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祖林,吳高飛
(如東縣人民檢察院,江蘇如東226400)
維穩(wěn)的法治之思
——以公權力、刑事政策為視角
顧祖林,吳高飛
(如東縣人民檢察院,江蘇如東226400)
自上世紀80年代“維穩(wěn)”一詞提出以來,一直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近年來“群體性事件”的頻繁發(fā)生給維穩(wěn)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而該類事件的根源問題未得到妥善解決,是誘發(fā)該類事件的關鍵因素。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政務誠信”等要求,因此,維穩(wěn)工作必須在法治的前提下,調整刑事政策,做到規(guī)范公權力,加強政務誠信,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才能實現(xiàn)社會和諧的目的。
維穩(wěn);博弈;監(jiān)督;公權力;政務誠信
維穩(wěn)的含義即“維護社會穩(wěn)定,是在我國國情基礎上為了維持我國社會的穩(wěn)定、經(jīng)濟的持續(xù)發(fā)展而做出的一項措施。維穩(wěn)從來都不是目的,只是實現(xiàn)經(jīng)濟社會快速發(fā)展的手段?!雹佟熬S穩(wěn)”詞條,載baike.baidu.com/view/1924520.htm,2013年4月15日訪問。由此可見,維穩(wěn)只是在社會轉型(即體制轉型、社會結構變動、社會形態(tài)變遷)時期,為了給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提供一個有利的環(huán)境,由國家采取的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一系列措施,并非最終目的。
1997年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我國又在《憲法》中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由此可見,任何國家事務、政府行為、民間活動都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遵循“法治”這一主題,任何團體和個人都沒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真正實現(xiàn)“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的目的。
但是,在“維穩(wěn)”工作中,不少地方出現(xiàn)假借“維穩(wěn)”之名,違反法律,侵犯公民合法權益的現(xiàn)象,與“依法治國”、的要求相去甚遠。如黑龍江伊春上訪女子陳慶霞因常年上訪告狀,被當?shù)赜嘘P部門安置在一所廢棄的太平間里,限制人身自由長達3年。②鮑志恒:《伊春上訪女子被關廢棄太平間》,載www.dfdaily.com/html/33/2013/1/25/936535.shtml,2013年4月1日訪問。由此帶來的一個直接后果就是人為激化社會矛盾,導致維穩(wěn)擴大化,維穩(wěn)的經(jīng)濟成本和政治成本上升。就經(jīng)濟成本而言,2012年的公共安全支出(外媒認為就是維穩(wěn)費)預算數(shù)而言,比2011年執(zhí)行數(shù)上升11.5%,超過當年的軍費預算。③“維穩(wěn)”詞條,載baike.baidu.com/view/1924520.htm,2013年4月15日訪問。尤其有些地區(qū)維穩(wěn)的支出居然超出某些民生保障事業(yè)的支出,既本末倒置,又加劇了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④王梅枝:《當前中國地方政府維穩(wěn)擴大化成本分析及其治理對策》,載《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第42頁。就政治、治安效果而言,并不顯著,2005年以來每年都有見諸報端的群體性事件發(fā)生,而“上訪”、“劫訪”引發(fā)的各類案件也屢見不鮮。
由此可見,脫離了法治,單純出于某些“利益共同體”的經(jīng)濟考慮,利用權力高壓的維穩(wěn)工作,造成的結果往往事與愿違,不僅與法治國家的目標背道而馳,到頭來還會阻礙社會的進程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
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既對立又統(tǒng)一。在現(xiàn)實社會中,正是由于各種矛盾的此消彼長,才促進了社會的動態(tài)發(fā)展。所以,任何社會都存在可能打破社會穩(wěn)定的因素,關鍵是如何認識、處理和引導。筆者以如下兩則案例為樣本,予以分析:
案例1:廣東省潮州市古巷事件。⑤“古巷事件”詞條,載baike.baidu.com/view/1924520.htm,2013年4月15日訪問。2011年6月1日,四川籍外來務工人員熊漢江等人到其所工作的華意陶瓷廠討要拖欠的工資……廠方指使人員持刀砍傷熊某等人。案發(fā)后潮州警方立即開展偵查并于6月5日將蘇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抓獲……然而,從6月3日至6日,每天天黑之后,都會有人前往潮州市、古巷鎮(zhèn)政府或古巷派出所聚集,要求懲辦兇手,賠償傷者。在此期間,潮州市政府大門被砸壞,古巷鎮(zhèn)派出所大門被砸壞,牌匾被砸掉,多名警員負傷住院。持續(xù)“圍堵”政府機關的行為終于在6月6日爆發(fā)……當晚據(jù)現(xiàn)場估計,包括圍觀人群在內達上千人。官方調動大批警力保護古巷鎮(zhèn)政府,人群突破不了警方防線,轉而將怒氣發(fā)泄到當?shù)厝松砩稀诖蛟覠录l(fā)生后,6月7日古巷鎮(zhèn)傳四川民工會再次鬧事,潮州古巷村民組織集體自衛(wèi)……為迅速控制事態(tài),避免進一步激化矛盾,潮安縣公安局頒布《關于加強古巷鎮(zhèn)治安管理的通告》(安公通字[2011]62號),自7日起開始實施為期一周的治安管制……據(jù)事后官方通報的數(shù)據(jù)稱:2011年6月6日晚,熊某同鄉(xiāng)約200多人到古巷鎮(zhèn)政府門口聚集要求嚴懲兇手;隨后對過往車輛進行打砸燒,1輛汽車被燒毀,3輛汽車被毀壞,15輛汽車受損。
案例2:黑龍江富錦群體性事件。①《黑龍江富錦數(shù)百村民不滿圈地與武警沖突》,載county.aweb.com.cn/2010/6/2/480201006021339940.html,2013年4月1日訪問。2010年5月10日,黑龍江省富錦市向陽川鄉(xiāng)長春嶺村,十字路口的電線桿上貼著兩張大字報,白紙黑字,字跡潦草的一張寫著:各位村民,4.29戰(zhàn)斗取得勝利,但是省委市委沒有任何答復,我們不能等了,時間太緊了,馬上行動起來,堅決把我們的土地討要回來,不惜任何代價,5月5號。4月29日上午9時30分左右,指責政府圈占農(nóng)民土地的長春嶺村近500名村民,駕駛50多臺農(nóng)用四輪車到富錦市政府上訪,在同三公路和佳木斯至前進鎮(zhèn)的鐵路交匯地帶形成聚集,造成交通阻斷。下午16時40分,村民與前來處置的公安干警、武警和消防官兵發(fā)生沖突,現(xiàn)場防暴指揮車等車輛被砸,有多名公安干警、武警和群眾不同程度受傷……
案例1的古巷事件系由勞資糾紛引發(fā)的外地打工者和當?shù)卣?、居民的群體性事件,案例2的富錦群體性事件系當?shù)卣饔棉r(nóng)民土地引起的失地農(nóng)民與政府的群體性事件。兩起事件均有政府部門、公安機關的介入,沖突雙方均使用了暴力。尤其在富錦事件中“現(xiàn)場村民向記者講述,為驅散近乎瘋狂的人們,警方釋放了催淚瓦斯。有一人大腿內側被塑料彈殼擊傷且比較嚴重……記者從權威渠道獲悉,有一名武警戰(zhàn)士睪丸受傷,面臨摘除……但富錦市副市長呂廣良在電話中告訴記者,沒有人受傷,也沒有追究涉事人員法律責任的打算?!雹凇逗邶埥诲\市發(fā)生群體性事件警方動用催淚瓦斯》,載finance.ifeng.com/city/cskx/20100602/2266320.shtml,2013年3月21日訪問。兩起事件,均給當?shù)氐闹伟?、交通、貿(mào)易以及普通公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的甚至傷及無辜。
案發(fā)地政府在處理該類事件時,多數(shù)采用了高壓手段,即調動公安、武警奔赴現(xiàn)場,采用高壓水槍、催淚彈驅散人群。在平息事件的同時,難免傷及雙方與第三方。加上近些年信訪壓力的增加,地方政府在面臨該類種種“不穩(wěn)定因素”時如臨大敵,卻又往往臨陣磨槍,在“堵”字上大作文章。該做法就平息事態(tài)而言,其效果很明顯,但實際是治標不治本之策。因為該類事件的誘發(fā)因素一直沒有得到妥善處理,比如古巷事件,實際上反映了當?shù)貏趧颖U虾统鞘谢M程中的種種問題。雖然《勞動合同法》和《刑法修正案(八)》對該類問題有所規(guī)制,但是“徒法不足以自行”的事實顯而易見,其中主管部門的不作為實乃“可見一斑”,以致于積怨甚久,一朝爆發(fā)。
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類似的群體性事件以及保持怎樣的維穩(wěn)觀,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社會沖突論學者科塞認為“彈性比較大,比較靈活的社會結構容易出現(xiàn)沖突,但對社會沒有根本性的破壞作用,因為這種沖突可以導致群體與群體間接觸面的擴大,也可以導致決策過程中集中與民主的結合及社會控制的增強,它對社會的整合和穩(wěn)定起著積極的作用。相反,僵硬的社會結構采取壓制手段,不允許或壓抑沖突,沖突一旦積累、爆發(fā),其程度勢必會更加嚴重,將對社會結構產(chǎn)生破壞作用?!⑼晟频纳鐣踩y制度,這種制度一方面可以發(fā)泄積累的敵對情緒,另一方面,可以使統(tǒng)治者得到社會信息,體察民情,避免災難性沖突的爆發(fā),破壞社會整個結構?!雹邸吧鐣_突論”詞條,載baike.baidu.com/view/1415199.htm,2013年4月1日訪問。而所謂的“安全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疏”的制度,即正視當前社會轉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在憲法和法律的框架內,以合法、合理、民主、公開的方式未雨綢繆,妥善解決。相反,在一些信訪事件(包括群體性事件)中的“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現(xiàn)狀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目標格格不入,有損國家法律、公權機關的威嚴,這與相關機關的官僚主義作風存在著因果關系。就案例2中的富錦事件而言,看似是失地農(nóng)民與當?shù)卣臎_突(農(nóng)民謂之“戰(zhàn)斗”),但是其中卻反映了諸多社會和法律問題,如征地有無征求農(nóng)民意見,手續(xù)是否合法,安置失地農(nóng)民有無詳盡計劃,是否存在貪污、受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問題等,由于“疏”的欠缺最終導致了“堵”的尷尬,給維穩(wěn)工作帶來了巨大難題。而“堵”與“疏”的辯證關系,中國古代大禹治水的故事早就有所體現(xiàn),作為發(fā)生群體性事件的當?shù)毓珯鄼C關以及黨政要員不會不知。究其原因“堵”與“疏”的背后其實反映了利益、人性、責任感等諸多因素的博弈,其重心是利益(或者說是“資本”)的博弈。正如《資本論》的腳注說的那樣“一旦有適當?shù)睦麧?,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如果動亂和紛爭能帶來利潤,它就會鼓勵動亂和紛爭?!痹擃惷芊从吃谡紊鷳B(tài)中,對當?shù)毓賳T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與“人不為己,天殊地滅”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價值觀的博弈。德國著名刑法學家安塞爾姆·費爾巴哈在博士論文里有這樣三句話:“刑法只能是面包的學問,因為我沒有面包,所以我選擇了刑法”,“我選擇了刑法,果然我獲得了面包”,“如果我選擇刑法僅僅是為了面包,那我今天就可以丟棄刑法”,或許會有啟發(fā)意義??傊?,維穩(wěn)工作中“堵”與“疏”的博弈,其實就是利益的博弈和人生價值觀的博弈。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指出: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①《十八大提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時間表”》,載news.sina.com.cn/c/2012-11-14/163725580578.shtml,2013年3月31日訪問。2013年1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中紀委全會上強調“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②《習近平總書記在中紀委全會上的講話》,載voice.inewsweek.cn/weibo-1203.html,2013年4月9日訪問。據(jù)此,筆者認為,規(guī)范公權力,加強政務誠信,是法治國家的治國基石,是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的體現(xiàn)。只有如此,才能較為徹底地解決維穩(wěn)工作的種種難題,在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同時,既能維護公民的合法權利,又能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也能避免公權機關擅用權利的局面。筆者認為,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有利于維護社會穩(wěn)定:
(一)打破監(jiān)督機制的“稻草人效應”,加強對公權力的監(jiān)督
從社會治安實踐中不難看出,但凡嚴重影響社會穩(wěn)定的群體事件皆是因為涉及民眾利益的一些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積怨已久,一朝爆發(fā)使然。就案例1的古巷事件而言,外來務工人員與當?shù)赜萌藛挝坏膭谫Y糾紛由來已久,其中勢必涉及外來人口的管理、勞動糾紛的處理以及當?shù)貓?zhí)法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而相關公權機關對這些問題的不作為或者亂作為導致問題長期得不到糾正,以致事態(tài)失控。我國《憲法》和相關法律規(guī)定的監(jiān)督機關和社會機制在該類事件上往往呈現(xiàn)出“稻草人效應”,人民群眾的監(jiān)督權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所以只有建立切實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加強對公權機關的監(jiān)督,促使公權機關全面落實職能,解決民眾疾苦,將矛盾化解于萌芽狀態(tài),才能避免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
(二)充分發(fā)揮司法機關的職能,加快政務誠信步伐
十八大報告指出“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確保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庇捎谀承┱畽嗔Γü珯嗔Φ拇恚┑氖Х哆\行(如非法拆遷、“被精神病”等)往往誘發(fā)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就法治前提下的維穩(wěn)工作而言,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職權顯得尤為重要。所謂“權力可能腐敗,但是官方的犯罪化的條件要求,只有存在著比腐敗的權力更為強大的權力,才能將這種腐敗界定為犯罪。否則,無論腐敗的行為如何嚴重,要么刑法不會將腐敗行為界定為犯罪,要么刑事司法體系不會將腐敗的個人宣判為罪犯?!雹踇美]喬治·B·沃爾德、托馬斯·J·伯納德、杰弗里·B·斯奈普斯,方鵬譯:《理論犯罪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310頁。審判權、檢察權的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對政府權力的合法、規(guī)范行使,促進政務誠信,具有推動作用。反之,則會帶來更為消極的后果。而加快政務誠信步伐也要求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實行官員個人財產(chǎn)報告制度與公開制度、嚴格公務人員責任追究制度等。
(三)健全社會信息反饋制度,杜絕暗箱操作
近年來發(fā)生的諸如“甕安事件”之類嚴重群體性事件,無不是對維穩(wěn)工作的挑戰(zhàn),這其間,政府信息不準確、及時、透明,使不明真相的人民群眾受少數(shù)別有用心的人蠱惑、煽動是一個重要的方面。“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燈泡是最有效的警察”,健全社會信息反饋制度,做到信息公開,是維護社會穩(wěn)定,避免該類事件重演的前提。十八大報告提出了“推進信息公開”、“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guī)范化,完善黨務公開、政務公開、司法公開和各領域辦事公開制度”以及“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的要求,要規(guī)范公權力、加強政務誠信,必須將公權機關置于廣泛有效的監(jiān)督下,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饋機制,及時、準確、客觀地將相關信息公開,對于關系到公民合法權益的信息要適時向社會大眾公布,對于公民的來信來訪要及時答復,妥善處理,做到工作關口前移。健全信息反饋制度以及相關的配套輔助機制,對于信息傳播帶來的后果要有預知和掌控能力,杜絕暗箱操作,從而消除誘發(fā)不穩(wěn)定因素的生長環(huán)境。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林語堂.老子的智慧[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王亞南.中國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4][美]喬治·B·沃爾德,托馬斯·J·伯納德,杰弗里·B·斯奈普斯.理論犯罪學[M].方鵬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2005.
D926.1
A
1673―2391(2014)09―0162―03
2014-04-19責任編校:鄭曉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