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
(黑龍江農墾科技職業(yè)學院,黑龍江賓西 150431)
談新西伯利亞黑楊組培苗的田間定植
王秀梅
(黑龍江農墾科技職業(yè)學院,黑龍江賓西 150431)
通過組培技術得到新西伯利亞黑楊組培苗,經過壯苗培養(yǎng)和增根培養(yǎng)后,需進行移栽和田間定植以達到快速繁殖的目的。關鍵的組培技術完成后,雖然進入和常規(guī)培養(yǎng)階段,但也不可忽視田間定植,這也是苗木培養(yǎng)成功與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通過田間定植前的準備、定植和定植后田間管理等環(huán)節(jié)中的技術管理,使組培苗能夠快速適應室外環(huán)境,進而快速培養(yǎng)成商品苗木。
新西伯利亞黑楊 組培苗 定植
新西伯利亞黑楊是經過俄羅斯幾代科學家人工雜交選育出來的極耐高寒、抗病蟲害、材質優(yōu)良的優(yōu)質速生新品種,各屬于黑楊派、白楊派種間雜交形成的優(yōu)良無性系,在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十幾年就可以成材利用。扦插繁殖,成活率達到90%以上,生長迅速,當年苗高分別達到1.5~2.0m,地徑達到1.5cm左右,最重要的是經過扦插得到的小苗在寒溫帶的黑河林業(yè)局苗圃地可以安全越冬,無任何凍害發(fā)生。該優(yōu)良無性系的引進將解決我國“三北”及其以外更高緯度地區(qū)楊屬樹種造林貧乏的問題,同時也更加豐富我國耐高寒楊屬樹種資源。
組培苗移栽到穴盤或營養(yǎng)杯并轉移進馴化室或溫室后,經3~4周的集約化管理,使組培苗逐漸適應了瓶外的自然環(huán)境的光照、溫度、濕度等條件,也就是說,經過馴化的組培苗,其葉片已經形成角質層,并且具有了很多表皮毛,這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葉面和體內水分的無效蒸發(fā),抵抗外界雜菌的浸染,這時的根系已長出大量的新根,且出現較多的根毛,因此具有很強的吸收能力,已經可以通過根系吸收來滿足整株苗對水分和養(yǎng)分的需求,下一步就可以定植到田間育大,進行正常的苗圃生產管理了。
由于新西伯利亞黑楊生長季較長,一般從4月下旬到9月中、下旬,長達5個月之久,同時我們定植的新西伯利亞黑楊苗又是容器苗,因此可以分兩季定植,即春季在5月初~6月上旬,雨季在7月上旬~8月上旬,選擇半陰天的傍晚進行。
一般選擇土質較肥沃平整的苗圃地,最好于頭年秋季進行深翻,耙平、耙細,去除雜物。春季4月份旋耕起壟,壟距為0.6~0.7m,然后鎮(zhèn)壓,在旋耕前每畝地施入農家肥2000~2500kg,如土壤較干,在定植前還要澆一遍透水。
定植前對溫室內新西伯利亞黑楊容器苗進行適度的低溫、控水處理稱之為蹲苗。由于馴化室或溫室移栽的新西伯利亞黑楊組培苗,處于環(huán)境條件相對優(yōu)越,(比大田苗木)空氣溫度高、濕度大、陽光弱、風也小,因此直接將新西伯利亞黑楊苗定植到田間定會出現嚴重的不適應性,從而大大降低成活率。為了增強新西伯利亞黑楊苗對大田環(huán)境的適應性,在定植前就必須經受一定的鍛煉過程。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降溫、通風、控水。定植前的5~7d逐漸加大育苗設施的通風量,降溫、排濕,并停止?jié)菜?特別是降低夜間溫度,加大晝夜溫差,由白天通風逐漸過渡到夜間大通風。夜間最低氣溫可降到7~8℃。(夏季除外),定植前的2~3d,育苗的溫室可上下通風,但要防止雨水和寒流侵襲。試驗表明,新西伯利亞黑楊經過一周的蹲苗后莖葉表皮增厚,角質和臘質進一步增多,葉色變深,莖變堅韌,增強了抗寒、抗旱、抗風能力。并且定植后成活率高很少存在緩苗現象。
定植可分為起苗和移栽兩個過程。一般按壟定植,根據需要株距一般為20~100cm,坑的大小規(guī)格為直徑15cm,深15cm,同時每坑中施入少量磷酸二銨(按每畝地10~15kg用量計算)做底肥,每畝地挖定植坑1000~5000個。定植坑準備好以后,可以進行起苗、運苗、栽植,起苗時最好用起苗鏟(以切斷伸出營養(yǎng)杯底的根系,避免硬拽造成散坨,影響栽植成活率),盡量不傷根,同時注意別把土坨弄散,裝車、卸車、運輸過程更要注意。栽植時一手輕輕拿住新西伯利亞黑楊營養(yǎng)杯苗底部,倒過來,輕輕倒出新西伯利亞黑楊苗于另一只手上,然后,把苗栽入定植坑中,可以坐水栽,也可栽完后澆水。栽植時關鍵是要注意埋土要埋到組培苗的根頸部,按壓土時千萬注意不要直接按壓土坨,而是按壓土坨與坑壁之間的縫隙,定植后澆透水,然后封埯。
新西伯利亞黑楊組培苗定植后的初期(10~15d)主要是解決水分供應和提高地溫的矛盾,其管理措施不能搬用生產造林后的撫育管理模式。
苗定植后首先要澆透定植水。以后可根據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的不同靈活掌握。以保持根系周圍較高的水勢,但還要注意土壤含水量過大,地溫不易升高,在較低地溫下又不利于苗木根系的盡快發(fā)育,所以對于新西伯利亞黑楊組培苗定植后初期的灌水應本著澆一次便澆透的原則,灌水時間以早、晚為主,不宜中午灌水,在試驗中我們3~6d灌一次水(根據土壤含水情況而定),如有噴灌條件使用噴灌效果更好,可以準確地說,如果栽植沒有問題,水分控制的較適當,基本上不緩苗而直接進入正常生長,栽植成活率可以達到98~100%。
初期松土注意不宜太深,尤其是小苗栽植坑附近,在未看出正常生長成活前,最好用小平鋤松土,目的是以防松土過深傷及苗根或弄散土坨,影響成活。原則是 “初期淺松,中后期深松,不傷苗根”。除草以“除早、除小、除了”為原則。試驗中松土除草次數一般初期2次,中期2次,后期1次,同時中、后期各進行一次鏟趟。
一般培育樹苗要以底肥為主,但在樹苗生長期間也可以追施一些化肥。底肥以農家肥為主,一般每畝施2500kg,或施二氨15kg,追肥則以磷、鉀肥為主,整個生長季追施2~3次,每次每畝追施5~8kg,采用條施或穴施方法,最后一次追肥一定在8月中旬結束,否則易影響苗木木質化。施肥過程中要注意不要燒傷幼苗,施過肥后要及時澆水,這樣有利于苗木吸收。施肥時還應注意不能隨意混施,以免降低肥效或出現化學變化造成肥害。
[1]付成華,黑楊派楊樹再生體系建立的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碩士論文,2005.
[2]楊傳平,鄭瓊等.歐美楊“山地1號”組織培養(yǎng)再生系統(tǒng)的建立[J].分子植物育種,2006,4(4):579-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