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飄
“春來柳先知”。春光明媚,暖風拂柳,柳絲重新吐出新綠,正是春賞翠柳的好時節(jié)。我國有以下幾處著名的賞柳好去處:
柳浪聞鶯 春天的杭州西子湖,最叫游人動情的,莫過于成行成絲的依依楊柳了。那嫩綠鵝黃的柳絲,牽著春風,或輕拂水面,或舞弄芳草,有時還會撩拂到游人的臉上,一派溫情脈脈。西子湖處處綠柳成蔭,然而最著名的是柳浪橋附近的“柳浪聞鶯”景點。此處柳枝隨風拂起,如碧浪翻空,還有黃鶯啼鳴聲聲,令人心曠神怡。
長堤春柳 揚州在隋代已開始植楊柳了,到宋元明清時,植柳之風,不僅彌漫了一座城,而且彌漫了每一條路。在揚州看楊柳,當然是三月為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揚州瘦西湖沿岸,建有十里長堤,堤上夾岸種植柳樹,一到春風拂暖,柳葉春翠,春色滿堤,稱為“長堤春柳”,是揚州瘦西湖的著名景觀之一。
明湖翠柳 泉城濟南以柳著稱,楊柳為濟南市樹。濟南楊柳景致之美,美在它和城內外的湖景、山景、溪景等交織成另具特色的絢麗風光。大明湖位于濟南城北,沿岸植滿柳樹。每當春回大地,翠柳如煙,湖邊小滄浪亭留有清人劉風誥的詠湖名聯(lián):“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睗献蠲赖牧?,要屬那名泉朝夕相伴的一株株垂柳,或籠罩著古碑,或拂動著水面,鳥聲婉轉,柳影參差。
灞柳風雪 在陜西西安市的灞水河,河畔綠柳成行,橫跨河上的灞橋是唐人送客折柳贈別的地方,早在秦漢時期,人們就在灞水河兩岸植柳,并架了座“灞橋”。如今灞橋附近廣種柳樹,每值暮春風起,古柳絮飛,好似冬日雪花飛揚。因此,“灞柳風雪”便成為著名的“關中八景”之一。
平?jīng)隽?平?jīng)鲈陔]東算是個好地方,由于人們偏愛柳,柳的陣容越來越大,形成了柳的世界。尤其是春天,柳絮好似雪花,平?jīng)隽珗@歷來因“晴天飛雪”一景而蜚聲隴上。說來柳湖就自然讓人想起“左公柳”,左宗棠植柳戍邊,繞湖而置的株株柳樹樹桿粗壯,直上云霄,給后人留下一片片綠蔭,并有詩云:“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p>
見柳知春 北京頤和園昆明湖東岸的知春亭,登亭可以覽全園景色。亭畔遍植垂柳,春來柳絲吐綠,婀娜多姿,活似少女的披肩秀發(fā),蓬蓬松松。微風吹送,輕挪款擺,顯得文雅、嫵媚。細看柳條,芽苞點點,如蟹眼惺忪,似米粒吐白,正如古詩云:“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p>
徐亭煙柳 江西南昌市西湖南岸的孺子亭,為明代徐樟為祀其祖先徐稚所立。亭傍湖,湖畔垂柳成行,滿目青翠。每當春季,翠柳低垂,柳絮飛揚,酷似漫天飛雪,宛若輕煙,故名“徐亭煙柳”。閑步其間,柳條千姿百態(tài)的柔動,人心醉之:撲鼻的柳香,沁心肺腑,令人駐足,流連忘返。
柳堤環(huán)翠 位于福州市區(qū)西北隅的西湖,亦稱“小西湖”,與杭州西湖并稱“十大西湖”之一。南宋大詞人辛棄疾在此留下“約略西施未嫁”的詠湖名詞。湖灣有柳堤,堤上植滿翠柳,環(huán)湖一周,春日濃蔭覆蓋,柳絮飛揚,景色幽靜。
隋堤煙柳 所謂隋堤,據(jù)史書記載,是隋朝時筑的河堤。隋煬帝楊廣是一個荒淫無恥的昏君,他為了到江都(今揚州)觀賞瓊花,強令無數(shù)的人疏通和開挖汴水,給楊廣等王公貴族、皇后宮妃行舟觀景,尋歡作樂。為了點綴風光,他下令沿汴水筑堤,栽植楊柳,影遮龍舟,黃沙鋪地,以供上堤乘涼休息。幾年之后,綠樹成蔭,荷花滿岸,林蔭夾道,行人熙攘?!八宓虩熈?,風景幽佳,盛極一時。
東湖春柳 關中西部重鎮(zhèn)的西府風翔縣的東湖,每值仲春,若游人來東湖深處的春風亭旁,這里婀娜多姿的柳樹都會給人一樹春風,一庭春色,或鵝毛大雪般撲面而來的柳絮以及柔軟的柳枝,就像嬰兒的嫩手亂摸著成人的臉頰,無不讓感受到了柳樹的活力和生命,使人也從中理解出了蘇軾“惠過春風”的含意,也展示出了一幅動人的畫面和東湖柳樹的奇觀。
此外,我國觀賞翠柳的佳處還有江蘇南京市臺城的“臺城煙柳”,安徽蕪湖市鏡湖的“鏡湖細柳”,貴州余慶縣的“他山柳湖”,江蘇揚州的“柳巷”,山東淄博市蒲家莊“柳泉”,廣西柳州市柳州“都樂巖”,天津市的康復路“柳堤”,廬山腳下的“楊柳灣”等,都是春游賞柳的好去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