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琦
不知不覺在教海虛度將近20多年了,曾以為自己已過了感動的年齡。偶然一次機會,和一位家長聊天,聊生活,聊孩子,沒想到她說:“在家里我是孩子的媽媽,在學校你是大家的媽媽,你這位媽媽比我更了不起,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甭犃怂脑挘倚睦镱D時百感交集——我是大家的“媽媽”,不是一個孩子的媽媽,做老師,做班主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知道那是一種久違的感動。
聯(lián)想到平日里經(jīng)常看到的一幕:當孩子有事急著想?yún)R報時,他往往會脫口而出:“媽媽,……”發(fā)現(xiàn)自己喊錯時,又急忙用小手捂住嘴巴偷笑;課堂上,當孩子搶著回答問題時,我們也往往會聽到,“媽,老師”可愛的錯誤發(fā)生。
面對孩子的可愛純正,面對孩子的如此信任,我倍感肩頭沉甸甸的責任。我無數(shù)次地問自己:當孩子取得成績,獲得榮譽時,我除了一些“客套”的鼓勵,真的能和媽媽一樣,與他一起分享快樂嗎?當孩子受到委屈時,我除了“履行公事”,真的給了他母親般的呵護了嗎?面對不斷犯錯誤的孩子,我除了“必要的說教”,真的如母親般不厭其煩的蹲下身子了嗎?當孩子有困難,我是否不但想到今天幫助他,明天、后天甚至是未來的日子都會像媽媽一樣幫助他嗎?現(xiàn)在我教他,會想到他與我相關聯(lián),而他的將來我有想到像媽媽一樣“兒行千里母擔憂”嗎?……
記得曾經(jīng)看到過這樣一條短信,大意是這樣的:驢懶,不肯拉車,農夫告訴它,再不拉車,就讓它去當小學班主任,驢憤而馳之。雖然有些夸張,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應了小學班主任的辛苦,笑談出做小學班主任的艱辛。當小學班主任,就如同做大家的“媽媽”:事不分巨細,都得去安排處理;離開學校一步,總擔心班上會出什么亂子。從早到晚把學生看得嚴嚴實實,不給他任何犯錯誤的機會,這是每個班主任采取的方法,那個感覺真的是挺累的。其實做大家的“媽媽”也可以是智慧的“巧媽媽”,而不是“笨媽媽”,有幾點心得可以與您分享:
一、心平氣和是最好的教育態(tài)度
我們確實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并不是只有學生才會犯錯誤。 大聲訓斥學生并不能學到什么有益的東西,還使得我毀掉了曾經(jīng)努力管教的成果,有的學生不但把我的話當作耳邊風,還慢慢地,批評和表揚都聽不進去了。用冷靜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管教,會讓學生感覺到你的教導是客觀公正的,并且他也愿意按你說的去做。失控的怒火傷人傷己,即使我們理由十分充足,也要盡量避免對學生進行“咆哮”式的教育。
二、尊重學生,贊賞學生
我們一定要吝嗇對學生下定義式的直接批評,那樣并不會因為我們對他懲罰了,學生就會從對自己不好的感覺里面解脫出來,相反會對學生造成消極的影響,不利于自信心的樹立。面對學生的錯誤,對學生的批評應該是就事論事,立場堅定,以談話的方式進行,以退為進,再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既讓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滿足了他表達的需要,保護了他的自尊。而自尊,從人的心理上講,又來源于正確的行為產生的自我感覺。表揚,是學生都希望獲得的,尤其是班主任的表揚。我在平時,都盡量地多給學生鼓勵和贊許,時常提醒自己,他們都想做個好學生,都渴望受到關注。
三、理解學生,親近學生
學生比我們更容易受到情緒的引導,就算是我們,壓抑的情緒也需要釋放。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他們的內心也充滿了壓抑,這來源于小孩子愛游戲玩耍的天性和學習之間的矛盾,以及各種各樣的“小”挫折。可是他們依舊和我們一樣會掩飾。在日常管理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內在的需求,加以疏導這種壓抑情緒,就非常重要。在這點上,我們應經(jīng)常抓住時機和他們開展一些體育活動,或一起玩,或在旁邊當個觀眾;并且盡量避免學生單獨留下改作業(yè)。同時,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引導學生自我批判并控制不合理的、不正確的需求,并提高學生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一起交流探討能讓自己感到舒暢、快樂的正確的方式方法。
四、相信學生,重視學生
學生作為班級的主體,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自有其獨特的重要的作用。以前事事親力親為,什么板報、紀律、家庭作業(yè)、值日衛(wèi)生等,自己累的不行不說,學生對這些一條條的“指令”也有點麻木。反思之下,根本原因在于自己對學生不夠信任,總是擔心做不好這搞不好那。后來我嘗試讓學生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除了必要的指導外,不僅清閑了不少,而且班里的氣氛也活躍了不少,我們不能小看了學生的潛力。
正如蘇聯(lián)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激發(fā)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希望我們做班主任的,都能開動腦筋,做一個有智慧的大家的“媽媽”!
【作者單位:蘇州市昆山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國際學校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