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寶國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我們越來越重視更新造林,更新造林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文章主要介紹天然更新在更新造林中的重要性的有關內容。
關鍵詞:更新;造林;天然;人工;發(fā)展
1 更新造林的認知
現代人對于林地更新的認知都在自然更新和人工更新上,其實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人工促進自然更新,在這幾年人工造林被普遍應用在造林上面。雖然提高了林業(yè)生產的速度,但在生態(tài)平衡的角度來看是有害的,尤其是在這些年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已經注意到了這方面產生的情況,人工更新林地的時候會使土地上的植物和水土流失,天然生成的自然破壞也是不能小看的,各個有關的方面都在慢慢的流失,所以現在我國也提倡人們對于自然林地更新的思想意識。減少人工在林地的使用和破壞。自然更新林地在以前是被我國的許多開發(fā)林地產業(yè)的人所不看好的,因此,對自然林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砍伐,使用人工更新造林,雖然在經濟方面獲得了效益,但對于國家的自然資源也造成不小的損失,而自然更新林對水土流失的情況就不會出現,更好的保持水土的營養(yǎng)成分,同時生長在土地上的珍貴動物和植物在自然的條件下持續(xù)的升值和活動,這方面的資源也可以開發(fā)和利用,加大了自然生態(tài)的平衡。
2 天然更新的作用
自然資源合理的利用和開發(fā)一直是各國提倡的重要宗旨,我國也不例外,所以現在我國在各地區(qū)采取了根據當地自然林地的升值形式進行有效的區(qū)域化的發(fā)展,現在許多地方響應號召,當地政府根據自己山林的地勢地貌合理的對自然形成的生態(tài),開發(fā)和發(fā)展旅游也使當地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了,在人們對于自然林地很不看好的情況下轉變了思想,讓農民對自然林地的保護也加強了,雖然現在我們的改變只是一個基礎,但對于未來的發(fā)展趨勢也是有幫助意義的,因此更不應該放棄需要更加的努力,是各地的自然都能得到保護,加大自然產品的開發(fā)為農民創(chuàng)造另外的收入。
3 更新造林的發(fā)展
現在我國更新造林主要是人工更新造林,而且形勢是這些人越來越猛烈,人工造林在生態(tài)上造成了破壞,據史料的數據分析和研究,我國在50年代的時候人工更新造林就達到了自然林地的20%,再到80年代就已經達到37%,更可怕的是在90年代人工更新造林達到了43.5%程度,現在擴展的更快。這幾項數據引起了國家的重視,在1960年的時候我國重新修改規(guī)程,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的策略為主,進行有效的林木更新,從此以后各地政策貫徹這個思想在林地的使用和開發(fā)上,以保護林地的目的為主進行有效的管理。在這幾年中人工林地更新帶來的危害也在慢慢的減少,生態(tài)和資源平衡的發(fā)展使得樹種在質量上提高,同時林木在未來發(fā)展的趨勢上也是不可估量的,對水土的流失性小,減少沙塵暴和霧霾的影響,對人的身體健康也減少威脅,人類和自然都是相輔相成共同互相發(fā)展合理利用。
雖然現在林地更新造林在實施中,但是對于一些地勢地貌比較特殊的地方,我們在實施的過程中還不是很好,所以在1960年我們國家重新提出來“各林區(qū)都必須因地制宜地貫徹以人工更新為主,人工促進天然更新為輔的方針”。例如我國大興安嶺林區(qū)的樹種和其他南方樹種就有很大的區(qū)別,當地政府利用這個天然的條件,完全貫徹黨的策略有效的實施,天然林地和人工林地更新的方法,以現在政策的領導不論什么地方都在以當地林地的發(fā)展為主要的發(fā)展,現在這個地方的林地面積已經是我國最大的林區(qū),說明在人們共同努力的情況下什么都是可以發(fā)生改變的,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發(fā)生的。從50年代到現在的大興安嶺完成人工更新造林1843.7萬畝,森林覆蓋面積達到了77.99%,為整個內蒙古有利的產業(yè)發(fā)展和生態(tài)資源作出了貢獻,今后也會把這個地方當試點地區(qū)組織其他地方進行學習,一起努力共同提高。
4 不同更新造林方式的比較
4.1 天然更新:完全依靠林木本身的種子,幼樹或萌芽來完成更新過程,結合采伐方式選留母樹,清理伐區(qū)以及幼林撫育管理措施等。
4.2 人工更新:人工造林則可以按照要求.選擇目的樹種,合理密度或合理混交等加速更新過程。①造林樹種及其比重和混交式;②整地方式;③造林密度,造林方法;④幼林撫育,管理制度;⑤所需種苗量及工作量。
4.3 人工促進天然更新:則是利用森林自行再生產特性,再加上人為干涉,為天然更新過程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以便順利完成更新的一種方式,該方式也是主要的更新造林方式。①清理伐區(qū)、松土、除草等;②補植或補播;③撫育管理措施;④種苗量和工作量。
4.4 小結
人工更新與天然更新各有優(yōu)缺點,強調保護和利用天然更新,不是否定人工更新的作用,更不是不要人工更新,而是要在大搞人工更新的基礎上,充分保護和利用天然更新,使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加快更新步伐,盡快恢復森林資源。
5 天然更新的重要性
人工更新在林木組成.密度.結構等方面能保證質量,能迅速恢復森林,人工幼林也比天然幼林生長快,通過人為調節(jié)能較快的恢復森林的原生類型。但人工更新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技術,人工更新每公頃直接成本大約2000元左右,在現有的國力情況下,想全部實現人工更新是不可能的,即使在經濟條件較好的時候,也是難以辦到的。人工更新往往樹種單一,保證不了生物多樣性,必須與天然更新結合,才會有較高的生態(tài)效益。天然更新物種豐富,分布廣泛,凡有林木種子的地方,萌芽、根粟的地方,不論在天然林內、人工林內和采伐跡地內均可發(fā)生。它分布廣、數量多、種類多,是人工更新無法比擬的。除人工促進天然更新外,它不需人力和投資。但與人工更新相比,天然林生長較慢,但它多是復層異齡林,它的生產力是比較高的,遺傳品質是好的。
6 對天然林的更新保護措施
6.1 對天然林中近熟齡林,嚴禁皆伐,撫育間伐也只能在林分郁閉度0.7以上的林分中進行,撫育后確保郁閉度在0.5以上。撫育目的就要是改善林木生長環(huán)境,提高林木質量和生長量,促進天然更新。
6.2 對郁閉度0.5以上,林木分布均勻,樹種組,成基本適宜的天然幼中齡林,實行封山育林。若林木分布不均勻,只將成叢狀的林木等間伐掉,輔以人工松土整地,促進天然更新。
6.3 郁閉度0.3-0.5的天然幼中齡林,原則上都應進行人工補植。目前無力補植的,可暫時進行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或天然更新。
6.4 對無培育前途的稀林或疏林地,在充分保留良好的天然林木的前提下,可進行改造,進行人工更新。
6.5 保護好林地周邊環(huán)境
第一,不要侵占和破壞野生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盡可能避開他們棲息的各種保護區(qū)。第二,要注意保護植被,可沿等高線栽植樹木或設立植被隔離帶。第三,盡可能地保留林地原有的天然闊葉林.原生闊葉林及珍稀的植物,不能破壞造林地周圍的天然次生林,不能為發(fā)展人工林而砍伐或變相砍伐有保留價值的天然林。
7 結束語
通過對采伐跡地上不同的更新造林技術進行深入的探究并且詳細的分析它們的優(yōu)缺點,進行有效的開發(fā)和管理,對待自然林和人工林地應該采用不同的造林方法,當人們選擇人工林地更新的過程中應該掌握每個技術環(huán)節(jié)的重要點和需要注意的事項,才能更好的發(fā)展產業(yè),同時,在自然更新造林上也要對資源合理的開發(fā)和使用,這樣才會對農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給人們創(chuàng)造收入的機會,只有把每個方面的工作做好了,林地更新才能快速、有效的進行。
參考文獻
[1]E.F.舒馬赫.更新造林的發(fā)展與方式[M].北京:譯林出版社,2007.
[2]林建宜.提高更新造林質量方法淺談(修規(guī))[Z],2011.9.
[3]李治化.淺談天然更新在更新造林中的重要性[Z],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