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志文
《小時代3:刺金時代》是《小時代》系列的最終章?在電影上映之前,幾乎所有觀眾都是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去看的。不過他們很快就發(fā)現(xiàn)自己被忽悠了。在第三部的片尾,郭敬明急吼吼地用一段對“上海三高”的獨特理解,拋出了《小時代4:靈魂盡頭》的上映時間——2015年春節(jié)。一同出現(xiàn)的,還有不少第四部里的勁爆鏡頭。相比驚喜,放映廳里大多數(shù)的聲音顯得更驚訝。什么,第四部已經(jīng)拍完了?第三部不是剛上嗎?其實這并非什么“奇幻的魔法”,郭敬明不過是用了套拍的方法而已。究竟何為套拍?你看得出套拍電影和一般電影的區(qū)別嗎?請繼續(xù)看下去。
首先要理清一個概念,什么是套拍。
套拍,最廣為流傳的定義其實是影視劇之間的通拍。就是在一部電影或電視劇走紅之后,繼而又被翻拍成電視劇或電影,而使用的是同樣的攝制隊伍或是演職人員。這樣的例子其實不勝枚舉,最近也是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去年的《廚子戲子痞子》和《火線三兄弟》。前者是電影,后者是電視劇。導演都是管虎,主演都是黃渤、劉燁、張涵予,這三位金馬影帝。去年愚人節(jié)前夕,《廚子戲子痞子》上映,最終以2.68億元的票房收官。一個多月后,《火線三兄弟》在四大衛(wèi)視開播,收視率一路飆升。從央視索福瑞46城的收視數(shù)據(jù)來看,該劇的收視份額占到了2.3以上。也就是說,雖然兩部作品播放平臺不同,但在主創(chuàng)和主演陣容基本相同,故事內(nèi)核也極度相似的情況下,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盡管這兩部作品的策劃人并不承認這是套拍,但其實這就是行內(nèi)人最常說的“一雞兩吃”,或者說“一只雞下的兩個蛋”。
影視劇之間跨平臺套拍最大的驅(qū)動力是為了服務不同群體的觀眾,就像任何一道菜都可以有不同烹飪方法,套拍滿足的是不同受眾的文化需求。年輕人追求高效的視覺刺激,一個半小時搞定問題,看得爽是最重要的。年長一點的人則喜歡每天來一點,細水長流,天天都有個念想。電影與電視劇這兩種不同的藝術(shù)形式恰恰滿足了這兩類觀眾人群,因此在這一范疇里,套拍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這是現(xiàn)實存在的收看需求,也是影視劇套拍的生產(chǎn)動力。
這是一種套拍的形式,存在于電影和電視劇之間,很多人直接理解為“翻拍”。還有一種套拍,發(fā)生在電影與電影之間。套拍電影指的是在某一時間段內(nèi),一種連續(xù)拍攝數(shù)部電影的制作模式,通常用于系列電影之中。由同樣的制作團隊和演員陣容完成數(shù)部電影的表演量,再由后期制作團隊分開制作,相互間隔上映。好萊塢最典型的套拍例子就是《指環(huán)王》三部曲。在港臺地區(qū),早期的《好小子》和《開心鬼》系列也均采用過套拍的方式。這種模式其實更接近于“套”的概念。為了幫助理解,給你舉個你更熟悉的例子。
你一定看過《東邪西毒》和《東成西就》,這對看名字就像是“孿生兄弟”的電影就是華語電影較早的“套拍產(chǎn)物”。這一點,王家衛(wèi)自己也承認了。當年拍攝《東邪西毒》,王家衛(wèi)早早就找好了所有的演員,劇組也同步搭建完成。所有的演員都按期進組,但無奈的是,劇本卡殼在了審核這一環(huán)上。劇組也就只能這么一直拖著,遲遲開不了機。即便性子慢如王家衛(wèi),也終于坐不住了。為了不耽誤這么多演員的檔期,他找到了劉偉強。劉偉強早年是香港影壇有名的快槍手,尤其擅長拍喜劇。劉偉強來到劇組一看這么多演員沒活干,就打算在這些演員給王家衛(wèi)的檔期內(nèi),用最短的時間拍一部電影。要快,自然喜劇最快,這是劉偉強最擅長的,所以《東成西就》很快就開拍了。對劉偉強而言,從劇組到演員,一切都是現(xiàn)成的。所以,《東成西就》恰到好處地填補了《東邪西毒》的空檔,而兩者的風格卻截然不同。
同理,郭敬明拍攝《小時代3》和《小時代4》也是一樣,其實套拍對郭敬明來說并不陌生,因為據(jù)《小時代》系列電影的攝影師車亮逸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小時代1》和《小時代2》就是套拍完成的,現(xiàn)在《小時代3》和《小時代4》兩部套拍不過是郭敬明“故伎重演”罷了,并沒有什么稀奇。
就像王家衛(wèi)和吳宇森的無奈一樣,華語影片選擇套拍的主要原因還是為了節(jié)省成本。試想一下,如果給予導演最大限度的創(chuàng)作自由和資金支持,恐怕沒有導演不想篤篤定定地拍一部質(zhì)量上乘的作品。就像王家衛(wèi)的《一代宗師》,拍得再久也不會有套拍的消息傳出。而現(xiàn)實是,套拍的確能夠幫助劇組降低預算和成本。從制片方的角度來說,他們也傾向于鼓勵系列電影的導演嘗試套拍。
2011年,馮德倫開拍《太極》,當時他手頭的資金只有1.1億元人民幣,按照馮德倫的構(gòu)想,這個數(shù)字拍一部《太極》還行,但考慮到有三部曲的任務在身,無奈之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從第一部就開始套拍。如果不是之后投資追加到2.2億,恐怕要完成兩部連拍的可能性并不高。考慮到《太極》的制作成本和那些大牌演員的片酬,這點錢拍兩部電影,還算便宜。2012年,郭敬明開拍《小時代》,同樣是從第一部就選擇套拍,兩部戲的拍攝成本僅為4500萬元人民幣,高效的郭導在78天內(nèi)就完成了全部拍攝,無論成本還是時間都得到了極大的節(jié)省。
會拍成系列電影,影片的故事結(jié)構(gòu)一定很龐大,牽扯到的角色也會很多。這種情況下,協(xié)調(diào)演員的檔期就是個非常繁瑣和困難的工作。先看一組數(shù)據(jù),吳宇森的《赤壁》,正兒八經(jīng)的角色多達40多個,其中由梁朝偉、金城武、趙薇、張震、張豐毅、林志玲等大牌演員飾演的角色占到四分之一。陳嘉上的《四大名捕》,近30個主要角色有三分之一來自鄧超、劉亦菲、江一燕、吳秀波等具有市場賣點的演員。這個比例,在馮德倫的《太極》幾乎達到了一半一半,也就是說這部戲仰仗的就是梁家輝、舒淇、彭于晏、Angelababy、馮紹峰幾位大牌的表演。所以,“系列電影多大牌”是不爭的事實,劇組自然希望他們能夠在有限的檔期里“貢獻”更多的表演。用套拍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而且在和演員溝通片酬上,也能有更多的余地。最理想的狀態(tài)就是花一部戲的錢請他們拍兩部戲,這同樣也是節(jié)約成本的一種方式。
如今的電影市場,宣傳和營銷的作用已經(jīng)越來越重要,一些影片的宣傳費用和拍攝費用已經(jīng)達到了1:1的比例。對系列電影而言,宣傳的效果尤為重要,畢竟它牽扯的是三部甚至更多部數(shù)的影片。從營銷的角度來講,借助套拍可以在宣傳戰(zhàn)中占得先機。通常情況下,對宣傳部門最大的考驗就是第一部電影,一旦頭炮開得好,取得“聞名”效應,那么接下來的一切工作就會順利得多,而且通過輿論發(fā)酵也可以省去大筆營銷費用?!缎r代》在這方面算是比較成功的典型。《小時代1》一經(jīng)上映便獲得了大量的輿論效應,郭敬明為第一部《小時代》所做的宣傳也是最不遺余力的。相比后面幾部,第一部上映時郭敬明的曝光率明顯是最高的。當然,這種余熱效應能否真正轉(zhuǎn)化為市場的認可和可觀的商業(yè)效益,最終還是有賴于套拍者的艱苦打拼和苦心經(jīng)營。第一部積累下的口碑雖然能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但關鍵之處還在于作品本身的內(nèi)在品質(zhì)。
華語電影鮮有系列作品能夠拍攝超過三部,就這一點而言,郭敬明能夠一鼓作氣拍出四部《小時代》,還是有點能耐的。當然,套拍在某種程度上幫了他大忙。因為他只用了兩個拍攝周期就做成了四部電影。如果按照以前的邏輯,一個拍攝周期出一部電影,那么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還只是《小時代2》,而且《小時代3》絕沒有可能在明年年初就上映。再者,也多虧了三四兩部是套拍完成的,一些重要主角才得以繼續(xù)出現(xiàn)在第四部《小時代》里。
對有意愿要拍攝系列電影的導演來說,套拍的確能夠最大程度地縮減拍攝周期和成本,并讓把一部電影拍成系列的想法變得不那么龐大和異想天開。因此,套拍幾乎已經(jīng)成了系列電影的孵化器。
除了《小時代》系列,不久之前剛剛上映的《四大名捕大結(jié)局》(系列的第三部)也是一部套拍電影。2012年7月中旬,《四大名捕》第一部上映,7天票房破億。雖然陳嘉上的翻拍遭到了許多武俠迷的口誅筆伐,但他把這部電影拍成系列的決心倒是一點沒減弱。《四大名捕》也就順理成章地拍了下去?;蛟S是為了搶這股熱潮,又或者是為了替投資方省錢,陳嘉上選擇了一口氣將后面兩部續(xù)集拍完,屆時再分開上映。劇組方面當時將這種拍攝手法形容為“打包拍攝”,而很多業(yè)界人士則已經(jīng)將其視作套拍。
說起國產(chǎn)片的套拍風潮,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應該是吳宇森。2008年,吳大導演的兩部《赤壁》先后上映,中間間隔半年。期間,很多不明真相的觀眾在看完第一部后焦急萬分,因為他們不知道何時才能看到下半集。其實這兩部電影都是在2007年3月到9月間拍完的。作為導演兼出品人的吳宇森表示,如果不是采用套拍,8500萬美元的投資很有可能不夠用。最終,兩部《赤壁》在內(nèi)地收獲5.63億的總票房,在日本更是收獲了105.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57億)的票房,刷新了日本當年的票房紀錄。
和吳宇森的情況類似的還有馮德倫的《太極》系列,由于華誼兄弟一開始定下的基調(diào)就是三部曲,所以初執(zhí)導筒的馮德倫也選擇了套拍的方式。2012年,馮德倫完成了前兩部的套拍工作,《太極1:從零開始》和《太極2:英雄崛起》先后于當年的9月和10月上映。片方稱之為“兩極連映”。雖然兩部影片最終的票房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總計2.6億人民幣的票房只算得上馬馬虎虎,但這種“先套拍,后連映”的方式,還是對系列電影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想要開啟套拍電影的模式,像《阿凡達》這樣的嘗試最為可取。也就是說第一部成功之后再套拍第二、三部。這樣片方對市場前景有把握,也更有信心,導演在故事的表現(xiàn)上也能更加流暢和連貫。而有了第一部的經(jīng)驗,片方在宣傳后幾部時也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電影的上映有其特殊的規(guī)律,套拍電影要讓觀眾看到規(guī)律性??梢赃x擇像《哈利·波特》和《007》系列那樣每年一部,也可以像《指環(huán)王》系列那樣每次都在圣誕節(jié)前一周上映,讓觀眾每到那個時候就會有所期待。當然,間隔不能太長,否則觀眾會忘記之前的情節(jié)。
究竟一次拍多少部最合適,這個問題其實很難量化,但“見好就收”肯定是明智的選擇。以《赤壁》為例,雖然收獲了空前的票房,但第二部明顯比第一部票房少,片方因此果斷收手,給觀眾留下想象空間。《哈利·波特》和《指環(huán)王》系列也是如此。就目前華語電影的市場狀態(tài),套拍電影中后上映的基本上在票房上很難超越先上映的。
相比之下,我們一直以來渴望趕超的對象——好萊塢,在套拍這一點上也已經(jīng)做得相當成熟。在美國,電影套拍、分階段上映的模式早已屢見不鮮。比如我們中國觀眾十分熟悉的《指環(huán)王》三部曲、《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上下部、《星球大戰(zhàn)前傳》系列、《加勒比海盜》系列等等采用的都是這種方式。而目前正在拍攝的《阿凡達》(三部續(xù)集)和《饑餓游戲》(第三部、第四部)也將采用套拍的方式來完成。
制作第一部《阿凡達》,詹姆斯·卡梅隆花了12年時間搞劇本,4年時間拍攝,按說續(xù)集不應該拖那么久。不過考慮到人家搞的是“高精尖”的技術(shù)活,所以前期籌備耗時長一些也可以理解?!栋⒎策_》原定的續(xù)集只有兩部,但是“卡神”卻將其增加到三部,并決定采用“背靠背”的套拍方式,三部續(xù)集分別將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映。有趣的是,他還特意聘請了喬什·弗萊德曼(《世界大戰(zhàn)》、《終結(jié)者外傳》),里克·杰法、阿曼達·斯爾沃(《猩球崛起》、《侏羅紀世界》),以及肖恩·薩萊諾(《絕世天劫》)三組人馬同時開始撰寫《阿凡達》新三部曲的劇本。而根據(jù)女主角佐伊·索爾達娜此前的透露,《阿凡達2》的拍攝時間將持續(xù)8至9個月甚至更長。如此之長的拍攝周期,或許就是為了將三部續(xù)集的演員戲份一次拍完。
好萊塢套拍電影北美票房(單位:美元)
詹姆斯·卡梅隆之所以會選擇套拍續(xù)集,和第一部《阿凡達》的空前成功不無關系。論拍攝技術(shù),套拍對好萊塢的大導演和制片商們而言并非難事,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會把所有影片都搗鼓成系列。事實上,他們反而對套拍的操作顯得格外謹慎和小心。從最早的《蝙蝠俠》系列至今,縱觀美國所有的套拍電影,除了《指環(huán)王》外,沒有哪個系列是從第一部就開始套拍的。也就是說,沒有第一部的“拋磚引玉”,好萊塢極少情況下會選擇套拍兩部甚至三部電影,即便他們的電影早已像工業(yè)產(chǎn)品一樣,可以實現(xiàn)流水線操作。此前大熱的《饑餓游戲》也是如此,雖然從一開始就有史蒂文·索德伯格這樣的大牌導演坐鎮(zhèn),制作方獅門影業(yè)仍然是在看到首部電影取得票房大捷后才決定將剩余幾部進行套拍的。其實好萊塢的片商都明白套拍可以節(jié)省成本的道理,但首部作品能否一炮而紅才是決定性的因素。北美著名影評人丹尼爾·蒙特格里就曾表示,好萊塢片商們往往用首部電影投石問路,只有票房成功才有后續(xù)動作?!半娪柏舱鄣那闆r時有發(fā)生,所以從一開始就套拍絕不是一個好選擇。比如《黑暗物質(zhì)》,這部電影一出來就失敗了,也就沒有繼續(xù)拍攝的必要了。”
除了對續(xù)集套拍的謹慎態(tài)度外,好萊塢對套拍電影的上映檔期也有著嚴格的控制。像《太極》這樣,兩部電影的上映時間如此靠近,幾乎是不可能的。獅門影業(yè)的公關經(jīng)理利亞姆·格倫博格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在系列影片進行套拍之前,上映的時間表就早已被研究透了?!懊坎侩娪爸g的上映間隔是有講究的,現(xiàn)在好萊塢基本都保證在半年到一年之間,既不能讓觀眾等太久,也不能讓電影上映太集中,以至熱度太快散去?!睋?jù)了解,迪士尼的《復仇者聯(lián)盟》系列和獅門影業(yè)的《饑餓游戲》系列都是在剛剛確定拍攝計劃后就同時確定了影片在2015年的上映檔期的,提前了整整一到兩年的時間。依托于好萊塢的攝制經(jīng)驗,只要選好題材,打好頭炮,排好檔期,套拍要取得成功并不是難題。
毫無疑問,套拍是電影工業(yè)迅速發(fā)展的產(chǎn)物。套拍的確可以提升劇組在單位時間內(nèi)的拍攝效率,從而創(chuàng)作出更多的作品。當然,套拍并不是包賺不賠,并不是活用套拍就能把任何一部電影都拍成系列。若沒有好劇本和創(chuàng)作班底,套拍的賠本風險其實更大。
首先,雖然套拍能夠降低影片的拍攝成本,但拍攝周期會相對拉長,因而對前期投資要求很高,動輒上億元的投資十分常見。所以,中小成本影片基本沒法套拍,必須是明星云集的大片,而且要力保第一部就出人頭地。因此,套拍的風險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第一部的口碑不好又不賣座,那么第二、三部肯定面臨蝕本的窘境。就目前華語電影圈的情況而言,套拍的第二部表現(xiàn)明顯不如第一部?!端拇竺丁返膶а蓐惣紊咸寡?,從投資收益的角度,套拍的確比較省錢,但要確保每一部都成功,不然會賠得很慘,好萊塢的成功也是基于這一點?!霸诤萌R塢,同一系列的電影常由不同的導演完成。例如《蝙蝠俠》系列,經(jīng)歷過很多導演,每個人都拍出了各自的精彩,而觀眾記住的是整個系列。”
國產(chǎn)套拍電影票房比較
注:《雷神》、《美國隊長》、《復仇者聯(lián)盟》三部影片均由迪士尼和漫威影業(yè)聯(lián)合出品,除導演不同,其制作團隊和演員陣容相同,且同時開拍,交互利用資源,是較為特殊的套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