至今,往往會在各地的方言中留下它們的蹤影。因此,通過考察方言這種活的語言去研究同源詞,是一條值得探究的路徑。考察同源詞,征引古代訓(xùn)解與用例無疑是必要的,但是我們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所正在使用的很多方言是存古的,借助這種活的語言去考察同源詞也是值得重視的。
首先來看“扯”字,在今四川話中音[ts'e]。它是撦的俗體,聲旁的變化,反映讀音的變化:撦,從奢聲,《唐韻》昌者切,歸麻韻。后來讀音變化,舌位抬高,才用了“止”來對應(yīng)聲旁。現(xiàn)在普通話其韻母變?yōu)榱薣?],四川話成了[e]。即從奢得聲,溯之上古,則其韻歸魚部。然而哆、撦、侈、奓等幾個字,也都是歸屬魚部的,且聲母都在知照兩組之間,可以說是準雙聲疊韻。那么,它們會有同源關(guān)系嗎?
接下來看看這幾個字在古籍中的訓(xùn)解與用例(來自《康熙字典:標點整理版》):
哆:《說文解字》張口也?!稄V韻》尺氏切《集韻》《韻會》敝尒切《正韻》尺里切,音侈?!对姟ば⊙拧范哔獬拶猓墒悄匣?。《傳》哆,大貌。又《集韻》衆(zhòng)意。又《集韻》丁寫切,爹上聲。魚口張貌。又《廣韻》昌者切《集韻》齒者切,音撦。
侈:《說文解字》掩脅也。從人多聲。一曰奢也。尺氏切〖注〗,古文?!短祈崱烦呤锨小都崱贰俄崟烦▽┣小墩崱烦呃锴?,音齒。奢也,泰也?!读鶗省泛脧V也。《書·周官》祿不期侈。又《詩·小雅》哆兮侈兮?!对]》微張貌。又作奓。《張衡·西京賦》心奓體泰。
放到今天四川話來看,一些念作[ts'a]的讀法,是一定程度的存古。舉一些相關(guān)的例證:
1.哆嘴。哆,雖然中古讀《廣韻》尺氏切,但溯之上古則歸魚部,魚部是擬為[a]的。四川話一定程度保留了韻母原貌,聲母則規(guī)律地讀了舌尖,合今音上聲[ts'a]?!妒裾Z》:“闊口曰奓”,追根溯源應(yīng)該寫作哆字?!对姟は锊罚骸岸哔獬拶?,成是南箕。”南箕是指二十八宿的箕宿,箕就是簸箕,大家都見過,敞口的?!岸哔狻?,就是針對這個敞口的東西而言的。又此句,《毛傳》曰“哆,大貌?!保@里所說的大,是指口張得大。李實處明末,距上古已遠,中古韻書里已看不出這個字的上古讀音了,所以他選用了奓。川話所謂“哆嘴巴”,也就是大嘴巴的意思,這里用同為上聲的“哆”字最貼切。
2.《蜀語》:“開、張曰偧,偧音查”。偧字出現(xiàn)得很晚。這句是說[tsa]用于泛指開、張,筆者認為記作奓比較合適,讀平聲。川話有奓腳舞爪、鞋子奓了口、奓嘴說話、把掟子(拳頭)奓開等用法。由于這是用的[ts'a]族詞匯的基本義,所以意義是很明朗的。
3.[ts'a]3起手不做事。筆者認為該寫作侈?!墩f文》:“侈,掩脅也”。段注:“掩脅也。掩者,掩葢其上。脅者,脅制其旁。凡自多以陵人曰侈。此侈之本義也……小雅曰:侈兮哆兮。此與上義別。今上義廢而此義獨行矣。三禮皆假移爲侈。”筆者認為把可以把“侈”理解為侵犯、欺負別人的人。陵可同凌,也就是說有侵犯侮辱的意義,而“掩脅”是其盛氣凌人、欺負人的一個狀態(tài)。因此,把“掩脅”理解為雙臂相遮挽也不為過。四川話里,兩膀相遮挽仍然讀[ts'a]3。自己兩膀相遮挽叫[ts'a]3,與他人也叫[ts'a]3,例如:“你兩個[ts'a]3起手兒走哪兒去?”手膀相挽,則有牽引的動作,“拉扯”這個義項就是這么引申來的,于這個意義川語念了[ts'e]3。《蜀語》說:“手挽曰撦”,語音變遷,以當時的音韻學(xué)水平,李實不可能挖出本字,只能找個后起字撦補上了。
諸字同源關(guān)系是顯然易見的,根據(jù)以上的分析可求得它們的一類基本意義——分離、張開。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已然把奢與侈(奓)列為了同源字:“說文:奢,張也。奓,籀文。徐灝曰:奢者侈靡放縱之義。故曰張,言其張大也。文選張衡西京賦:心奓體忲。李注引聲類:奓,侈字也。說文:一曰奢也。廣韻:侈,奢也?!?/p>
同源詞研究對漢語詞義系統(tǒng)、詞匯系統(tǒng)等的深入研究有著非常深遠的意義。而通過方言去探索同源詞,不失為一條值得我們?nèi)プ叩穆窂健?/p>
[1]毛遠明.訓(xùn)詁學(xué)新編[M].成都:巴蜀書社,2002.
[2]邵則遂.古楚方言同源詞“圓”[J].語言研究,2013.
[3]王力.同源字典[Z].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2.
[4][清]張玉書,等,編纂.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Z].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
[5][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明]李實.蜀語[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7《叢書集成初編》據(jù)函海本排印.
The cognates in Sichuan dialect
Gao Min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The cognate words has evolved, often leaving them anywhere around the diale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ut the traditional exegetics and modern Chinese dialect research investigation by combining the cognate words, not only to prove the "ancient sound near righteousness", but also give its use in Sichuan dialect for example.
cognates; sound near righteousness; Sichuan dialect
H17
A
1000-9795(2014)06-0115-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4-03-10
高 敏(1987-),女,四川宜賓人,從事對外漢語教學(xué)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