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喚醒靈魂的事業(yè),需要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經(jīng)驗的分享。肩負著這些使命,同時也懷揣著對異國教育的好奇,2013年11月,廣東省中小學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yǎng)工程”名校長班的17名學員在華南師范大學童宏寶博士的帶領下,踏上了前往蘇格蘭的教育考察之路。在一次次聆聽、觀摩和互動中,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蘇格蘭教育的實力和文化的魅力。
一、蘇格蘭基礎教育的辦學特色
在這次海培計劃的考察學習中,我們既有分組參觀、交流心得的環(huán)節(jié),又有跟崗學習、做影子校長的環(huán)節(jié)。依托一系列環(huán)節(jié)的體驗式學習,我們深刻感受到蘇格蘭中小學的辦學特色。
蘇格蘭大部分學校實行的是小班化教學。班級人數(shù)一般在20~30人。這樣的小規(guī)模班級教學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有利于學校的管理,有利于將“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落到實處,有利于師生間的互動,直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走進學校的教室,從布置上看,你會發(fā)現(xiàn)蘇格蘭學校教育注重師生的個性化教學。課桌椅的擺放會根據(jù)教學需要,分成若干小組。這種安排有利于學生開展合作探究,增強學習體驗,也有利于組織一些課堂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動手能力。
從課程設置上看,蘇格蘭普遍采用適宜自學的課程。小學沒有固定的功課表,每堂課的上課時間也不固定,每天該上哪些課,每節(jié)課要上多長時間,都由主講教師決定,這讓授課內容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讓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收獲。
雖然也有教學大綱、目標質量上的相關要求,但蘇格蘭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教學大綱、目標質量的載體——教材,卻沒有做高度統(tǒng)一的規(guī)定。教師擁有很強的課程領導力,學校上課的教材可以由學校自選或教師根據(jù)教學大綱、目標質量自主開發(fā)。
此外,老師不會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yè),因為學生的作業(yè)都在校內完成。老師會經(jīng)常鼓勵學生多做家務、多從事社區(qū)服務,因為家務勞動和社區(qū)服務也是課程的一部分。這樣的安排有利于實現(xiàn)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也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公民意識。
在參觀過程中,我們能夠深刻感受到蘇格蘭老師對學生的愛心、耐心和鼓勵。老師能夠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會對有學習障礙的學生進行個別化的輔導;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生理特點,開展分層教學,也會根據(jù)學生的喜好選擇相應的學習內容、做相應的教學設計,能將賞識教育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愉悅的情緒。
綜上所述,蘇格蘭課堂的優(yōu)勢在于小班化、個性化、適宜自學的課程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這些優(yōu)勢驅動下,學生普遍有較強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有較強的成就感和責任感,有較好的特長和動手能力。
二、蘇格蘭基礎教育的驅動力
黑格爾曾經(jīng)說過:“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碧K格蘭教育的成功絕不是偶然因素使然,而是有其內在的必然性。
在21世紀之前的很長時間里,蘇格蘭的學校也常常為了提升教學質量和應付全國標準性考試與評估而苦苦掙扎。芬蘭教育的成功,給蘇格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榜樣。因為,芬蘭教育對學校考試次數(shù)沒有太多的要求,但學生在PISA測試中卻表現(xiàn)出了很高的水準。
蘇格蘭教育大臣邁克爾·拉塞爾(Michael Russell)在一次采訪中曾經(jīng)說過:“當蘇格蘭國會在1999年成立時,我們意識到我們的學校并沒有達到應有的水準。在當時,我們的學生要參加的考試太多了,我們的學校要應對的檢查太多了,我們的課程也太過于狹窄與碎片化?!?/p>
在這一背景之下,蘇格蘭教育部門希望引入一種更多交互體驗、更少應試導向的教育。2004年11月,蘇格蘭教育大臣Peter Peacock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內容涉及完整的學?,F(xiàn)代化方案,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卓越課程”改革。
“卓越課程”旨在使3歲至18歲的蘇格蘭兒童和青少年獲得連續(xù)性學習,促使每一個學習者增長學識和才能,并取得學業(yè)成功和走向人生的卓越。
“卓越課程”的開展就是為了使教學脫離死記硬背的學習和考試,使教育更加重要、全面和綜合。為了與這項“蘇格蘭迄今為止最有雄心壯志的教育改革”相配套,從2006年到2010年,蘇格蘭政府發(fā)布了一整套“卓越課程:構建課程系列指南”。
整個課程系列,雖然在其具體指向上有所不同,但把“卓越課程”的核心內容做了深入細致的說明。
價值標準:學校要將兒童培養(yǎng)成為智慧、公平、善良、正直的公民。
改革目的:培養(yǎng)成功的學習者、有信心的個體、負責任的公民、積極的貢獻者。
涉及領域:藝術表達、健康和幸福、語言、數(shù)學、宗教與道德教育、科學、社會與研究、技術等八個領域。
核心技能:讀寫技能、計算技能、健康與幸福生活等三大技能。
教師專業(yè)標準:專業(yè)價值和個人承諾、專業(yè)知識和理解、專業(yè)素養(yǎng)和個人特質、專業(yè)行動等四項標準。
從蘇格蘭推出“卓越課程”改革以后,蘇格蘭的課堂教學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像致力于推行“卓越課程”的蘇格蘭教育部首席執(zhí)行長官比爾·麥克斯韋爾(Bill Maxwell)所說:“以前,我感覺好像永遠在為下一場考試做準備似的,所以我們決定在這些條條框框上少花點時間,讓教學大綱變得更加靈活、更加跨學科,這樣效果會更好?!?/p>
“卓越課程”當初的設計就是為了鼓勵學生們在不同學科之間建立聯(lián)系,把重點放在辯論、研討與創(chuàng)造上,而不是機械的死記硬背上。為了覆蓋“卓越課程”涉及的八大領域,蘇格蘭學生的考試科目也多達數(shù)十門,只不過這些科目的考試成績不再是高度符號化的數(shù)字,而是由他們的老師決定的及格/不及格兩檔評價性成績。
此外,“卓越課程”實施后,蘇格蘭的教學周也一起延長了,但這些延長的時間并不是用在無休無止的考試上,而是用在音樂、戲劇、體育以及社區(qū)服務上。
“卓越課程”堅信“人人卓越”,并堅持“將每一個兒童青年視為獨立的人、有自尊的人、有自我的個體”,堅持改革就是為了讓每一個孩子能夠更加成功。所以蘇格蘭在推進“卓越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實施了“全納教育”,希望教育之光能夠普照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能夠助力每一個學生實現(xiàn)個人價值(成功的學習者、有信心的個體)和社會價值(負責任的公民、積極的貢獻者)。
“卓越課程”對蘇格蘭的教師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為了讓教師能夠更好地領導課堂、領導課程、領導學生,“分布式領導”這一全新的領導方式應運而生?!胺植际筋I導”強調管理的扁平化,強調教師也是領導者,有了這種“賦權”,教師真正成為了課堂行為和課程的組織者和決策者,這既尊重了教師的價值,也推進了“卓越課程”的實施。
寫到這里,我們就可以為我們所觀察到的蘇格蘭教育寫下一個好的注解——原來一切新奇都源自“卓越課程”改革。
三、展望:我們需要堅持的方向
蘇格蘭推出“卓越課程”時,中國也在實施新一輪課程改革。當我們?yōu)樘K格蘭的教育成就嘖嘖稱奇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反思我國教育的得失與未來走向。
在“得”方面,中國有統(tǒng)一的教材和測試,這能保證大多數(shù)學生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普遍采用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的“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更加扎實等等。在“失”方面,中國課堂的教學方式的變革還在路上,課堂教學缺乏活力、學生的學業(yè)負擔沉重,動手能力較差的問題仍舊困擾著基礎教育的教師與學生。
為此,我們在保持自身優(yōu)勢的基礎上,要充分借鑒蘇格蘭教育的先進經(jīng)驗來改變我們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而提高我們課堂教學的效益。
首先,我們需要不斷地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課堂領導力,通過強化教學常規(guī)管理來嚴格教學環(huán)節(jié)質量控制,通過打造智慧課堂、思維課堂等多種途徑來探索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走向成功、走向卓越。其次,豐富學校教學資源,開發(fā)出個性化、適宜學生自學的課程。再次,積極地運用慕課、翻轉課堂等新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既要讓課堂教學高效,又要在課堂之外,鼓勵學生更多地參加社區(qū)服務、志愿者服務,以實現(xiàn)學生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
作者單位:廣東省汕頭市河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