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麗
(南通市啟秀中學,江蘇南通,226000)
閱讀歷來被尊為“語文之根、學習之母、教育之本”,閱讀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是決定語文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然而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卻不盡如人意,針對閱讀教學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我們有必要將整體閱讀教學引入課堂。
傳統(tǒng)的“時代背景—作者介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等幾大板塊的模式化教學從字、詞、句到段落結構的文本肢解化教學,雖然能使課堂按部就班,秩序井然,但學生的興趣會被逐漸消磨,只剩下“被學習”的無奈與疲倦。教師機械化地備課、講課,談不上對文本的自我解讀,更談不上自我素養(yǎng)的提升。美文支離破碎,“美”在哪里?呂叔湘先生評價早期的語文教學“少慢差費”,主要就是指閱讀教學。閱讀教學中的“段落”訓練模式、重分析輕體驗、重講讀輕思考、追求統(tǒng)一的答案等問題,違背了閱讀的規(guī)律,壓抑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忽視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作為讀者的主體性,以及其作為閱讀作品的意義建構者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語文教學變得毫無生氣,磨滅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如果不管學生看得懂看不懂都逐字逐句地講,那就成了例行公事,只會引起學生的厭惡?!?/p>
整體閱讀教學的課堂建構,是把文本作為一個整體,有助于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整體閱讀教學中,學生在對文本整體把握、感知、品賞的過程中,豐富自身的情感,認知作品中的世界。整體閱讀教學直指心靈,關注人的全面發(fā)展,追求探索文本的深層價值,使學生帶著自己的獨特情感去建構作品。整體閱讀教學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教學的整體化要求教師必須轉變自身角色,轉變教學內容,通過不斷反思、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我,真正成為連接文本與學生的紐帶,起到引導者的作用。整體閱讀教學過程從整體出發(fā),聯(lián)結學生、教師和文本,并通過對閱讀文本的把握、建構,使師生“共贏”。
情境教學是現(xiàn)下流行且在一定程度上行之有效的一種教學法,是教師根據(jù)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或借助音樂的藝術感染力,或創(chuàng)設生動的影像圖畫,輔之生動的文學語言,再現(xiàn)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以此達到師生間進行的一種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情境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fā)展想象、開發(fā)智力等確有獨到之處,但音樂、圖畫不等同于文字,某種層面上妨礙了文字魅力的發(fā)揮。整體閱讀教學立足于文本,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深挖內涵。情境教學不適合于所有的文章,文情兼美、情景交融的文章,相對而言更利于創(chuàng)設情境。整體閱讀教學適用于各種文章,但對于不同文章,教學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有些文章側重整體感知,有些側重整體解讀,有些側重整體感悟。
多元解讀教學是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鼓勵教師、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解讀”的一種教學嘗試。該教學深度挖掘了文本,提升了學生的審美品位與創(chuàng)美能力。但這種教學對教師的要求極高,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些教師把握不好“多元解讀”教學的“度”。整體閱讀教學也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主要是轉變理念,整體把握教材,發(fā)揮學生主體性,充當文本與學生的紐帶,發(fā)揮好課堂引導者的作用。
“留白”教學是針對現(xiàn)在課堂“被安排得滿滿的”這一現(xiàn)象而興起,借用藝術表現(xiàn)手法“留白”,讓語文教學也留下一點“空間”。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讓學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有所創(chuàng)造,從而形成一種語文教學特有的韻味和幽遠的氛圍。但“留白”主要是指教學環(huán)節(jié)上,是微觀上的一種教學,不是面向教學全過程的,也不適用于每節(jié)課。整體閱讀教學是宏觀上的,是以整體教育為指導思想的閱讀教學。
所謂應試性閱讀教學是指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通過訓練考試技巧,考試考什么上課就講什么的畸形閱讀教學行為。雖然整體閱讀教學與應試性閱讀教學都是為了提高課堂的實效性,但應試性閱讀教學是短期行為,它忽視思想道德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質、精神素質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只片面追求升學率,違背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限制了學生能力的充分發(fā)揮,培養(yǎng)的學生難以適應工作和社會的發(fā)展。整體閱讀教學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不以教師為中心,不以標準答案束縛學生,鼓勵個性化閱讀,有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自由獨立的人格;同時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情意的積極參與,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熏陶感悟中豐富心靈、提升境界;以學生為本,注重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化),努力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
根據(jù)上述比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整體閱讀教學起碼具有以下特點:
整體閱讀教學本身就是立足于整體觀的教學。其整體性不僅體現(xiàn)在文本的整體化,不能像傳統(tǒng)閱讀教學那樣“支離破碎”地教,更體現(xiàn)在要整體性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及教師的整體化教學上,避免走向多元解讀教學的誤區(qū)。
整體閱讀教學不是課堂某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手段和技巧,而是通過生生合作、師生研討等形式,既要如“留白”教學那樣在微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更要從宏觀上把握課堂,使之面向教學全過程,適用于多數(shù)課程。
整體閱讀教學在具體操作中,某一節(jié)課采取怎樣的教學方式,教師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上述教學方式方法視不同的文章、教學環(huán)節(jié),具體的教學背景等都是可采納或借鑒的,同時又不像情境教學對教師及情境的要求極高,可以說適合于各種類型的教師、各種類型的文本。所以整體閱讀教學既突破了傳統(tǒng)思維,又立足于新的視角,不同于敘事學、審美、詮釋學閱讀教學等偏重于理論性研究,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從而具有較強的課堂實效性(可操作性)。
整體閱讀教學顯然不是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短期行為,它注重學生人格素質、精神素質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不以標準答案束縛學生,鼓勵個性化閱讀,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努力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程”。
整體閱讀教學不是萬能的,有很多地方還要改善。但整體閱讀教學吸取了傳統(tǒng)閱讀教學思想中的精華,在長期閱讀教學理論與實踐基礎上產生,立足于“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從文本的整體化閱讀、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化培養(yǎng)、教師教學的整體化三方面把握,以期對提升教育教學效果真正起到實效性的作用。
[1] 葉圣陶.葉圣陶論語文教育[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
[2] 呂叔湘.呂叔湘論語文教學[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7.
[3] 甘其勛.閱讀:創(chuàng)造力的搖籃[J].教育研究,1995(6).
[4] 曾祥芹.新概念閱讀教學宣言[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1(12).
[5] 鄭國民.語文課程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