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雯 ,陳成廣 ,王忠軍 ,彭善藝 ,徐 全
(1.江西省人民醫(yī)院胸外科,南昌 330006;2.弋陽縣人民醫(yī)院外科,江西 弋陽 334400;3.吉安縣人民醫(yī)院外科,江西 吉安 343100)
原發(fā)性手汗癥是一種由交感神經功能障礙引起的多汗性疾病,好發(fā)于青春期患者,中度以上的手汗癥嚴重影響患者的學習、工作和生活[1]。 目前臨床認為胸腔鏡下胸交感神經鏈切斷術是治療原發(fā)性手汗癥的唯一有效方法[2]。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江西省人民醫(yī)院對30例原發(fā)性手汗癥患者行胸腔鏡下胸交感神經鏈切斷術,均取得了較滿意療效。
選擇在本院住院治療的中、重度手汗癥患者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齡 18~32歲。入選標準:所有患者均以手掌多汗為主要癥狀,嚴重者手汗成滴珠狀,部分伴有足底多汗及腋窩多汗。多汗可由高溫、情緒緊張或運動后引發(fā),并持續(xù)存在,嚴重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30例患者中合并足底多汗21例,合并腋窩多汗9例。均排除甲亢、結核、肥胖或其他內分泌疾病者。
均采用雙腔或單腔氣管插管,靜脈復合全身麻醉?;颊呷∑脚P位,兩臂外展 90°,手術時向非操作側搖床30°,頭高腳低位15°。手術先行右側,后做左側,均在胸腔鏡下二孔法完成。于腋中線第4肋間做 1.5~2.0 cm 切口,經切口置入胸腔鏡,退出 trocar,插入電凝鉤,在后縱隔脊柱旁溝內、肋骨小頭前方找到胸交感神經干,用電凝鉤切斷 T3和(或)T4交感神經干,并向外擴大電凝范圍 1 cm,以切斷 kuntz分支。檢查創(chuàng)面無出血后,切口肌層縫合 2針,暫不打結,置入閉式引流管,外接水封瓶,囑麻醉師膨肺,待肺膨脹良好后迅速拔出引流管,縫合切口,不留置閉式引流管。術中密切觀察患者心率、血壓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術后常規(guī)行胸部X線片檢查以排除血氣胸等并發(fā)癥。
30例患者手術均獲成功,平均手術時間為(31.8±15.0)min,無中轉開胸及手術死亡病例?;颊咝g后手掌多汗的癥狀均消失,雙手變?yōu)楦稍餃嘏渲?3例足汗及腋汗亦消失,2例癥狀減輕。無切口出血、感染和霍納氏綜合征等,術后3~5 d康復出院。6例于術后 3~4 d出現代償性多汗,多發(fā)于大腿內側、胸背部、前額或臀部,于術后 2~6個月消失。30例患者術后隨訪1~3年,無一例復發(fā)。
原發(fā)性手汗癥的病因機制未明,目前認為是由于雙手汗腺異常分泌引起的疾病,中-重度以上患者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手汗癥的治療方法多種多樣,但絕大多數效果不佳[3]。胸交感神經鏈切斷術是目前臨床認為治療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原發(fā)性手汗癥過去需要開胸手術治療,自1992年電視胸腔鏡交感神經鏈切斷術治療手汗癥開始在臨床運用以來,該術式已經成為目前外科治療原發(fā)性手汗癥的標準術式。
胸交感神經干節(jié)段的準確定位和確切切斷是原發(fā)性手汗癥手術成功的關鍵。交感神經鏈通常呈白色條索狀,位于肋骨頸部壁層胸膜下,原發(fā)性手汗癥患者通常更為粗大,一般清晰可見。手術中首先要找準交感神經鏈,然后準確切斷所需要截斷平面交感神經干,為了避免異常神經通路(如 kuntz束的存在),筆者常規(guī)在第3、4肋骨頸外側1~2 cm范圍緊貼肋骨內側面予以電灼,以切斷神經通道,避免術后復發(fā)。鑒于左胸交感神經在支配心臟時比右側胸交感神經占優(yōu)勢[4],為了防止術中出現嚴重心律失常,一般先行右側手術將胸交感神經切斷,然后同法行左側手術。
為了提高手術成功時效、減少并發(fā)癥和降低手術費用,筆者有如下體會:1)麻醉要到位。以前均采用雙腔氣管插管,在麻醉師的協(xié)作下,保證術側肺葉萎陷,充分暴露交感神經鏈,使手術順利進行。但手術成熟后僅需要單腔管即可完成手術,操作時脫開氣管插管與麻醉機的連接,使肺萎陷,同樣有非常良好的手術野。通常胸腔內操作時間極短,短暫窒息通氣肺萎陷后,即可完成操作。2)手術體位的選擇。以前此手術筆者選擇左(右)側臥位進行手術,手術過程中需要改變1次體位,費時麻煩,但手術野暴露充分,對初學者非常容易掌握[5]。手術成熟后筆者采用取平臥位 ,兩臂外展 90°,手術時向非操作側搖床30°,頭高腳低位15°,手術時效大大提高,且對手術操作無任何影響。3)切口選擇。手術剛開展初期筆者采用2個孔道即觀察孔及操作孔,便于手術操作。手術成熟后,筆者均采用單孔道法即觀察孔與操作孔在同一個孔道內,手術亦能順利完成。4)術畢應充分排出胸腔內積氣。最初筆者采用留置胸腔閉式引流管,但患者術后疼痛明顯并延長留院時間;中期采用多孔導尿管排氣,迷你腔鏡手術切口很小,排氣較為緩慢,術后容易殘留氣胸;后期筆者采取切口肌層縫合 2針 ,暫不打結,置入閉式引流管,外接水封瓶,囑麻醉師膨肺,待肺膨脹良好后迅速拔出引流管,縫合切口,不留置閉式引流管,因閉式引流管較硬不易打折排氣徹底。
總之,胸腔鏡下二孔法T3、T4交感神經節(jié)切斷術治療原發(fā)性手汗癥是安全、可靠的。術后最常見并發(fā)癥為轉移性多汗[6-8],但多數患者對手術滿意度還是比較高的。因二孔法創(chuàng)傷更小,患者更易接受,是一種值得臨床推廣的術式。
[1]Hornberger J,Grimes K,Naumann M,et al.Recognition,diagnosis,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focal hyperhidrosis[J].J Am Acad Dermatol,2004,51(2):274-286.
[2]周冰,嚴志昆,朱理,等.胸腔鏡下胸交感神經切除術治療手汗癥110例[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3,10(2):134.
[3]Hashnonai M,Kppelman D,Assalia A.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palmar hyperhidrosis:a review[J].Surg Today,2000,30(3):211.
[4]劉正津,陳爾瑜.臨床解剖學叢書:胸部和脊柱分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4:2642.
[5]徐全,柳陽春,林慶.電視胸腔鏡技術在普胸外科中的應用 106 例分析[J].江西醫(yī)藥,2011,46(1):13-15.
[6]林敏,涂遠榮,李旭,等.不同節(jié)段胸交感神經干切斷術治療手汗癥的療效比較[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6,9(5):2315.
[7]葛明建,吳慶琛,李強,等.電視胸腔鏡胸交感干并旁路纖維切斷術治療手汗癥355例分析[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5(10):1577-1579.
[8]蔡松旺,李冬霞,安軍,等.不同平面胸交感神經鏈切斷治療手汗癥的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J/CD].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3,6(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