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 想
光影魔術
——星空照片后期處理簡介(下)
□ 詹 想
上次文章,我們介紹了設置灰場可以改變照片的總體色調(diào)。但是,如果你對設置灰場之后的色彩還有那么一點點不滿意,還想進一步微調(diào),或者覺得顏色不夠鮮艷濃郁,那么,可以調(diào)整色彩平衡和飽和度。
圖12 色相/飽和度對話框
點擊菜單欄“圖像”-“調(diào)整”-“色相/飽和度”,可以打開色相/飽和度對話框,如圖12所示。中間那個“飽和度”滑塊可以調(diào)節(jié)顏色飽和度,往右調(diào),顏色會變得更濃郁鮮艷(注意不要調(diào)得過于艷麗),往左調(diào)則會變得更淡。上方那個“色相”滑塊可以改變圖像的色調(diào),但這個改變比較“暴力”,也不好控制,所以一般微調(diào)一點兒即可。
圖13 色彩平衡對話框
更“溫柔”、也更精細的調(diào)節(jié)圖像色調(diào)的方法,是使用“色彩平衡”對話框。點擊菜單欄“圖像”-“調(diào)整”-“色彩平衡”,就可以打開該對話框,如圖13所示。三個滑塊,向左向右分別是往哪個方向改變顏色,一目了然。下方的“色調(diào)平衡”選項,可以選擇這些調(diào)整是針對陰影(亮度值較低的部分)、中間調(diào)(亮度值居中的部分)還是高光(亮度值較高的部分),大家可以自己多嘗試。也只能自己多嘗試,才能體會不同的調(diào)整對圖像帶來的不同的改變。
調(diào)整顏色飽和度還有一個更精細的方法,就是使用“自然飽和度”對話框。點擊菜單欄“圖像”-“調(diào)整”-“自然飽和度”,就可以打開該對話框,如圖14所示。下方的“飽和度”與之前介紹的類似,而如果增強上方的“自然飽和度”,軟件會自動分析圖像,將飽和度不足的地方增強,飽和度已經(jīng)很充分的地方則基本不變,這樣調(diào)整出來的飽和度可能會更自然。不過,對天文照片而言,增強自然飽和度很可能意味著增加暗部的飽和度,這樣噪點也會更明顯,因此這兩項要結合使用才會效果更好。
圖14 自然飽和度對話框
這一節(jié)對色彩平衡和飽和度的調(diào)整并非必須,如果之前調(diào)整出來的圖像已經(jīng)很好了,那么這些步驟可以省略。
如果你的相機不是特別好,或者使用了過高的感光度,照片上,尤其是暗部,就會有各種紅紅綠綠的小色塊,這些就是噪點。圖15就是一張有明顯噪點的星空照片的局部圖。為了讓圖像更好看,我們需要降噪。如果你拍攝的是Raw格式,那么各廠商自己處理Raw的軟件里都有降噪選項,你可以參閱軟件說明進行操作。如果你拍攝的是JPG格式,或者把Raw轉成JPG以后覺得還需要進一步降噪,那么筆者推薦使用PS的一個很強大的降噪插件——Noiseware Professional。
PS的這類插件是作為“濾鏡”使用的(一般是直接將插件文件拷貝到相應的目錄,然后重啟PS,具體做法請大家自行上網(wǎng)查詢)。將此插件裝好后,就可以點擊菜單欄“濾鏡”-“Imagenomic”-“Noiseware Professional”,打開這一插件。圖16是該插件的截圖,使用非常簡單,左上方的“設定”旁的下拉箭頭處可以選擇一些已經(jīng)設置好的設定,比如“較強噪點”、“較弱噪點”等,一目了然,可以根據(jù)自己照片的噪點情況選擇不同的設定。選擇“較強噪點”,降噪比較“狠”,效果比較明顯,但降噪后圖像的細節(jié)丟失也會比較嚴重。選擇“較弱噪點”,降噪比較“溫柔”,但降噪后圖像的細節(jié)保留得更多。如果你對這些預設設定不滿意,還可以自己調(diào)節(jié)下方的各個選項,并保存為自定義設定。多多嘗試,慢慢你就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照片的降噪設定了。
圖15 有明顯噪點的星空照片局部圖
圖16 Noiseware Professional降噪插件界面
圖17 圖15經(jīng)過“較弱噪點”降噪后的效果,仔細看,背景那些紅紅綠綠的噪點不見了,但圖像細節(jié)出現(xiàn)了一定的劣化。
降噪并非萬能,它會引起圖像細節(jié)的劣化。如果你的照片一開始就曝光不足,或者感光度過高,即使用了降噪,圖像質量也不會太好。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前期的拍攝,以及本章前幾節(jié)所述的各種調(diào)整。降噪只是最后階段錦上添花的舉動。
在天文攝影領域,銳化一般只用于月亮、太陽和行星的特寫照片,可以一定程度增強細節(jié)。星野照片則對精細的細節(jié)沒有這么高的要求,而是主要展示一個整體場景,并且進行不必要的銳化還會增加噪點,得不償失。
圖18是一張月亮照片的局部截圖。點擊菜單欄“濾鏡”-“銳化”-“智能銳化”,可以打開智能銳化對話框,如圖19所示。主要調(diào)整的是“設置”下的“數(shù)量”和“半徑”兩個滑塊。筆者建議,通常情況下,數(shù)量范圍在25%~100%之間,數(shù)量設置越大,銳化程度越強;半徑在1.0~5.0之間,取決于圖像的尺寸。如果尺寸很大(比如大于3000×2000),半徑可以設置在3.0~5.0;如果尺寸較?。ū热?200×800),半徑最好在1.0~2.0之間。銳化不宜過度,過度了會產(chǎn)生較多的細碎噪點,或者一些難看的線條。所以,還是要多嘗試,多跟高手交流,慢慢找到最合適的銳化程度。另外,確認“移去”旁邊是“高斯模糊”,下方的“更加準確”已經(jīng)勾上。圖20是銳化后的效果圖。
圖18 銳化前的月亮照片局部
圖19 智能銳化界面
圖20 銳化后的月亮照片局部
和降噪一樣,銳化也只是錦上添花的手段,不可能令圖像質量發(fā)生質的提升。所以,前期拍攝時精確的對焦,以及保證拍攝系統(tǒng)穩(wěn)定等,才是獲得優(yōu)質圖像的根本。
前文所說的后期處理,都是針對單張圖片進行的。而對于某些天文攝影題材,比如拍攝銀河或者星座,如果想追求更高的圖像質量,將各種噪點盡量降到最低,將天體的細節(jié)盡量細膩地展現(xiàn)出來,就需要用到更加復雜的攝影和后期處理方法。
這個方法,就是所謂的多幅疊加。用同樣的器材和參數(shù),連續(xù)拍攝多張圖片(比如9張以上),后期用軟件將這些圖片疊加起來,就能大大降低噪聲,凸顯信號,提高信噪比。這樣得到的照片的細節(jié)和背景的干凈程度是單張照片無法比擬的。
要想精益求精,在疊加之前,還要進行一些預處理,比如減暗場、除平場等。暗場是長時間曝光下相機的電子器件和傳感器所產(chǎn)生的熱噪點。拍攝天體照片時,需要同時拍攝一些蓋著鏡頭蓋的曝光參數(shù)完全一樣的暗場照片,用于后期處理。而平場就是鏡頭的漸暈,如果用的是鏡頭,可以后期用類似“周邊光量校正”的功能解決;如果用的是望遠鏡,則需要面對合理的均勻光源拍攝平場照片,用于后期處理。
圖21 天文照片單張(左)和減暗場、除平場、多幅疊加后(右)對比??梢钥吹?,經(jīng)過一系列處理以后,照片的細膩程度大大提升,噪點大幅度減少。
在眾多的天文攝影領域中,有一個比較高端的領域,叫做深空天體攝影,可以說是天文攝影的金字塔尖,主要拍攝星云、星團、星系等深空天體。要想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這些高端處理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同時,這個領域和器材質量、天氣狀況、觀測地的光害條件、拍攝者的技術和耐心、拍攝時遇到的狀況、后期圖像處理水平等多種因素都有很大關系,缺一則難出佳作!所以,建議一般愛好者不要太急于嘗試,可能會深受打擊,或者走火入魔,陷入燒器材的尷尬境地。即使嘗試,也要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濟狀況、時間精力等因素,適可而止。因此,在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
圖22 仙女座大星系M31照片。這種漂亮的深空天體照片是經(jīng)過了一系列復雜的前期拍攝和后期處理才得到的,需要大量的經(jīng)濟和精力的投入。
(責任編輯 張恩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