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歆
應提高對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重大意義的認識
鄭玉歆
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給,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fā)展,對我國經濟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和長遠意義。
第一,通過大規(guī)模建設公租房和發(fā)展住房租賃市場,可以為形成合理的房價奠定基礎。政府擁有大量房產,將大大提高政府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能力,抑制房地產開發(fā)商過高的利潤。世界上不少國家的住房租賃市場是由公租房主導的。實際上,培育住房租賃市場本身也是深化市場化改革的措施。政府的帶動,無疑將加快形成一個規(guī)范、成熟、多元的住房租賃市場。
第二,住房問題已成為消費不足的重要原因。大量居民為了購買住房,不僅要花掉自己大部分收入、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還要用掉一家?guī)状说漠吷e蓄。如果年輕人可以通過保障性住房解決住房問題,那么必然會釋放出大量購買力用于即期消費,這無疑有助于解決消費需求不足問題。
第三,我國面臨著因需求不足造成的經濟下行壓力。房地產投資不足是目前影響我國需求不足的主要且可調控的因素。從短期看,政府直接投資于住宅建設可以填補房地產開發(fā)商投資下降造成的固定資產投資缺口,促進投資增長,還可以解決一大批上游產業(yè)(如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建材行業(yè))產能利用不足的問題,并拉動下游產業(yè)(如家具、家用電器及其他家庭用品制造業(yè))的發(fā)展。這也有助于推動經濟增長、減少閑置產能的浪費并增加財政收入。
第四,房地產業(yè)作為我國的支柱產業(yè),在相當長時期內都不會改變。在城市化過程中,房地產投資始終是支撐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的重要因素。近年來,一系列抑制房價的行政性舉措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房地產開發(fā)商投資不足。調整保障性住房政策,實施公租房工程,可以使政府通過對住房租賃市場的調控平抑房價,從而可以減少對房地產市場的行政干預,將有利于房地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第五,收入差別過大是我國面臨的嚴重問題,影響到我國社會穩(wěn)定和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住房問題則是造成目前分配差距過大與分配不公的重要因素。大規(guī)模建設公租房,可以有效改善收入分配問題。
第六,如何使常住城里的農民工市民化,是提高我國城鎮(zhèn)化質量亟待解決的問題。要讓農民在城里待得住、留得下,住房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沒有住房保障,農民工市民化是空話。為農民工在城市落戶而大規(guī)模建造保障性住房是我國政府在城鎮(zhèn)化過程中無法繞開的一項重要任務。
第七,目前,我國政府對“夾心層”的需求關注不夠。一些人按照收入水平不屬于中低收入階層,但在目前的房價下,他們也買不起商品房。這些人的住房需求也很迫切。而且,這些人是社會的骨干、主力。因而,建造公租房,也考慮滿足“夾心層”的需求,對于調動這部分人的積極性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第八,對城市居民而言,住房問題就像當年減輕農民負擔那樣,已成為廣大居民特別是年輕人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因此,從關注民生、為老百姓辦實事、提高政府威信、增強民族凝聚力角度,大規(guī)模實施公租房工程的意義也不容低估。
第九,不同于過去以經濟適用房為主,建立以公租房為主的保障性住房制度更有利于避免福利依賴。公租房只是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享用者只有使用權,沒有財產權,不會成為投資手段。同時,公租房制度更符合勞動力流動的市場經濟規(guī)律。
(田風摘自《經濟管理》2014年第4期《為什么要強化政府增加住房供給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