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偉,葉媛秀
(井岡山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
民國時期河南地政工作在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王 偉,葉媛秀
(井岡山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吉安 343009)
民國時期河南省政府在河南推行地政工作以失敗告終。其主要原因是行政管理不善,主要表現(xiàn)為行政邊界劃分不合理,縣區(qū)紊亂;地政機關組織系統(tǒng)紊亂,計劃不周,經費不足;在土地陳報與登記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地政工作實施困難,逐漸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從行政管理的角度探究近代河南地政工作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總結歷史經驗,為今天的農村土地管理體制方面改革提供借鑒。
民國時期;地政工作;行政管理
在國民黨統(tǒng)治中國的20多年里,土地問題至少在形式上從未被忽視過。僅在1936年的《土地法》明定實施以前,中央的有關地政法規(guī)及各省市地政單行章程,就不下240余種[1](P72)。上自中央下至縣區(qū)都設有專門的地政機關。南京政府在抗戰(zhàn)前十年的鄉(xiāng)村改造工作可歸納為土地整理、田賦整頓及租佃改良等三個方面。土地整理則是任何一種改造鄉(xiāng)村方案的最基礎工作。除地主的隱田之外,土豪劣紳的欺上瞞下正起因于地籍的混亂和地冊的散失,因而它的整理便成為“國計民生的一個生死關鍵”[2](P457)。國民政府在20世紀20年代末要求“先行辦理調查測量登記事宜”,自1934年開始又改為全國范圍內的土地陳報。孫中山認為:“中國土地而未經科學測量制圖,土地管理征稅皆混亂不清……故無論如何,農地測量為政府應盡之第一種義務。”[3](P87233)土地經過整理才能夠加以統(tǒng)計,依據統(tǒng)計數字才能夠逐漸解決問題。土地整理之目的,從財政方面看,可以增加田賦;從經濟方面看,可以讓農業(yè)得到發(fā)展;從法律方面看,可以使經界得以確定。如果學術研究僅僅放在分析這些制度本身(哪怕是最主要的)上,那就成了規(guī)章制度的演變史。本文將著重討論河南地政工作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為了搞好地政工作,民國時期河南省政府辦理過土地陳報、土地整理、土地登記、土地清丈工作,都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因此,也可以從行政管理的角度加以研究,探究近代河南地政工作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總結歷史經驗。
(一)地政機關組織設置存在問題
不論什么組織,貴在內部健全,與組織的系統(tǒng)化。河南省地政機關,不但內部組織不健全,并且組織系統(tǒng)極其紊亂。
1.系統(tǒng)不明顯。前清丈辦事處組織簡單。簡章規(guī)定,該處為民政廳附設機關,不具有獨立的性質。但是從公文形式上來看,則一方面辦事處與民政廳之公文往來都是用公函,另一方面,省政府命令辦事處卻讓民政廳咨轉,同時辦事處呈送省政府也是由民政廳轉呈。這樣,組織系統(tǒng)特別含糊。例如,既然隸屬于民政廳,則公文來往就不應該用公函而自亂系統(tǒng)。河南省地政籌備處正式改組為河南省地政局,其組織系統(tǒng)隨趨于明朗化,而且直屬于省政府??墒莾炔拷M織仍然為人事所牽制,還不能說健全。“深覺河南省地政機關,上自省局,下至所屬各處所,對于組織太欠嚴密,對于系統(tǒng)并覺疏松,致各科執(zhí)掌含混不清,遇有公事,每不知應歸何科辦理,互相簽送,拖延時日,行政效率大受影響。即如鄭州市現(xiàn)在地政機關為例。”[4](P86477—86478)“關于地政事項系由第二科第一股所執(zhí)掌。觀上組織系統(tǒng)即可知其在民廳所居之地位矣。查該股辦事人員課負三,辦事員二,以此寥寥數人,辦理地政,當然不免困難。其職務卻規(guī)定所管事項很多,而實際做到者卻少?,F(xiàn)土地清丈登記等工作,已有專設機關辦理。該股所進行之工作,僅整理縣行政區(qū)域一事?!盵5](P87169)
2.稅契機關跋扈。河南省地政推行的絕大障礙,除土地陳報的推行外,還有稅契機關的跋扈。“今河南省稅契機關堅持己稅之契,于聲請登記時亦不愿注銷作廢。遂屢與地政機關進行交涉,故意糾纏,強詞奪理,自圓其說,不顧國家土地立法之精神。要求對于己稅之契,不但不準注銷,仍須發(fā)還所有人收執(zhí),以提高人民對于稅契之信仰?!盵6](P14093)“稅契機關猶覺未足,仍多方與地政機關故意非法為難。一方固希圖將此戳記根本取消,他方復縱恿業(yè)戶不赴地政機關聲請登記。河南民智比較淺陋,故易為其愚弄。因之,土地登記之進行,大受影響?!盵6](P14094)
(二)地政工作流于形式,效率低
近代河南地方行政“努力硬干者半,敷衍塞責者半”[7](P86735)。河南的行政機關“上下每不能一致,上級機關可盡量說官話,不顧下級機關之如何行不通。下級機關固已知其行不通,但每月又敷衍向上級報告其成績”[7](P86780)。
1.工作效率低。20世紀30年代,河南各縣政府接到財廳訓令,除呈覆外,并且急忙印刷布告,四處張貼,每縣以五十份計,河南有一百一十二個縣,即須有布告五千六百份。合計公文二百四十六次,布告五千六百張。但是實際效果很差。帖毓歧、趙晉三在河南調查時,“曾以私人名義至開封及鄭縣征收所探問,據云:‘文只言供參考,并未正式改變法令或章則,故非征收所敢依之而變更成規(guī)也?!M如彼,實際效果如此,效率若何,不言可喻矣。”[5](P87152-87153)馬秉詳在鄭州調查時,“與陳處長談及今后能否遵照指令辦理,遵照辦理實際上有無困難。陳處長大發(fā)牢騷,謂省局只知發(fā)布命令,不顧該命令之能否實現(xiàn)。加之,省局對于各種重要業(yè)務,很少能定計劃與辦事細則,遇事即以一命令行之。即算完事。致令所屬機關負責人進退兩難?!盵4](P86491職責不清,辦事效率低?!罢{查業(yè)務在清丈處《辦事細則》中,為丈務課職掌之一,且已規(guī)定與清丈工作同時進行,但該處丈務課長聲言,應由登記課另派人員擔任。此項職務完由何人執(zhí)行,現(xiàn)尚不明?!盵3](P87528)
2.工作松懈。機關辦公時間規(guī)定,上午八時起至十二時止,下午自一時半起至五時止。而各課隊長則常常午后兩時后到處。長官尚且如此,難以以身作則。登記課形同虛設,課長由民政一廳科員兼任,實際上不負任何責任。“該機關除測丈人員每日工作較為緊迫,余則工作均欠緊張。土地事業(yè)十分繁重,而豫省又屬初創(chuàng),以充分之精神,努力工作,猶恐未逮,況松懈乎?”[3](P87528)“實在因所中職員多暮氣沉沉,毫無進取之念,問其公眾生活,據多人云:‘間作麻雀戲外,均在家中休息而己?!莿t毫無活動精神之舉也。由此可知低級職員已成特別精巧之處理公文機器而己。”[5](P87178-87179)“調用測量局作業(yè)員,以權授人,指揮不靈,無力促測量員履行諾言,派遣足數之作業(yè)人員來清丈。大家執(zhí)行業(yè)務,以致延誤時日?!盵3](P87463-87464)“汜水縣政腐敗,為余此次外出實習調查,印象于腦海中最深者。比如以細分而論,亦分民政財政建筑教育各科,而細察之,全是敷衍局面。不辦其事,真是一塌糊涂,毫無半點建樹可言。”[8](P86699-86700)
3.工作流于形式。豫財政廳舊稱東司,即清代的豫省理財機關?!懊駠脑笃?,其名稱、組織、以及主管人員,雖屢次變換調更,而其實際辦理事務之科員,及科員以下之辦事員、雇員等,則更動甚少?!m然,其辦理公文之熟練、技巧,誠有獨到處,未可或非。惟其所辦理者,僅為公文而非公事,僅為官樣文章,而非眾人之事。看似公文來往,頗為匆忙,實際事件進行若何,則不問,只求‘公式上過得去’而己?!盵5](P87145-87146)“覺其所辦理者,僅為奉應故事,即所為“應付”者是。至所辦事之效果如何,影響如何,不問計也。”[5](P87152)對于劃定地價區(qū)和調查地價是否具有此項學識與經驗。“另派專員負責,亦未見明示。他如劃定地價區(qū),究應如何劃定,以何者為標準,采用何種方法,皆為先決問題。此項問題未決,徒以一紙命令而望見諸實行,實等于夢想也。河南地政行政之最大缺點,也就在此?!盵4](P86492)“地政機關對于糾紛案件,何以如此草率將事,并非審查員未能盡職,乃源于省局考績只重量而不重質,所鑄之大錯也。”[4](P86501)“因汜水自由省款舉辦土地清丈后,即著始開辦土地登記,在省中頗得美譽,實則一塌糊涂,毫無可觀之處,盡是紙上空談,欺人耳目?!盵8](P86658)
(一)計劃不周
1.土地整理的方案存在不足。豫省土地整理,始于1932年。李培基負責民政時,開始籌劃,制定土地整理方案。1932年實施試辦,大多照抄以前的方案。同以前的方案不同,只是測丈方法稍微修改一下。測丈是整理土地中的重要部分,涉及到的方面很多。一旦測丈方法變更,那么整個方案必然發(fā)生變化。原方案既不適用,新方案又付闕如,那么將來實施的時候必然產生矛盾。
考察原方案對土地整理,劃分為兩期,以開封縣為試辦區(qū),試辦完竣后,如果有成效,則接著同時在其他一百零九個縣內推行。為了節(jié)省經費與人才,達到速效,特采用簡易清丈法,后來變更原方法而采用三角測量法,“所費經費與人才,當數倍于前。而第二期同時舉辦其他一百零九縣,事實上實不可能也。況今日所舉辦區(qū)域,系由開封縣而改為縣之一部分,今縣尚未能測丈完畢耶?就目前情形而論,經費與人才均感不足?!盵3](P87511)
原方案分呈鄂豫皖剿匪總司令部與內政部,送后不久,而總司令部又令斥其辦法過于機械;至內政部指令應遵照內政會議土地測量原則,從小三角測量入手。以前所采取的經緯線測量法,今則遵照部令改為三角測量法。可發(fā)現(xiàn)實施計劃對原方案所修改的重要部分為測丈方法。“惟測丈方法為整理工作中之重要原則,原則既經變更,則原方案勢必全部動搖。而計劃所修正者,僅限于試辦區(qū)域之業(yè)務。其他部分,未有修訂,似欠完備?!盵3](P87269-87270)總之,“原方案僅為計劃土地整理之肇始,而現(xiàn)在清丈的遵照之部分甚少。然原方案既多未遵行實施,現(xiàn)在之新計劃又如何耶?原方案是河南整個的?抑系局部的?”[3](P87261-87262)
2.辦理土地清丈工作計劃存在的缺點:首先,調用河南測量局的作業(yè)員,原額為二十人,等到后來用圖根測量時,忽然增加到三十人,這另加的十個人,不熟悉原計劃如何調用,且為期僅三十四日,是原計劃沒有規(guī)劃到的?!皽y量局自有其工作,其人員仍不能調之即來,不用即去。后實際測量時,測量局原允于1932年11月1日調來之二十人,尚缺半數,此更增加之十人。自亦無著,此似為業(yè)務進行延期之因?!盵3](P87460)其次,原計劃征用作業(yè)員僅為十六人。在1933年11月19日,同時開始《二千分一城關測圖》、《調查城關草圖》及《清丈城關戶地圖》三種業(yè)務,并且都是由征用的十六人擔任。因此必須有四十八人才能同時進行,但是這三項業(yè)務實際上應該一個接一個辦理,絕對不能同時進行。“據此似又為日期計劃之錯誤。果系錯誤,則三項業(yè)務次第舉行時(實際必如此),則延期必矣。此又為計劃之不周,因而延期之三因?!盵3](P87461)“業(yè)務進行延遲,不遵原定計劃,作業(yè)員不足定數,因循時日,不謀補救?!盵3](P87463)
一切事業(yè),鮮有缺少計劃而能發(fā)展,以致成功的。要想事業(yè)成功,須制定完善計劃,然后根據人力和財力,逐步推行。就會容易實施,收獲也大。因此計劃有無,對于事業(yè)成功與否,關系甚大?!坝诮裰?,一切事業(yè)皆趨向于計劃之一途。于此更足見計劃之重要,且合世界潮流矣。上述事業(yè)如此,地政又怎能例外,況地政工作,經緯萬端,繁重異常,尤須先立計劃,然后推行,方易收效?!盵6](P14138)
(二)經費不足
經費是一切事業(yè)之母,地政推行,何能例外,尤以測量登記的經費較多。經費支配得當與否,與事業(yè)成果的好壞,更有著莫大的關系。考查開封、鄭州兩市的測丈登記經費,都是屬于臨時挪撥,并不是事先指定的撥款。事先籌集地政經費,是整理土地的先決條件。經費若事先無相當籌集,那么地政很難進行。“今河南地政尚在試辦期中,但并非普遍推行。一方面因部令甚嚴,不得不辦。他方面因人力財力兩感缺之短期間,只能擇重要區(qū)域先試舉辦,故對全省地政經費尚無整個之妥善籌劃。今所辦汴鄭兩市和汜水一縣測量登記之經費,亦無的款,尚未編入省府常年預算,純屬臨時挪用性質,前途殊屬危險?!盵6](P14135)
經費開支沒有保證?!笆【肿罱P于經費支配,亦漫無計劃,領六七兩月份經費,只發(fā)放六月份,而扣發(fā)七月份,其原因乃在汜水開辦登記時,其經費概算將估計應收登記費之成數列入預算之內。不想自開辦登記以來,登記費收入之成數大減?!盵4](P86499)“辦理人員之十分努力,每以有限之經費,能辦業(yè)務增加之事業(yè)。其他地方辦理地政情形,業(yè)務增加,經費自然增加,可是河南情形殊為異樣。河南地政經費向無的款,概仰財政機關臨時撥支。在財政機關極不愿多有支出,每每原定之數,亦不如期撥支,致增加地政推行之困難。如因業(yè)務增加,而欲增加經費,烏有可能。”[4](P86456—86457)“至經費來源亦無整個計劃。本多想出一筆經費辦一處清丈登記。經費用完,工作亦即停頓。待經費有辦法,再行接辦。仿佛如赤貧者度日一般,今天不知明天飽饑。如此欲地政得推行順利,烏有可能?!盵4](P86451)
經費開支大,政府籌資困難。河南土地整理,“此項浩大之經費,地方政府如何籌措,實為絕大問題。查江浙之測丈費多半取之于田賦附加。豫省災荒跌至,農村破產之時,如亦效法江浙,則人民將何以堪!如不直接間接取諸民,則經費恐終無他項之來源!”[9](P13623-13624)“值此豫省災荒跌至,財政枯竭之時,而欲整理全省土地經費一項,至難想出妥善解決辦法。則因民窮財竭,無力負擔,一旦試行,或因此激起民變,亦未可知。如想出一筆經費辦一個地方,亦非長久之計。但即此少數經費,省府亦無法籌撥?!盵6](P14137)“而全省整個計算,至少亦需二千余萬元也。以豫省之貧瘠,加以連年災荒跌至,財政常常困難之時,籌措此項巨款,豈非難事哉?”[3](P87235-87236)“恐所謂辦法,亦只能增加人民負擔而己。當豫省災荒跌至,財政枯竭之時,而欲整理全省土地,經費上殊難想出妥善辦法?!盵3](P87517)
(三)土地陳報存在的問題
1.土地陳報辦法不經濟。所謂不經濟者,就是花費大而效益差。浙江辦理陳報,用洋數百萬,除造具若干之圖冊與田額清出萬余外,其他收益很少。江寧繼辦結果,也只能剔除田賦上得積弊,使田賦有所增加。河南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土地陳報的效果在財政上有若干補助,而人民不能直接享有若干利益。“謂陳報之利益,保障人民產權,明悉土地之位置狀況,減輕及平均地賦,金融流通與易于企業(yè)等,其所冊籍既未能盡確而作行政之依據,以上之利益而較未陳報前所獲者亦愈有限也。如僅為清理田賦積弊,耗費若許之人力財力,乃小題大做,得不償失!”[9](P13642)
2.陳報數字水分很大,值得懷疑?!瓣兛h原來糧冊畝分只二千余頃,合計二十萬畝。今陳報結果為九千余頃,合計九十萬余畝,較前溢增畝分,幾近四倍有奇。但此結果是否可靠殊成問題。復據河南省陸地測量局測得陜縣面積為七千方里,合計2625000畝,此數與陳報結果相較差數殊屬驚人。今試除去山川道路三千方里,其余之四千方里仍合計一百五十萬畝,亦較陳報結果,幾相差一倍。于此可證陳報結果仍不可靠也。尤為奇者,其所陳報之畝分,皆為有整無零一律整畝而無分厘毫之小數,不近事實可想而知。至于其所編之坵號圖幅畝分共面積比例之非理,更不值一述?!盵6](P14086)
(四)土地登記中存在問題
1.審查工作流于形式,導致土地產權糾紛。開封鄭州兩市土地登記,幾乎為形式審查,根本談不上實質審查。雖然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fā),不必追求精密,增加業(yè)務經費,當然堅持一定的適度原則。萬不可過分草率,導致登記毫無效果,又增加人民產權的糾紛?!斑^去率多不繳驗原契,另具保證書或抄白文契。于是審查工作幾變?yōu)閷Ρ9ぷ?,而全失審查之意義矣。”[6](P14104)
2.土地登記手續(xù)繁瑣?!安殚_封、鄭州兩市辦理土地登記所用之簿冊,計主要簿冊十六種外,還有輔助書表十二種。于此亦可見登記手續(xù)之繁重矣。因此手續(xù)較繁,所費亦多?!盵6](P14105)
3.考績標準不科學。鄭汴兩市對登記人員考績辦法,不但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即使事業(yè)能夠迅速成功,實際效果大打折扣?!凹慈鐚彶橐豁?,在開封城關區(qū)規(guī)定,每員每日審查二十二件為及格,超過此規(guī)定者有獎金,不足此規(guī)定者處罰金。于是使審查人員不得不草率將事。只求審查件數之加多,不計內容實質之如何。此種重量不重質之考績辦法,實不啻獎勵工作人員趨于虛偽之一途。”[6](P14131)
民國時期,行政邊界劃分不合理主要表現(xiàn)在村界的劃分不明確,縣區(qū)紊亂,這也給河南的地政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擾。村莊邊界具有兩重意義,一為地理方位,一為產權觀念。鄉(xiāng)間所存在的“村界”意識,則兼有這兩種意義,即村民基于土地占有權歸屬而對本村落四至地理空間界限的認同,和村落成員對上述地理空間內耕地、山林、水域的監(jiān)護權[10]。
村界的確定對于村落社區(qū)結構和國家征稅體制均有著重要的意義。在近代河南乃至整個華北農村,因一定程度上的土地自由買賣,地權變動較為頻繁,一村之人可能在數村有地,而一村周圍之地其主人可能散居數村,故村莊的地理邊界(如以某河、某路為界)相對固定,而其產權邊界則變化無定。豫省土地因自然變化很大。如果沿用各縣原有田畝,有的被水沖去,面積日減??;有的田地靠近漲灘,面積日大。也有的田畝過去因水沖沙壓而豁免糧賦,現(xiàn)在已經恢復舊觀成為膏腴之地。地籍散失,田賦不能因其面積的變遷而加以增減?!坝秩缰觅I地畝,每有糧不過割,或過割而不實者,結果有地無糧,有糧無地,轉移數次,糧亦無著。官廳所有糧冊、戶名類多失實,或為祖上舊名,或為化名,故欲稽考而不可得。因冊籍不實無法稽考,以致吏役為奸,或隱匿短報,或篡改科則,或移易戶名,或移荒易熟,種種流弊,不可枚舉。”[9](P13596)“其糾紛原因,多為界址不明與契據遺失。此項積存糾紛案件,暫無妥善之解決辦法,致各業(yè)戶無法聲請登記,實有影響于登記行政效率極大?!盵4](P86500)地界不明,致使清丈工作存在困難?!扒逭蓵r欲使業(yè)戶一一到場指界,殊不知事實情形極為復雜。屆時業(yè)戶有因事外出者,或在家之婦孺而不能負者,或僅有管理人,或佃戶因之交契不能即時呈驗地界又不明者,亦有業(yè)戶事忙無暇顧及者,困難多端,不克枚舉。事實如此,縱利用行政力量令保甲長嚴催業(yè)戶一一到場指界,恐難辦到?!盵4](P86513)
縣區(qū)的紊亂,是各省的一般現(xiàn)象。因此民國時期國民黨政府內政部曾通令各省厲行整理,其大意謂:“我國自滿清以降,遞及民國,所有府廳州縣均改為縣治,而原有之界域,一仍舊慣。究其缺點,厥有數端?;蛘呷澜诲e界限不清,對于抽收捐稅,每當發(fā)生爭執(zhí);一遇命盜案件,又以管轄難明,互相推諉,以致人民不免紛擾,土匪難以肅清。或者甲縣境內距乙縣數里,甚至數十里,忽有乙縣轄地一段,如所謂插花地?!盵5](P87170)豫省縣區(qū)紊亂情形,較各省為尤甚,據20世紀30年代,鄭世璿在河南汜水縣調查時發(fā)現(xiàn),“插花地發(fā)生之縣份,有數十縣之多。而未調查出者,當不知有多少。民政廳在省府傳部令后,即積極進行整理。經界不清。以全縣劃為十八清查區(qū)。每清查區(qū)以舊有鄉(xiāng)鎮(zhèn)為準,對于縣區(qū)鄉(xiāng)鎮(zhèn)界未有切實勘定,并無標志,以資識別,以致人民指東為西,弊病滋生?!盵8](P86647)“甲縣對于此地不能行使管轄權,而此地居民趕赴乙縣,賦役亦感重大不便?;蛘叩胤疆悇佣牼侈D小,或者號稱難治而轄境轉大。面積或畸或狹。窮鄉(xiāng)僻壤,則數縣不管;繁市巨鎮(zhèn),則數縣共管。人民之保護不同,負擔各異??h政府發(fā)號施令,亦難免有不實之感。現(xiàn)在全國推行自治,縣為自治單位。如疆不齊,于劃分自治區(qū)時,尤易發(fā)生窒礙?!盵5](P87171)
河南各地居民之土地犬牙交錯,而且有“飛地”或稱“插花地”,各村所爭者是對某塊土地的征收攤款權,而不是以此河還是彼路作為兩村的分界線。攤款不僅使村界得以劃定,而且促成了村民資格的認定。據旗田巍研究,取得一村村民的資格,除舉家遷居該村之外,另一重要條件便是向該村繳納“村費”[11](P107)。這里的“村費”與“攤款”幾乎同義。在靠近城市的村莊或大的集鎮(zhèn),一些村民并無土地或土地甚少,他們經營小作坊或店鋪,因為他們仍然繳納攤款(即“白地攤款”),仍被承認為本村村民。
民國時期,行政邊界劃分不合理,給河南省政府辦理的土地陳報、土地整理、土地登記、土地清丈等地政工作帶來了麻煩,說明地政工作在行政管理方面不合理,也不科學。
孫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主張平均地權,解決好農村的土地問題。民國時期,國民黨為了維護在河南的統(tǒng)治,在河南推行的地政工作最終失敗,根本原因在于社會制度的腐敗,此外,還有行政管理不善的原因。民國時期河南省政府對行政邊界劃分不合理,縣區(qū)紊亂;地政機關組織系統(tǒng)紊亂,計劃不周,經費不足,在土地陳報與登記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地政工作實施困難,逐漸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地政工作在行政管理方面不合理,也不科學。從行政管理的角度探究近代河南地政工作行政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總結歷史經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農村土地管理體制方面進行改革,讓土地產權的流轉科學化,政府要注意行政管理的科學化,創(chuàng)造良好的市場環(huán)境,以便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1]朱子爽.中國國民黨土地政策[M].上海:國民圖書出版社,1943.
[2]許紀霖,陳達凱.中國現(xiàn)代化史[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5.
[3]趙晉三,帖毓歧.河南省試辦土地清丈辦事處實習報告(民國二十年代中國大陸土地問題資料)[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美國)中文資料中心,1977.
[4]馬秉詳.鄭州實習調查日記(民國二十年代中國大陸土地問題資料)[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美國)中文資料中心,1977.
[5]帖毓歧,趙晉三.河南財政廳民政廳及其他機關實習總報告(民國二十年代中國大陸土地問題資料)[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美國)中文資料中心,1977.
[6]馬秉詳.開封鄭州兩市辦理土地登記之研究(民國二十年代中國大陸土地問題資料)[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美國)中文資料中心,1977.
[7]孟光宇.洛陽實習調查日記(民國二十年代中國大陸土地問題資料)[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美國)中文資料中心,1977.
[8]鄭世璿.河南汜水實習調查日記(民國二十年代中國大陸土地問題資料)[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美國)中文資料中心,1977.
[9]趙晉三.河南土地整理問題(民國二十年代中國大陸土地問題資料)[M].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美國)中文資料中心,1977.
[10]折曉葉.村莊邊界的多元化——經濟邊界開放和社會邊界封閉的沖突與共生[J].中國社會科學,1996,(3).
[11]從翰香.近代冀魯豫鄉(xiāng)村[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吳贅)
ProblemsintheAdministrativeManagementoftheLandAdministrationWorkinHenanProvinceDuringthePeriodoftheRepublicofChina
WANG Wei,YE Yuanxiu
(School of Marxism,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Jiangxi 343009,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Hen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carried out the land administration work in Henan,and finally failed.The main reason was administrative mismanagement.The main performance was unreasonable,the divisions of the 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counties and districts were in disorder;the land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 system was in disorders;poor planning and insufficient funds.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in the land report and registration,leading to the result that the land administration work was hard to be put into effect,gradually becoming a mere formality of low efficiency.The paper explores the problems in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of the land administration work in Henan Province in modern tim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and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reform of the rural land management system toda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land administration work;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2013-12-15
王 偉(1972-),男,河南息縣人,歷史學博士,井岡山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社會史。 葉媛秀(1966-),女,江西吉安人,井岡山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社會史。
K263
A
1000-579(2014)03-008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