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海 生
(山西意迪光華電力勘測設計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
火力發(fā)電廠濕煙囪滲漏原因分析及防腐改造
賈 海 生
(山西意迪光華電力勘測設計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
結合忻州廣宇煤電有限公司煙囪防腐的改造案例,對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煙囪滲漏的原因及改造方案進行了分析比較,并對煙囪鈦—鋼復合板內筒的設計進行了詳細闡述,為火力發(fā)電廠舊煙囪防腐改造積累了經驗。
火力發(fā)電廠,濕煙囪,鈦—鋼復合板內筒
我國火力發(fā)電廠推廣采用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以來,煙囪的設計形式主要有耐腐型單筒煙囪、磚套筒式煙囪、耐硫酸鋼套筒內貼發(fā)泡玻璃磚煙囪和鈦—鋼復合板套筒煙囪等。由于鈦—鋼復合板套筒煙囪造價是單筒防腐型煙囪2倍以上,為了降低工程造價,節(jié)約投資,國內一半以上的電廠仍然選擇了單筒防腐型煙囪。然而,自2009年不設煙氣加熱裝置(GGH)的發(fā)電廠陸續(xù)投產以來,大量的耐腐型單筒煙囪、磚套筒式煙囪、耐硫酸鋼套筒內貼國產發(fā)泡玻璃磚的煙囪均不同程度出現(xiàn)滲漏腐蝕,有的相當嚴重,已影響到結構的安全,個別套筒煙囪由于維修不及時甚至出現(xiàn)了鋼筒斷裂垮塌,影響了電廠的安全運行。
經過對多座煙囪滲漏問題的現(xiàn)場調研及分析,筆者認為造成煙囪筒壁煙氣滲漏缺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施工單位在施工耐酸磚內襯過程中,抗?jié)B耐酸膠泥勾縫不嚴密,導致煙氣進入耐酸磚及保溫層縫隙內。2)煙囪筒身與輕質?;u之間有隔熱層保護,而隔熱層多為發(fā)泡材料。在施工過程中,發(fā)泡高度控制不嚴格,接槎部位不嚴密,工藝孔堵塞不實,防腐層(布)或OM涂料施工接槎處理不到位等,導致煙囪薄弱處滲出。3)煙囪施工中,按照施工滑模要求,每滑模一板需在筒壁上留設多處施工拉索孔,以便固定滑模提升機構。施工單位未及時封堵滑模拉索孔,導致煙氣最終滲漏至煙囪外表面。
忻州廣宇煤電有限公司2×135 MW機組共用一座180 m/6 m單筒式煙囪,采用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不設置煙氣加熱裝置(GGH)。煙囪由鋼筋混凝土筒身、耐酸耐火磚砌體內襯、積灰平臺以及其他附屬結構組成?;炷镣脖诮Y構層厚度由底部550 mm逐步變薄到頂部250 mm,從15 m煙道入口以上每隔15 m設一圈混凝土牛腿。改造時煙囪外側筒壁開始出現(xiàn)多處滲漏點,滲漏點有黑褐色液體滲漏至筒壁外側。根據(jù)2013版《煙囪設計規(guī)范》中對煙囪防腐的規(guī)定:在采用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不設置煙氣加熱裝置(GGH)的情況下,煙囪“建議采用的方案”為套筒式方案,內筒為鋼內筒或玻璃鋼內筒,“不應采用的方案”為單筒式、磚內筒等方案。結合國內其他工程煙囪改造經驗,忻州廣宇煤電有限公司煙囪改造方案為:首先將煙囪原內襯及隔熱層拆除,然后在筒壁內側增設鈦—鋼復合板內筒(以下簡稱鋼內筒)。鋼內筒直徑5.80 m,高度182 m,采用自立式支承結構,上下等直徑布置。此方案從結構體系上規(guī)避了煙氣腐蝕對煙囪結構主體的安全危害,對煙氣運行和煙氣抬升相對較好。
1)鋼內筒結構構造。鋼內筒自下而上采用材料:0 m~8 m(煙道口以下)采用14 mm厚Q235B鋼板;8 m~107.75 m采用1.2 mm+14 mm厚Q235B鈦—鋼復合板;107.75 m~182 m采用1.2 mm+12 mm厚Q235B鈦—鋼復合板。鋼內筒沿全高設置環(huán)向加勁肋,間距約6 m。鋼內筒與煙道相交處設置水平內煙道,在鋼內筒的相應位置設置煙氣導流平臺。鋼內筒在煙道入口以上區(qū)段設隔熱層,隔熱層采用無堿超細玻璃棉,外包加絲鋁箔。
2)鋼內筒直徑的確定。原煙囪內襯及隔熱層拆除后,外筒壁最小內徑為6.06 m,鋼內筒壁厚按16 mm考慮,加勁肋寬度約為100 mm,超細玻璃棉氈100 mm厚,綜合考慮工程造價、施工誤差、施工難易程度和煙囪出口處的煙氣流速,最終確定將鋼內筒直徑設計為5.80 m(牛腿處玻璃棉氈保溫層厚度局部減小)。
3)鋼內筒橫向止晃裝置及檢修平臺、豎向樓梯的設置。止晃及檢修平臺考慮在煙囪內部的牛腿標高處增設3層,標高分別為45 m,105 m和175 m。同時在鋼內筒外側60 m(原第一層信號平臺)處設置環(huán)保監(jiān)測平臺,預留環(huán)保監(jiān)測孔。各層平臺均由鋼梁和鍍鋅鋼格柵板組成。在煙囪鋼內筒外側,標高105 m以下設750 mm寬鋼梯沿鋼內筒外側盤旋而上,105 m以上由于內外筒之間凈空太小,無法滿足設置直爬梯的空間要求,故檢修時需要在煙囪頂部設置臨時起吊、檢修裝置。
4)混凝土外筒與鋼內筒之間的通風。在混凝土外筒開進、出風口。進風口可利用改造后的鋼煙道與原有煙道口之間的空隙,出風口可設置在煙囪頂部174 m(原頂層信號平臺)處,共開設4個出風口。
5)鋼內筒中酸液處理。鋼內筒中酸液通過內外筒間水平煙道排入煙囪外的鋼煙道內,在鋼煙道內設排酸管,最終排至原有脫硫冷凝水收集池。
6)鋼內筒吊裝方案。按照盡可能充分利用原有煙囪結構、減少改造工程量的原則,新設置的鋼內筒的吊裝方案采用從上而下的倒裝頂升法。首先組焊內筒頂端,然后通過垂直頂升技術,將其頂升至筒體板帶高度,騰出合適空間,圍上后續(xù)筒節(jié),組焊接長,不斷重復,由上至下逐級安裝至筒底的方法,筒體則隨著不斷接長而逐級升高。采用這種方法,由于各道工序作業(yè)均在地面或低高空部位實施完成,安全施工環(huán)境良好,安全管理和質量控制容易,而且便于施工機具定置管理,可實現(xiàn)流水作業(yè),工序銜接緊湊合理,筒體組合、焊接作業(yè)實施相對容易,施工效率高,質量和工期易于保證。
由于煙囪內筒結構的特殊性,濕法脫硫煙囪的防腐防滲成為煙囪設計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從長期運行安全的角度考慮,取消煙氣加熱系統(tǒng)(GGH)后,煙囪內筒采用鈦—鋼復合板這種防腐性能好、耐高溫和耐磨性能優(yōu)異、使用年限長、維修時間短的材料是一種經濟合理的選擇。
[1] GB 50051-2013,煙囪設計規(guī)范[S].
[2] DL 5022-2012,火力發(fā)電廠土建結構設計技術規(guī)程[S].
[3] GB/T 8547-2006,鈦—鋼復合板[S].
[4] GB/T 3621-2007,鈦及鈦合金板材[S].
On analysis of reasons for leakage at wet chimney of thermal power plants and anti-corrosion reconstruction
JIA Hai-sheng
(Shanxi Yidiguanghua Power Survey and Design Co., Ltd, Taiyuan 030001, 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reconstruction case for the chimney anti-corrosion at Xinzhou Guangyu Coal Industry and Coal Co., Ltd, the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reasons for the leakage of limestone-gypsum wet desulphurization chimney and reconstruction scheme, and illustrates the design for chimney titanium-steel composite panel inside cylinder, so as to accumulate experience for the anti-corrosion reconstruction of old chimney at thermal power plants.
thermal power plant, wet chimney, titanium-steel composite panel inside cylinder
1009-6825(2014)36-0083-02
2014-10-15
賈海生(1979- ),男,工程碩士,工程師
TU761.1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