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軍醫(yī)大學:1.大坪醫(yī)院野戰(zhàn)外科研究所手術麻醉科,重慶 400042;2.新橋醫(yī)院醫(yī)教部,重慶 400037)
患者術后安全轉運管理是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大量手術患者每天進出手術室,在整個轉運過程中,密切觀察并保持患者有效靜脈通路十分重要。在搬動患者時,往往重點關注患者的醫(yī)療護理安全,導致輸液桿常丟失,給臨床工作帶來不便。我科采用輸液桿集中管理分散使用,保證了各環(huán)節(jié)有效靜脈通路,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本組收集2013年1月至6月手術患者轉運共13 234例,其中全麻手術9 273例,硬膜外麻醉2 860例,神經阻滯937例,局麻164例。術后病情穩(wěn)定者12 976例,占98%,有生命體征改變者258例,占2%,經觀察發(fā)現及時采取必要搶救措施,轉運中無1例死亡,轉運成功率100%。選擇木材制作分隔架,規(guī)格為35 cm×110 cm×50 cm,內劃分為規(guī)格10 cm×10 cm×50 cm,3層共30個格子,底部封口。
我院手術室為每個手術間準備一根輸液桿,共26根,為蘇醒室備用10根輸液桿。將木質分隔架放在患者等候區(qū),在木架上和每根輸液桿上都注明手術間號,分別將輸液桿插入對應的分隔架存放。蘇醒室備用的輸液桿也貼上“蘇醒”標識,存放在蘇醒室內。需要外出接患者時將對應手術間號的輸液桿取出插入推車上即可出發(fā);把患者接到手術室患者等候區(qū)后,需要在輸液桿上掛房間號牌以便于醫(yī)護人員快速識別。手術護士接患者去手術間時并完成查對后,將輸液桿放回木頭分隔架對應格子內集中存放,再將患者推至手術間;手術即將結束時,將對應手術間號的輸液桿插在推車上,完成手術患者的轉運。手術間運送患者至蘇醒室時,交接完成后將對應輸液桿放回集中存放點,蘇醒室使用專用的輸液桿,直至完成與病房的交接。轉運患者過程后若發(fā)現丟失輸液桿,立即確定丟失負責人和可能丟失的病房,很快就能找回來。
13 234例手術,術后送患者共23次因各種原因將輸液桿遺留在病房,均能當天找回歸位。其余每次運送患者,推車和輸液桿均能及時歸還手術室存放點,效果滿意。
手術后患者轉運安全護理管理,是手術配合過程的質量控制之一,也是手術安全順利完成的最后一道關[1]。目前,醫(yī)院手術室運送患者,不用輸液架時,通常采用3種方法:①采取醫(yī)務人員用手高舉液體,保證靜脈通道通暢;②運送患者時,把輸液器與液體一起堆放在患者的被子上,在運送途中,醫(yī)務人員不斷擠壓軟包裝液體袋以保持靜脈通道通暢;③直接將輸液器夾閉,暫停輸液以保證不出現回血。
目前使用的方法弊端是不能對轉運中的患者保持有效靜脈通路,在轉運途中,由于各種原因可能會出現針頭移位或其它輸液故障,均不能及時觀察以排除,不能保持轉運途中靜脈通道通暢[2]。同時,用手高舉液體保證靜脈通道通暢,由于一只手被占用,不能較好地保證推車的運行安全,一旦患者出現病情變化,需要用藥或緊急施救時,又不能及時采取措施。擠壓輸液袋,雖然可以保持通道通暢,但不能保證液體輸注速度,也不便觀察輸液進展;直接將輸液器夾閉,暫停輸液保證不出現回血,即中斷輸液治療造成醫(yī)療隱患,又不能保證通道通暢。由于不能保證被子的清潔程度,將輸液裝置堆放在被子上,存在輸液污染的風險。
我科采用輸液桿集中管理分散使用,將小物件分別對應使用,采取誰使用誰負責誰管理的方法,發(fā)揮每位護士的責任心,采取白班與夜班交接點數,發(fā)現不對數立即找到該手術間巡回護士,由其負責當日找回歸位。
本管理方法既保障了術后患者轉運中安全輸液問題,又避免了輸液桿隨意取用造成的交叉感染隱患,杜絕了輸液桿丟失現象,保障了輸液桿小物件的財產安全管理。每天夜間,在護工清潔消毒手術轉運推車的同時,對每根輸液桿也進行清潔消毒處理備用。
[參考文獻]
[1] 時 茜,章 欣,杜慧芳.術后患者轉運安全護理管理[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19(1):136.
[2] 張丹婧.危重新生兒轉運安全護理管理[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11,26(5): 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