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初中是學生情感極為叛逆的階段,語文作為最具情感性的學科,初中語文教師應充分挖掘課堂中可利用的因素,運用多種手段,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人生情感,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
挖掘 語文課堂 因素 學生情感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6517(2014)01—0065—01
中學生正處于成長叛逆時期,心理情緒易波動。因此,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內在情感,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各種情感關系應該成為課堂教學的潛在內容。
一、挖掘語文課堂中的多種因素
1、剖析文本事件,聯(lián)系生活實際
在教學實踐中,有時教材中文章的內容遠離學生的生活,不能被學生深刻理解,也就談不上從文章中挖掘情感轉化成學生的內動力。此時就需要教師從文本內容出發(fā),將文中事件“等價交換”成學生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身邊事件發(fā)生時內在的情感,以“迂回”策略,既理解文本,又加深對情感的理解,增強學生內動力。
2、注重教材細節(jié),將“點”暈染成“面”
由于學期課時的安排,教師教學的重點都放在重點課文的講解上,忽略了教材的邊邊角角。其實,一幅美麗的畫卷最不能缺少的就是邊角的點綴。例如有些文章的作者,教師可以引領學生與作者對話,從作者這一篇文章的“點”了解作者生平的“面”,并更深入地理解文章。
二、努力塑造學生的豐富情感
1、親情、友情、愛情
透析文本知識點的同時,也要讓學生懂得體味文中所流動的真情。例如《散步》一課,祖孫三代的互動無不透露著一家四口的幸福。引導學生:“幸福也是需要經營的,如果你是文中的小孫子,你會在平時做些什么,讓你和家人也能如此幸福呢?”親情在涓涓細流中便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
友情,在初中生心中最重要的一層情感,對這種情感的處理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生活及身心健康。柴靜《看見》一書中的《雙城的創(chuàng)傷》真實而殘酷地反映了現(xiàn)在學生對友情極端處理的悲劇。其實我們在教學中有很多細節(jié)可以彌補這種“創(chuàng)傷”,《羚羊木雕》中寬宏的友情、《記承天寺夜游》中蘇軾與張懷民知己的友情、《生命的意義》中保爾與戰(zhàn)友之間的友情等等,讓孩子們理解每一種情感的內在價值,不會盲目地做出遺憾的選擇。
愛情,最是懵懂時期的少年喜歡嘗試的禁忌。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單單是阻止、批評、教育已經失效了,我們何不利用教材和教學告訴孩子們何為愛情,愛情的責任是什么,疏導孩子們正確認識愛情的真諦。
2、自尊、自愛、自強
教學中,應加大對學生“自尊自愛自強”的教育。愛迪生、海倫·凱勒等人的生平介紹;《最后一課》、《艱難的國運與雄健的國民》等文章中傳遞出來的力量的吸納;古代柳宗元、蘇軾、白居易、杜甫等人的浮沉人生的理解,讓孩子們學會在挫折中堅強、逆境中揚帆。
3、學會尊重、理解、關愛他人
人和人之間的關系,需要尊重、理解和關愛為紐帶。學習中我們認識了萬方、認識了楊絳,問問孩子們喜歡這樣的人嗎?為什么喜歡?我們想不想這樣被別人喜歡呢?小小的心靈便會埋下善良的種子,潛移默化地理解關愛著他人。
4、學會欣賞
欣賞,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懂得欣賞自己、欣賞他人、欣賞自然、欣賞祖國大好山河,欣賞《觀滄?!返拇髿獍蹴?,欣賞《錢塘湖春行》的青青綠意,欣賞《水滸傳》的勇氣與智慧,欣賞童話中傳達的哲理。每一次欣賞,都會在學生心中鑄就一種美,這種美將會轉化成一種厚重的情感,慢慢地讓他們懂得何為生活。
5、熱愛古代經典、崇尚現(xiàn)代科學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中國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的一塊瑰寶,《弟子規(guī)》《論語》等經典是修身養(yǎng)性的一劑良藥,帶領學生學習經典、鑒賞經典將是孩子們一生的財富。同時,要讓學生相信科學,不迷信,不盲從?!犊丛谱R天氣》《科學24小時》《山市》等多篇古今文章都向我們傳達了科學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柴靜.看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 亞米契斯.(意).愛的教育.武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