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端蘭 劉惠蘭 劉子英
【摘要】 目的 探討液基細胞薄層涂片與陰道鏡活檢技術聯(lián)合應用于CIN的篩查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在本院檢查的婦女800例資料。結果 觀察組經(jīng)檢查后有40例結果為陽性(包括良性細胞改變3例, 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4例, 非典型腺上皮細胞25例, 浸潤癌3例和鱗狀上皮細胞病變5例), 檢出率為10%, 明顯高于對照組(5.75%)(P<0.05), 所有檢查異常者經(jīng)病理學診斷確認, 發(fā)現(xiàn)觀察組檢測方法有更高的陽性符合率(80% VS 52.2%)。結論 將液基細胞薄層涂片與陰道鏡活檢技術聯(lián)合應用于CIN的篩查具有滿意的檢測效果。
【關鍵詞】 液基薄層細胞制片技術;陰道鏡活檢;宮頸上皮內瘤變
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宮頸癌演變發(fā)展過程中的癌前病變階段[1]。CIN的早期診斷、治療可有效遏制其癌變。目前液基細胞學檢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受到取樣和判斷雙重因素的制約, 陰道鏡檢查診斷CIN在取材時常帶有盲目性[2]。本課題在前期研究上旨在聯(lián)合TCT和陰道鏡活檢篩查宮頸上皮內瘤變, 探討該聯(lián)檢方式對CIN的臨床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來自于2011年2月1日~2013年12月1日期間在本院檢查的婦女800例資料, 年齡范圍為25~60歲, 平均年齡為(35.8±14.3)歲, 根據(jù)統(tǒng)計學隨機數(shù)字表原則分為兩組, 觀察組400例通過TCT+陰道鏡方法進行檢查, 對照組400例通過宮頸巴氏涂片+陰道鏡法進行檢測, 由于本實驗設計類型為隨機抽樣編組, 兩組受檢者基線資料(身高、年齡、體重和職業(yè)分布情況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說明兩組受檢者在不同檢測方法檢測后的結果具有可比性。
1. 2 檢測方法 對照組方法為:首先采集標本, 徹底清除受檢者陰道分泌物后, 用刮片騷刮宮頸管采集宮頸細胞的樣本, 將樣本拿到玻片上行薄層涂片, 以濃度分數(shù)為10%的甲醛固定后送檢(通過巴氏染色后再顯微鏡下觀察)。觀察組受檢者采集標本方法為:徹底清除陰道分泌物后, 以刷子平行插入宮頸口, 順時針旋轉六圈后采集宮頸脫落的細胞, 放在新博氏采集液中制成薄片待檢。檢測結果按照TBS診斷系統(tǒng)進行分類:包括正常、良性細胞改變、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非典型腺上皮細胞、低度鱗狀上皮細胞病變和高度鱗狀上皮細胞病變、浸潤癌。所有受檢者檢查結果異常者再行陰道鏡檢查, 最后經(jīng)病理學檢查進行確診, 考察兩種檢測方法的陽性符合率情況。
1. 3 陰道鏡檢查 徹底清理陰道分泌物后, 通過陰道鏡觀察鱗柱交界部位的血管分布情況和改變情況, 然后在受試者宮頸表面涂抹濃度為3%的醋酸溶液(感染后的不正常上皮細胞的角蛋白遇醋酸后可發(fā)生蛋白凝固, 呈現(xiàn)白色的結果)再觀察, 如果發(fā)現(xiàn)點狀的或者其他異性血管現(xiàn)象(腦回狀改變?yōu)楫惓^D化區(qū)), 再進行碘溶液實驗, 碘不著色則標記為陽性, 在病變比較嚴重的區(qū)域進行多點活檢, 正常部位常規(guī)取3、6、9、12點處行宮頸騷刮術。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 獨立樣本無序計數(shù)資料的組間比較方法選擇卡方檢驗(T>5, N>20, 行非矯正χ2值檢驗), 以α=0.05為檢驗標準。
2 結果
觀察組受試者經(jīng)TCT與陰道鏡聯(lián)合檢測后, 有40例結果為陽性, 檢出率為10%, 對照組經(jīng)巴氏涂片法與陰道鏡聯(lián)合檢測后, 有23例為陽性, 檢出率為5.75%, 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體檢驗結果表1。
兩組患者經(jīng)宮頸活檢病理檢查結果:觀察組40例異常者病理學結果為陽性者32例(陽性率為80%), 對照組23例異常者病理學結果為陽性者12例(陽性率為52.2%), 由此可見:TCT聯(lián)合陰道鏡檢測具有更高的陽性符合率。
3 討論
近幾年一些研究結果表明[3]:滿意的陰道鏡檢查及鏡下活檢后的病理診斷可以作為一部分的CIN 診斷標準, 是診斷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CIN 的陰道鏡表現(xiàn)隨著級別的增高而呈多樣化。陰道鏡診斷的正確性, 主要與陰道鏡能否看到整個轉化區(qū)、病變累及宮頸范圍及陰道鏡技術水平及臨床經(jīng)驗等有關。隨著臨床實踐的積累,近來許多學者對陰道鏡直視下活檢診斷 CIN 的準確性提出質疑。相關文獻報道[4]42例陰道鏡直視下宮頸活檢診斷CIN的準確性為53.4%,其中診斷不足為23.6%,診斷過度為23.0%。宮頸點式活檢的優(yōu)點是取材較方便, 對受檢者的損傷較小, 又有一定的組織供病理組織學檢查, 但活檢取材無法覆蓋全宮頸, 鉗取組織深度受限, 而且對于宮頸管內的病變診斷的準確性欠佳, 容易造成微小浸潤癌的遺漏。因此液基細胞薄層涂片與陰道鏡活檢技術聯(lián)合應用于CIN篩查, 其敏感性高, 是目前國外常用的篩查方法。近年來此項技術在我國多個省、市地區(qū)應用于基層婦女的篩查, 且中華醫(y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專家們對前期及篩查病例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后對該項技術應用于基層CIN的檢測作出肯定評價和推薦[5]。
從以上可以看出, 將液基細胞薄層涂片與陰道鏡活檢技術聯(lián)合應用于CIN的篩查是一項方便、經(jīng)濟、創(chuàng)傷較小而又可靠的診斷方法, 可為CIN的診斷提供更準確的依據(jù);有望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CIN、防止其惡變進而提高宮頸癌的治愈率。
參考文獻
[1] 蒙玉剛,安明,徐文生,等. HR-HPV及TCT檢查評價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錐切術后殘留、復發(fā)的意義.廣西醫(yī)學, 2013, 35(3): 323-324,331.
[2] 宋志慧,金海濤,劉秀榮,等. HPV DNA檢查在子宮頸癌前病變篩查及診斷的評價.河北醫(yī)藥, 2012,34(4):550-552.
[3] 趙繼芳.薄層液基細胞學聯(lián)合陰道鏡檢查在宮頸上皮內瘤變病變檢查中的應用價值.醫(yī)學信息, 2012,25(10):256.
[4] 孫宇虹,溫南芳,陳亞萍,等.陰道鏡聯(lián)合宮頸細胞學涂片檢查在宮頸上皮內瘤變篩查中的應用.四川省衛(wèi)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8,27(2):99-100.
[5] 袁鳳娣.非宮頸糜爛婦女2314例細胞學及組織學檢查結果分析. 臨床誤診誤治, 2010,23(11):1061-1062.
【摘要】 目的 探討液基細胞薄層涂片與陰道鏡活檢技術聯(lián)合應用于CIN的篩查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在本院檢查的婦女800例資料。結果 觀察組經(jīng)檢查后有40例結果為陽性(包括良性細胞改變3例, 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4例, 非典型腺上皮細胞25例, 浸潤癌3例和鱗狀上皮細胞病變5例), 檢出率為10%, 明顯高于對照組(5.75%)(P<0.05), 所有檢查異常者經(jīng)病理學診斷確認, 發(fā)現(xiàn)觀察組檢測方法有更高的陽性符合率(80% VS 52.2%)。結論 將液基細胞薄層涂片與陰道鏡活檢技術聯(lián)合應用于CIN的篩查具有滿意的檢測效果。
【關鍵詞】 液基薄層細胞制片技術;陰道鏡活檢;宮頸上皮內瘤變
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宮頸癌演變發(fā)展過程中的癌前病變階段[1]。CIN的早期診斷、治療可有效遏制其癌變。目前液基細胞學檢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受到取樣和判斷雙重因素的制約, 陰道鏡檢查診斷CIN在取材時常帶有盲目性[2]。本課題在前期研究上旨在聯(lián)合TCT和陰道鏡活檢篩查宮頸上皮內瘤變, 探討該聯(lián)檢方式對CIN的臨床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來自于2011年2月1日~2013年12月1日期間在本院檢查的婦女800例資料, 年齡范圍為25~60歲, 平均年齡為(35.8±14.3)歲, 根據(jù)統(tǒng)計學隨機數(shù)字表原則分為兩組, 觀察組400例通過TCT+陰道鏡方法進行檢查, 對照組400例通過宮頸巴氏涂片+陰道鏡法進行檢測, 由于本實驗設計類型為隨機抽樣編組, 兩組受檢者基線資料(身高、年齡、體重和職業(yè)分布情況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說明兩組受檢者在不同檢測方法檢測后的結果具有可比性。
1. 2 檢測方法 對照組方法為:首先采集標本, 徹底清除受檢者陰道分泌物后, 用刮片騷刮宮頸管采集宮頸細胞的樣本, 將樣本拿到玻片上行薄層涂片, 以濃度分數(shù)為10%的甲醛固定后送檢(通過巴氏染色后再顯微鏡下觀察)。觀察組受檢者采集標本方法為:徹底清除陰道分泌物后, 以刷子平行插入宮頸口, 順時針旋轉六圈后采集宮頸脫落的細胞, 放在新博氏采集液中制成薄片待檢。檢測結果按照TBS診斷系統(tǒng)進行分類:包括正常、良性細胞改變、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非典型腺上皮細胞、低度鱗狀上皮細胞病變和高度鱗狀上皮細胞病變、浸潤癌。所有受檢者檢查結果異常者再行陰道鏡檢查, 最后經(jīng)病理學檢查進行確診, 考察兩種檢測方法的陽性符合率情況。
1. 3 陰道鏡檢查 徹底清理陰道分泌物后, 通過陰道鏡觀察鱗柱交界部位的血管分布情況和改變情況, 然后在受試者宮頸表面涂抹濃度為3%的醋酸溶液(感染后的不正常上皮細胞的角蛋白遇醋酸后可發(fā)生蛋白凝固, 呈現(xiàn)白色的結果)再觀察, 如果發(fā)現(xiàn)點狀的或者其他異性血管現(xiàn)象(腦回狀改變?yōu)楫惓^D化區(qū)), 再進行碘溶液實驗, 碘不著色則標記為陽性, 在病變比較嚴重的區(qū)域進行多點活檢, 正常部位常規(guī)取3、6、9、12點處行宮頸騷刮術。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 獨立樣本無序計數(shù)資料的組間比較方法選擇卡方檢驗(T>5, N>20, 行非矯正χ2值檢驗), 以α=0.05為檢驗標準。
2 結果
觀察組受試者經(jīng)TCT與陰道鏡聯(lián)合檢測后, 有40例結果為陽性, 檢出率為10%, 對照組經(jīng)巴氏涂片法與陰道鏡聯(lián)合檢測后, 有23例為陽性, 檢出率為5.75%, 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體檢驗結果表1。
兩組患者經(jīng)宮頸活檢病理檢查結果:觀察組40例異常者病理學結果為陽性者32例(陽性率為80%), 對照組23例異常者病理學結果為陽性者12例(陽性率為52.2%), 由此可見:TCT聯(lián)合陰道鏡檢測具有更高的陽性符合率。
3 討論
近幾年一些研究結果表明[3]:滿意的陰道鏡檢查及鏡下活檢后的病理診斷可以作為一部分的CIN 診斷標準, 是診斷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CIN 的陰道鏡表現(xiàn)隨著級別的增高而呈多樣化。陰道鏡診斷的正確性, 主要與陰道鏡能否看到整個轉化區(qū)、病變累及宮頸范圍及陰道鏡技術水平及臨床經(jīng)驗等有關。隨著臨床實踐的積累,近來許多學者對陰道鏡直視下活檢診斷 CIN 的準確性提出質疑。相關文獻報道[4]42例陰道鏡直視下宮頸活檢診斷CIN的準確性為53.4%,其中診斷不足為23.6%,診斷過度為23.0%。宮頸點式活檢的優(yōu)點是取材較方便, 對受檢者的損傷較小, 又有一定的組織供病理組織學檢查, 但活檢取材無法覆蓋全宮頸, 鉗取組織深度受限, 而且對于宮頸管內的病變診斷的準確性欠佳, 容易造成微小浸潤癌的遺漏。因此液基細胞薄層涂片與陰道鏡活檢技術聯(lián)合應用于CIN篩查, 其敏感性高, 是目前國外常用的篩查方法。近年來此項技術在我國多個省、市地區(qū)應用于基層婦女的篩查, 且中華醫(y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專家們對前期及篩查病例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后對該項技術應用于基層CIN的檢測作出肯定評價和推薦[5]。
從以上可以看出, 將液基細胞薄層涂片與陰道鏡活檢技術聯(lián)合應用于CIN的篩查是一項方便、經(jīng)濟、創(chuàng)傷較小而又可靠的診斷方法, 可為CIN的診斷提供更準確的依據(jù);有望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CIN、防止其惡變進而提高宮頸癌的治愈率。
參考文獻
[1] 蒙玉剛,安明,徐文生,等. HR-HPV及TCT檢查評價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錐切術后殘留、復發(fā)的意義.廣西醫(yī)學, 2013, 35(3): 323-324,331.
[2] 宋志慧,金海濤,劉秀榮,等. HPV DNA檢查在子宮頸癌前病變篩查及診斷的評價.河北醫(yī)藥, 2012,34(4):550-552.
[3] 趙繼芳.薄層液基細胞學聯(lián)合陰道鏡檢查在宮頸上皮內瘤變病變檢查中的應用價值.醫(yī)學信息, 2012,25(10):256.
[4] 孫宇虹,溫南芳,陳亞萍,等.陰道鏡聯(lián)合宮頸細胞學涂片檢查在宮頸上皮內瘤變篩查中的應用.四川省衛(wèi)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8,27(2):99-100.
[5] 袁鳳娣.非宮頸糜爛婦女2314例細胞學及組織學檢查結果分析. 臨床誤診誤治, 2010,23(11):1061-1062.
【摘要】 目的 探討液基細胞薄層涂片與陰道鏡活檢技術聯(lián)合應用于CIN的篩查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在本院檢查的婦女800例資料。結果 觀察組經(jīng)檢查后有40例結果為陽性(包括良性細胞改變3例, 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4例, 非典型腺上皮細胞25例, 浸潤癌3例和鱗狀上皮細胞病變5例), 檢出率為10%, 明顯高于對照組(5.75%)(P<0.05), 所有檢查異常者經(jīng)病理學診斷確認, 發(fā)現(xiàn)觀察組檢測方法有更高的陽性符合率(80% VS 52.2%)。結論 將液基細胞薄層涂片與陰道鏡活檢技術聯(lián)合應用于CIN的篩查具有滿意的檢測效果。
【關鍵詞】 液基薄層細胞制片技術;陰道鏡活檢;宮頸上皮內瘤變
宮頸上皮內瘤變(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宮頸癌演變發(fā)展過程中的癌前病變階段[1]。CIN的早期診斷、治療可有效遏制其癌變。目前液基細胞學檢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 TCT)受到取樣和判斷雙重因素的制約, 陰道鏡檢查診斷CIN在取材時常帶有盲目性[2]。本課題在前期研究上旨在聯(lián)合TCT和陰道鏡活檢篩查宮頸上皮內瘤變, 探討該聯(lián)檢方式對CIN的臨床診斷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來自于2011年2月1日~2013年12月1日期間在本院檢查的婦女800例資料, 年齡范圍為25~60歲, 平均年齡為(35.8±14.3)歲, 根據(jù)統(tǒng)計學隨機數(shù)字表原則分為兩組, 觀察組400例通過TCT+陰道鏡方法進行檢查, 對照組400例通過宮頸巴氏涂片+陰道鏡法進行檢測, 由于本實驗設計類型為隨機抽樣編組, 兩組受檢者基線資料(身高、年齡、體重和職業(yè)分布情況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說明兩組受檢者在不同檢測方法檢測后的結果具有可比性。
1. 2 檢測方法 對照組方法為:首先采集標本, 徹底清除受檢者陰道分泌物后, 用刮片騷刮宮頸管采集宮頸細胞的樣本, 將樣本拿到玻片上行薄層涂片, 以濃度分數(shù)為10%的甲醛固定后送檢(通過巴氏染色后再顯微鏡下觀察)。觀察組受檢者采集標本方法為:徹底清除陰道分泌物后, 以刷子平行插入宮頸口, 順時針旋轉六圈后采集宮頸脫落的細胞, 放在新博氏采集液中制成薄片待檢。檢測結果按照TBS診斷系統(tǒng)進行分類:包括正常、良性細胞改變、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非典型腺上皮細胞、低度鱗狀上皮細胞病變和高度鱗狀上皮細胞病變、浸潤癌。所有受檢者檢查結果異常者再行陰道鏡檢查, 最后經(jīng)病理學檢查進行確診, 考察兩種檢測方法的陽性符合率情況。
1. 3 陰道鏡檢查 徹底清理陰道分泌物后, 通過陰道鏡觀察鱗柱交界部位的血管分布情況和改變情況, 然后在受試者宮頸表面涂抹濃度為3%的醋酸溶液(感染后的不正常上皮細胞的角蛋白遇醋酸后可發(fā)生蛋白凝固, 呈現(xiàn)白色的結果)再觀察, 如果發(fā)現(xiàn)點狀的或者其他異性血管現(xiàn)象(腦回狀改變?yōu)楫惓^D化區(qū)), 再進行碘溶液實驗, 碘不著色則標記為陽性, 在病變比較嚴重的區(qū)域進行多點活檢, 正常部位常規(guī)取3、6、9、12點處行宮頸騷刮術。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擇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 獨立樣本無序計數(shù)資料的組間比較方法選擇卡方檢驗(T>5, N>20, 行非矯正χ2值檢驗), 以α=0.05為檢驗標準。
2 結果
觀察組受試者經(jīng)TCT與陰道鏡聯(lián)合檢測后, 有40例結果為陽性, 檢出率為10%, 對照組經(jīng)巴氏涂片法與陰道鏡聯(lián)合檢測后, 有23例為陽性, 檢出率為5.75%, 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體檢驗結果表1。
兩組患者經(jīng)宮頸活檢病理檢查結果:觀察組40例異常者病理學結果為陽性者32例(陽性率為80%), 對照組23例異常者病理學結果為陽性者12例(陽性率為52.2%), 由此可見:TCT聯(lián)合陰道鏡檢測具有更高的陽性符合率。
3 討論
近幾年一些研究結果表明[3]:滿意的陰道鏡檢查及鏡下活檢后的病理診斷可以作為一部分的CIN 診斷標準, 是診斷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的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CIN 的陰道鏡表現(xiàn)隨著級別的增高而呈多樣化。陰道鏡診斷的正確性, 主要與陰道鏡能否看到整個轉化區(qū)、病變累及宮頸范圍及陰道鏡技術水平及臨床經(jīng)驗等有關。隨著臨床實踐的積累,近來許多學者對陰道鏡直視下活檢診斷 CIN 的準確性提出質疑。相關文獻報道[4]42例陰道鏡直視下宮頸活檢診斷CIN的準確性為53.4%,其中診斷不足為23.6%,診斷過度為23.0%。宮頸點式活檢的優(yōu)點是取材較方便, 對受檢者的損傷較小, 又有一定的組織供病理組織學檢查, 但活檢取材無法覆蓋全宮頸, 鉗取組織深度受限, 而且對于宮頸管內的病變診斷的準確性欠佳, 容易造成微小浸潤癌的遺漏。因此液基細胞薄層涂片與陰道鏡活檢技術聯(lián)合應用于CIN篩查, 其敏感性高, 是目前國外常用的篩查方法。近年來此項技術在我國多個省、市地區(qū)應用于基層婦女的篩查, 且中華醫(y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專家們對前期及篩查病例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后對該項技術應用于基層CIN的檢測作出肯定評價和推薦[5]。
從以上可以看出, 將液基細胞薄層涂片與陰道鏡活檢技術聯(lián)合應用于CIN的篩查是一項方便、經(jīng)濟、創(chuàng)傷較小而又可靠的診斷方法, 可為CIN的診斷提供更準確的依據(jù);有望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CIN、防止其惡變進而提高宮頸癌的治愈率。
參考文獻
[1] 蒙玉剛,安明,徐文生,等. HR-HPV及TCT檢查評價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錐切術后殘留、復發(fā)的意義.廣西醫(yī)學, 2013, 35(3): 323-324,331.
[2] 宋志慧,金海濤,劉秀榮,等. HPV DNA檢查在子宮頸癌前病變篩查及診斷的評價.河北醫(yī)藥, 2012,34(4):550-552.
[3] 趙繼芳.薄層液基細胞學聯(lián)合陰道鏡檢查在宮頸上皮內瘤變病變檢查中的應用價值.醫(yī)學信息, 2012,25(10):256.
[4] 孫宇虹,溫南芳,陳亞萍,等.陰道鏡聯(lián)合宮頸細胞學涂片檢查在宮頸上皮內瘤變篩查中的應用.四川省衛(wèi)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8,27(2):99-100.
[5] 袁鳳娣.非宮頸糜爛婦女2314例細胞學及組織學檢查結果分析. 臨床誤診誤治, 2010,23(11):1061-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