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姑蘇城,是春秋時期的吳國都城,與生俱來地浸染了江南風(fēng)物的清麗和靈秀。想讓這詩情畫意再多一點如夢如幻的時光之味,就花上幾個小時的功夫,鉆進一兩處不太扎眼的茶館去吧。彈詞一闋渡過萬水千山,水磨的昆曲六百年后仍能讓人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一句吳儂軟語的柔軟嬌嗔,一曲春江花月夜的千古絕唱,穿越古今,時光流轉(zhuǎn)。
伏羲古琴文化會館
姹紫嫣紅游園驚夢
“她,是土生土長的蘇州昆曲人,是蘇州千年平江路上最清雅的一道風(fēng)景,是無數(shù)個游人離開蘇州時記憶中最柔軟的回憶。她,不是大師,甚至也不是名家,她只是我們江南水鄉(xiāng)夢里一個似曾相識的老友。讓我們,一起穿越,一起夢回,到那個由小橋、流水、昆曲、評彈編織而成的姑蘇人家??匆谎坻弊湘碳t,聽一聲游園驚夢?!?/p>
她是呂成芳,不是什么大師,卻真的是我此次蘇州之行中最柔美的記憶?;氐奖本┖螅幌胫菢舆捱扪窖降某?,那如花美眷的姿態(tài),那似水流年的情懷,心中都能生出一朵蓮花來?!傲汲矫谰澳魏翁?,賞心樂事誰家院”,曾經(jīng)覺得昆曲是如此的陽春白雪,難以接近,而且蘇州的昆曲還是用蘇白唱的,所以更難聽懂其中的唱詞,也很難去理解那樣一種意境,而呂成芳老師執(zhí)一把折扇款款而來,不僅僅只是展示一出好戲,而是以昆曲代表《牡丹亭》為主線,輔以評彈、古琴,耐心講解以及與觀眾的互動,讓人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可以完全身臨其中,仿佛走進了幾百年前湯顯祖筆下溫婉哀愁的夢中。
翰爾園
吳儂軟語娓娓動聽
翰爾園位于平江路與大儒巷的交界處,把著街角一隅,獨領(lǐng)風(fēng)騷。鉆進茶館小院,即刻進入“三五好友,山水之間,斗茶賞末,風(fēng)流俊雅”的境界。蘇州話里面有句“孵茶館”,和正襟危坐不同,“孵”字透露著懶散,透露著閑適。在吳儂軟語的娓娓動聽的蘇州評彈中,在三弦琵琶的傾心悅耳聲中,篤悠悠地喝茶,似睡似醒地聆聽,茶越泡越淡,伴隨著小曲兒,煩惱也一同被淡化。
翰爾園是屬于按曲收費的,雖然如此,評彈老師還是很隨和地買一送幾,讓聽者不至于那么意猶未盡。一曲釵頭鳳《蘇軾與唐婉》過后,是小調(diào)類的紫竹調(diào)和茉莉花。不盡興,又點了電影《金陵十三釵》中出現(xiàn)的《秦淮景》。之后茶館里逐漸多了人,大家你一曲我一曲的,一會是賞中秋《白蛇傳》,一會是大九連環(huán)調(diào)《姑蘇好風(fēng)光》……且聽吳儂軟語娓娓道來,樂賞三弦琵琶悅耳傾心,幸福的夜晚,我會永遠記得你。
“吃”在蘇州
奧灶面·絕代雙“澆”
“弱似春綿,白若秋練。”西晉的束皙曾經(jīng)這樣繪聲繪色地描繪他吃到的面條,在沒有見到蘇州這一碗面以前,總覺得矯揉造作、太過矯情,把一碗面說得跟藝術(shù)品一樣高貴。而當(dāng)這一碗面真真切切地擺在我面前時,才覺得這樣的描述毫不夸張,搭面的模樣一絲不茍,面被整整齊齊地碼放在碗里,標(biāo)準(zhǔn)的蘇式面條,溫婉柔美,細膩精致,蘇州人把面條如此接地氣大眾化的吃食做得如此精煉,真的要讓人多膜拜幾下才能狠心吃掉。
奧灶,這個講法不是來自于蘇州話,而是有一段傳說。乾隆皇帝微服下江南,到蘇州昆山吃了一碗紅油爆魚面,覺得味道無比鮮美,就讓太監(jiān)打聽烹飪方法,由于語言關(guān)系太監(jiān)似懂非懂,又著急面奏皇上,于是就說“紅油面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奧妙。”乾隆皇帝一聽笑道“面灶奧妙,奧妙的面灶”于是就叫奧灶面了。
奧灶面最經(jīng)典的代表是白湯鹵鴨面和紅油爆魚面。據(jù)說這奧灶面最奧妙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湯了,是用青魚的魚鱗、魚鰓、魚肉、魚黏液煎煮提煉出來的,難怪味道鮮美異常嘍。另外在蘇州面館吃面,會學(xué)到一個詞兒“澆頭”,其實就有點像北京說的菜碼,是拌在面條里面的小菜。蘇州的面有單澆也有雙澆,當(dāng)然你也可以多澆。蘇州人會根據(jù)季節(jié)的不同推薦不同的時令澆頭,五花肋條燜肉、鱔魚絲、燜蹄、雪菜洋姜、話梅牛肉……
蘇幫菜·婉約精細考究
蘇幫菜隸屬于八大菜系中蘇菜的一支,是蘇州本幫菜的意思。蘇幫菜用料上乘,講究火候,濃油赤醬,鮮甜可口。到蘇州,倘若吃頓講究的大餐,有以下幾道經(jīng)典菜可以一嘗,松鼠鱖魚、響油鱔糊、碧螺蝦仁、櫻桃汁肉、太湖三白羹等。
說到蘇幫菜,最不可不試的就是松鼠鱖魚。一直都很喜歡松鼠鱖魚的鮮嫩松脆、酸酸甜甜的口感,不過一直沒有弄明白這道菜的名字來歷是不是因為魚形似松鼠。原來這道菜又和乾隆皇帝有關(guān)系,相傳乾隆下江南微服私訪到松鶴樓,看到神臺上活蹦亂跳的元寶魚甚是好看便要求食用,因那魚是敬神的祭品不適合食用,但是圣命難違,于是聰明的廚師最后決定取魚頭做鼠以避“神魚”之罪,當(dāng)松鼠鱖魚端上桌時,魚身吱吱作響極似松鼠叫聲,于是這松鼠鱖魚的叫法便沿用至今。不過,經(jīng)過油炸后的魚肉松脹樹立起來,確實也形似松鼠。
聲色俱全的響油鱔糊,真的是在端上桌的時候噼啪作響。鱔魚是選用太湖鰻魚,被燜至后色澤醬紅,皮肥糯,肉潔白,異常鮮美。
櫻桃汁肉,說不完的華麗,道不完的妖嬈,未聞其味先被其形大大震撼。帶著光澤的肥潤和飽滿的一方殷紅大肉雖然皮開肉綻,但卻像櫻桃般粒粒凸起,難怪人家會把這么一個彪悍的食物,起如此動聽的美名了。櫻桃汁肉要用文火慢慢焐,七八個小時下來,脂肪和油膩走掉,吃到嘴里的部分肥而不膩。
王四酒家的叫花雞,是傳說中的叫花雞的老祖宗。真的和想象中的一樣,服務(wù)員捧著一個外層涂著陳年壇泥的童子雞走到我們身邊,上筷后骨肉脫離,要說多美味好像也沒有傳說中的那么夸張,也許真的到了叫花子那個落魄地步才能賞其味吧,此舉純粹為了圓自己心中的那個武俠夢。
太湖三白羹,以太湖銀魚、白水魚和白米蝦加入蛋白滾羹。晶瑩白皙的三味河鮮入羹,似乎可將太湖的秀美品入腹中。
蘇式小吃·小時候的懷舊溫暖
別以為只有四川、陜西才是小吃的天堂,這次去蘇州本以為可以把所有小吃品嘗一遍,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三四天的短途旅行很難將其飽覽。行程中計劃的鴛鴦桂花糖粥、酒釀餅、蟹殼黃、玫瑰松糕、綠茶佛餅、醬肉、青團子等等竟然都沒有來得及去一一品嘗。
看起來賣相并不太精致的海棠糕,卻是蘇州點心中的老資歷了,很多蘇州人吃的是一份童年的回憶。總以為這樣的甜品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變遷,應(yīng)該已經(jīng)面目全非了,而真正吃了一口才發(fā)現(xiàn)如此的美味,倘若不是卡路里在預(yù)警,一定要多吃下幾塊才能內(nèi)心滿足。海棠糕是用海棠花形狀的模具烘烤而成,餡是赤小豆的,表面撒著飴糖,十分香甜卻又不讓人覺得甜膩。
生煎饅頭,說是饅頭,其實里面是由肉餡的。比較推薦的是啞巴生煎、大阿二生煎還有品芳茶社,生煎皮皮薄焦脆,肉鮮汁多,接近飯點的時候真要下足耐心排隊才能嘗到美味。
當(dāng)然,平江路上還有很多賣相精致的蘇式點心,可以自助挑選,看著那精致的賣相就有嘗嘗的沖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