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桐
《奈良真實性文件》20年的保護實踐回顧與總結
——《奈良+20》聲明性文件譯介
徐桐
“《奈良真實性文件》二十周年紀念國際會議”于2014年10月22-25日在日本奈良縣舉行。作為會議成果,在25日閉幕時通過了《奈良+20: 關于遺產實踐、文化價值和真實性概念的回顧性文件》。作為對20年來國際遺產保護發(fā)展中新的回應,剛通過的《奈良+20》文件繼承了《奈良真實性文件》對于文化與遺產多樣性背景下遺產“真實性”評判標準的思考,同時也基于20年來國際遺產保護實踐的經驗回顧與總結,回應了諸如多元利益相關者、遺產保護帶來的沖突、以及遺產在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角色等在《奈良真實性文件》通過時并未凸顯的相關議題。
奈良+20,奈良真實性文件, 真實性,遺產保護實踐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178234/E080102)
1964年第二屆建筑師與文物建筑保護專家國際會議1)基于國際社會在長期實踐,特別是二戰(zhàn)后出現(xiàn)的文物建筑修復重建中出現(xiàn)的對保護與修復的思辨,通過了《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通常簡稱《威尼斯憲章》)?!锻崴箲椪隆纷罨镜木袷菍τ谖奈锕袍E的歷史價值進行相關歷史信息保護的思想[1],并且歷史信息的保護應當是真實和完整的,基于1960年代對遺產類型(單個建筑、城市或鄉(xiāng)村環(huán)境、藝術品)2)和遺產真實性要素(設計、材料、工藝與環(huán)境)3)認識,確定了對于文物建筑保護與修復干預時“最小干預”“可識別”“與環(huán)境統(tǒng)一”等普遍性原則[2]。上述基本精神與原則至今仍是國際文化遺產保護實踐的基本參考。
然而,在1964年后的30年保護實踐中,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多樣性和遺產多樣性日益得到尊重和認可帶來了新的保護思考。1994年奈良真實性會議的召開和《奈良真實性文件》(簡稱為《奈良文件》)的通過是為了回應國際遺產保護領域對于文化遺產真實性的認定與監(jiān)測中出現(xiàn)的管理問題的不同認識下進行的。不同于《威尼斯憲章》通過時所面對的過去文物古跡的純粹修復或重建,各國開始探討基于自身文化理解,對于將“文物古跡的部分構件的定期更替”當作其管理文化遺產的傳統(tǒng)時,如何認定其“真實性”進行思辨。
《奈良文件》回溯了《威尼斯憲章》所確定的對遺產評估與管理所依據的歷史價值標準,并將《威尼斯憲章》中對歷史信息的“真實和完整保護”的基本原則明確為通過判定承載和闡釋文化遺產價值的信息源的“可信性和真實性”來判定遺產的真實性的具體操作指南。此外,為了回應文化多樣性和遺產多樣性背景下的“真實性”思辨,《奈良文件》通過分析價值的信息源所擁有的“社區(qū)屬性”“傳統(tǒng)材料屬性”“文脈屬性”的多樣性,提出應用“真實性”標準評判遺產的基本要素時應當參考的上述多樣性的具體指標[3]。
從 奈良真實性會議召開背景、內容中體現(xiàn)的遺產認定與管理操作導向性作用,乃至起草文件的兩位主筆雷蒙德·勒麥爾(Raymond Lemaire)4)和赫伯·斯蒂夫(Herb Stovel)5)在國際遺產保護領域的實踐背景看[4],《奈良文件》回應的是世界范圍內具有共性的文化與遺產多樣性背景下與遺產“真實性”相關的遺產認定與管理操作問題。因此,從這一角度看,《奈良文件》具有明顯的國際性,過度解讀其地區(qū)性意義有失偏頗。
新通過的《奈良+20》延續(xù)了《奈良真實性文件》對于遺產“真實性”的辨析,及其在文化與遺產多樣性背景下闡釋的遺產保護認知和實踐的包容性精神,同時基于國際遺產領域20年來大量保護實踐的回顧與總結,回應了其中涌現(xiàn)的許多諸如多元利益相關者、遺產保護帶來的沖突以及遺產在可持續(xù)發(fā)展中的角色等在《奈良文件》通過時并未凸顯的相關議題。
《奈良文件》一定程度上擴展了遺產基本要素“真實性”評估參考標準在橫向維度上的視野,呼吁參考價值的信息源所擁有的多樣“社區(qū)屬性”“傳統(tǒng)材料屬性”“文脈屬性”;《奈良+20》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縱向維度上的思考,呼吁“對于遺產價值的認知及其真實性的判定放在一個能夠容納人們認知和觀點變化的周期性審視之中,而非建立在一個孤立的評判程序上”。
《奈良+20》繼承了《奈良文件》強調 “社區(qū)”在保護中作用的基本精神,并基于20年遺產保護實踐總結出的利益相關者的“復雜性”,其相關表述更加具有遺產保護管理的操作導向性?!赌瘟?20》呼吁“擁有權威的群體”應努力將所有利益相關者納入遺產認定和管理,以及遺產資源利用過程中特別是“聲音弱小的群體”,且遺產的專業(yè)人士應當將研究和決策制定的參與范圍擴展到“能夠影響遺產的社區(qū)性事務”之中。
此外,對于2000年以后全球政治變化帶來的文化沖突加劇,特別是在世界遺產大會上,沖突地區(qū)相關文化遺產價值認定與管理責任上出現(xiàn)的明顯分歧,《奈良+20》不僅再次強調了《奈良文件》所提倡的包容與尊重的基本精神,同時也嘗試從操作程序層面給出沖突相關方進行聲張與調和的方式,呼吁通過“具有公信力和透明的程序用以調和這種分歧”。
再者, 《奈良+20》繼承了《奈良文件》中認可“(社區(qū))在自身的需求與其他文化社區(qū)的要求之間達成平衡”的基本精神,并回應了20年來遺產保護日益成為各國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推動力的現(xiàn)實需求,以更加明晰的闡釋定位 遺產的可持續(xù)利用,提出將文化遺產保護和經濟利益發(fā)展納入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平衡,兼顧文化價值、遺產演變、社區(qū)需求和管理需要等具體的指導性原則 。
《奈良文件》20年來,“文化與遺產多樣性”認知的進程在日益加快,《奈良+20》 在對國際遺產保護領域的實踐經驗總結和回顧的同時,也明確了當今遺產保護管理所面臨的紛繁挑戰(zhàn),并在正文“五項總結”后提出為了更好面對上述挑戰(zhàn),“我們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嘗試的方向。對于中國,在世界遺產增加到47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2352處增長到4295處的今天,我們面臨的挑戰(zhàn)和需要做的努力遠不止《奈良+20》所做的闡釋。如何在汲取國際保護經驗的同時,總結基于自身實踐的保護理念,探討我們保護面臨的挑戰(zhàn),是我們閱讀此《奈良+20》文件時需要進行的思考。
[1] 呂舟.《威尼斯憲章》的精神與《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J]. 建筑史論文集(第15輯),2002: 192-198.
[2] 國家文物局. 第二屆歷史古跡建筑師及技師國際會議《關于古跡遺址保護與修復的國際憲章》(威尼斯憲章)//國際文化遺產保護文件選編[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52-54.
[3] 國家文物局. 與世界遺產公約相關的奈良真實性會議《奈良真實性文件》(1994)//國際文化遺產保護文件選編[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141-143.
[4] Jokilehto, Jukka. Considerations on the Impact of Nara[C]. 奈良: 《奈良真實性文件》二十周年紀念國際會議, 2014-10.
注釋:
1) 1965年改組為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
2)《威尼斯憲章》定義:第一條。
3) Jukka Jokilehto, Considerations on the Impact of Nara.
4)雷蒙德·馬利·巴隆·勒麥爾(Raymond Marie Baron Lemaire, 1921-1997),歷史、藝術史及考古學專家,歐洲及國際遺產保護領域元老。1964年《威尼斯憲章》主要起草人之一,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創(chuàng)始人之一,為ICOMOS 的首任秘書長,并于1975年擔任該機構主席。同時擔任ICCROM的教授。比利時魯汶大學雷蒙德·勒麥爾國際保護中心(The Raymond Lemair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Conservation, RLICC)前身的歷史城鎮(zhèn)及建筑保護中心的倡議設立人。本人曾參與過雅典神廟、比薩斜塔等重要保護工程。
5)赫伯·斯蒂夫(Herb Stovel, 1948 - 2012),國際遺產保護專家。曾任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及卡爾頓大學教授,保護技術協(xié)會(Association for Preservation Technology)主席,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秘書長(1990-1993),ICOMOS加拿大國家委員會主席(1993-1997),ICOMOS及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專家,負責起草了世界遺產“全球培訓計劃”(2000),并參與了ICOMOS及UNESCO各地區(qū)二級中心的籌建。 曾活躍國際遺產保護培訓領域,曾任ICCROM遺產地區(qū)中心(Heritage Settlements Unit)主任(1998-2004)。
NARA+20: Retrospective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 of Twenty Years Conservation Practice of Nara Document
XU Tong
During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Twenty Years Anniversary of Nara Document, held in Nara, Japan on Oct. 22th-25th, 2014, a retrospective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 document, namely Nara+20: On Heritage Practices, Cultural Values, and the Concept of Authenticity, was approved by the participants including Gustavo Araoz, the Chair of ICOMOS, and Jukka Jukilehto. Besides inheriting the basic spirit of Nara Document on Authenticity, the newly released Nara+20 also responds to several newly emerging issues of heritage conservation over the last twenty years based on retrospective and summative assessment of past practice, including multiple stakeholders, conflicts during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role of cultural heritage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tc.
Nara+20, Nara Document on Authenticity, authenticity, heritage conservation practice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
201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