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智,陳衛(wèi)東
(湘南學院思政部,湖南郴州,423000)
思想政治理論課討論探究式教學模式就是在教師的引領下,以提高教學效果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為抓手,把師生共同學習和研究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教學、專題教學之中,讓學生自主實踐創(chuàng)新,生成個性化的思想理論體系的操作過程和運作機制。教師教學時要做到:首先,提供相關背景材料,使學生明確要探索的方向;其次,適當點撥,設置問題;再次,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最后,總結(jié)學習目標,針對學生所達成的目標進行適當?shù)姆治雠c評價,使整個討論探究式教學活動圍繞教學目標展開。
1.教師主導引領理論學習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正面教育,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通過教師講授、學生討論、課堂辯論等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向?qū)W生展示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教師在這里起的是主導作用。教師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僅要提供理論知識的背景材料、適當設置一些問題,而且要多與學生交流,不斷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學會指導學生實現(xiàn)自我創(chuàng)新學習
高校學生應該是整個學習實踐活動的獨立主體,他們應該在與教師的討論探究和自我獨立創(chuàng)新實踐中,不斷獲得知識的增長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學生應該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制訂學習探究計劃,查找相關的學習資料,積極探究問題實質(zhì),找到疑難所在,豐富知識結(jié)構(gòu),強化個人的知識與動手能力。
教師推動師生互動討論探究機制。師生互動討論探究機制是在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過程中形成的: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教學、專題教學和課堂討論中,適當劃分專題,讓學生在課前充分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課堂上匯報討論情況,提出自己所遇的疑惑。教師指導學生開展課堂合作,積極參與課堂討論,適時引導點撥,然后由學生自我總結(jié)提煉,生成知識、技能、情感、理論。
3.師生討論探究機制的形成
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教學、專題教學,還有課堂討論中,適當劃分專題,讓學生在課前充分討論。以學生自主探究為基礎,讓他們在實踐探究中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在課堂上,教師認真聽取學生匯報,讓學生提出自己在實踐探究中所遇的一些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進行合作,組織學生進行課堂陳述,其他學生積極參與,在課堂上向陳述的學生提出問題并展開討論。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注意有效地把握與引導。最后,讓學生們自我總結(jié)提煉。在這種討論探究式教學中,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提升、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它不是為一個討論探究式教學過程的完成而完成,教師還應啟發(fā)學生進行再思考,不斷激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逐步掌握學習方法和策略。
這是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討論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目標所決定的。通常情況下,學生學習是由情感推動和維系的,情感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沒有一定的情感支撐與維系,學生學習活動的整個過程就難以持久,沒有一定的情感支撐與維系,任何學習活動可能都難以完成。所以,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討論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構(gòu)建中,教師要注重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情感為基點,圍繞基點展開所有的教學活動。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討論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內(nèi)核,并不是教師讓學生單方面地動起來,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究的過程。相互間既要有形,還要有神;既要有理論知識的傳遞,還需要有社會實踐知識的開拓。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討論探究式教學模式不僅要形似,更要神似,使理論課教學真正達到激活學生思維、積極探究新領域的目的,起到相應的作用。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逼浣饣笠饬x深遠,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達到教學的預期效果,就當預設一些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一些問題,妥善安排整個教學過程,以期能達到理想的教學目的。也就是說,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討論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教師不能完全照預設的教案、制作的課件上課,而應當隨著課堂師生互動的實際情況,不斷地隨機改變教學模式。充分遵循學生學習的認知方式、思維變化態(tài)勢、情緒波動狀況,及時有效地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在完成理論課教學任務的同時,能真正激活學生的思維。
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討論探究式教學模式的起點。所謂教學內(nèi)容的情景誘導,就是教師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為了達到相應的教學目的,結(jié)合所授學生專業(yè)的特點,自己創(chuàng)設一個與教學內(nèi)容相一致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不斷置身于特定的也是變幻中的教學情景之中,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進行情感的體驗,從而激活他們的思維,努力提高教學的實效。
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討論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立足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討論探究式教學模式要以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為立足點,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情景引導,激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第一,教師要給足學生自我探究知識的時間。這一方面是為了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查找資料的時間,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自我充分地感知課程內(nèi)容,充分領悟所學知識,積極探尋教材重點、難點,激發(fā)學生在學習中的探究激情。第二,教師要積極引領學生學習的探索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討論探究式教學模式應是一種有目的、有意義的教學活動,思想政治課教師要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第三,教師要積極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素材。讓學生根據(jù)教學情景所涉及的內(nèi)容和教師所提供的材料,自主地去探究本課程的知識內(nèi)容,找出自己認知上的不足,思想上的困惑,并提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討論探究式教學模式的關鍵點。這里所說的合作包括師生之間合作、學生與學生之間合作,而交流也包括了教師與全班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與個別學生之間的交流、學
生與學生之間的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和個別交流。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可以靈活機動地把握運用,應有利于活躍課堂、啟迪學生思維、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討論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支撐點。在課堂討論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和觀點要適時點撥,在學生互相討論時,也不要放任自流。教師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認知上的問題,因勢利導,把握好度。
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討論探究式教學模式的落腳點。提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建構(gòu)知識的基點,合作交流是思想的洗禮,反思生成是思維的升華、觀點的變更。反思生成也就是學生構(gòu)建新的知識體系并逐步內(nèi)化為自己的知識階段,是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師生互動機制的最后升華。
[1] 毛金球,鄧平珍.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師生互動機制的探索[J].文教資料,2009(4).
[2] 葉世斌.堅持群眾路線: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J].教育觀察,2013(34).
[3] 龐曉建.在互動中探索 在探索中生成政治課——師生互動生成機制的實踐與探索[J].科學大眾,2007(10).
[4] 劉歆立.毛澤東的群眾思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經(jīng)典案例[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