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亮,魏玉杰,閆 露,馬仁明,張友輝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團聚體是土壤結(jié)構(gòu)的基本組成單元,測定團聚體孔隙度對認識團聚體結(jié)構(gòu)及其穩(wěn)定性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測定團聚體孔隙度的方法有Brasher等[1]提出的用薩冉樹脂包裹土塊的方法、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提出的石蠟填充法、Sarli等[3]提出的根據(jù)在不同液體中的浮力差計算孔隙度的方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專門的天平裝置,不易推廣。彭新華等[4]對蠟封法進行了改進,解決了需要等臂天平的問題,但其方法存在石蠟包裹不完全和石蠟填充孔隙等問題,而且對于小團聚體(7~1 mm)孔隙度測定的適用性有待考證。針對已有方法存在的問題,我們在石蠟填充法的基礎(chǔ)上,借鑒土粒密度的測定方法[5],對團聚體孔隙度的測定方法進行了改進,從而使團聚體孔隙度的測定更加準確、簡單、易行。
先將團聚體放入加熱的液體石蠟中,石蠟會將團聚體中的空氣排擠出去并填充到孔隙中,然后利用容量瓶排水法計算蠟封團聚體的體積,最后根據(jù)團聚體的質(zhì)量和體積計算其總孔隙度。
1.2.1 儀器和試劑
電子天平(精度0.000 1 g);1 000 mL燒杯兩個;100 mL容量瓶;溫度計(0—200 ℃);由帶孔的環(huán)刀蓋制成的“托盤”;石蠟;95%酒精;電爐;石棉網(wǎng)和濾紙等。
1.2.2 實驗步驟
(1)從干篩法中選取待測粒徑的團聚體20~30粒,用電子天平稱量,記作m1(g),之后將其分散于“托盤”中(盤內(nèi)墊濾紙),將“托盤”緩慢浸沒于盛有熔解石蠟(約150 ℃)的燒杯中。當氣泡停止逸出時,將“托盤”轉(zhuǎn)移至盛有熔解石蠟(約80 ℃)的燒杯中冷卻,然后將團聚體與“托盤”分離,轉(zhuǎn)移到鋪有濾紙的熱石棉網(wǎng)上,用大頭針將團聚體沿濾紙滾動,直到團聚體表面無明顯的石蠟膜為止。將蠟封好的團聚體冷卻后在空氣中稱量,記作m2(g)。
(2)取100 mL的容量瓶,用95%的酒精定容至刻度線,稱量,記為m0(g);將酒精倒出,把蠟封好的團聚體轉(zhuǎn)移到容量瓶中,然后用酒精定容至刻度線,稱量,記作m3(g)。此外還可以利用容量瓶測定95%的酒精密度ρ(g/mL)。
1.2.3 結(jié)果計算
計算公式為
(1)
(2)
式中:ρb為團聚體容重,g/cm3;ρs為土粒密度,一般取2.65 g/cm3;f為孔隙度,%;ρ為酒精密度,g/mL;ω為土樣風干含水率;m0為容量瓶+酒精質(zhì)量,g;m1為團聚體質(zhì)量,g;m2為蠟封后團聚體質(zhì)量,g;m3為容量瓶+酒精+蠟封團聚體質(zhì)量,g。
實驗所用土樣采自江西進賢第四紀黏土發(fā)育的紅壤,土地利用類型為馬尾松林地,采取兩種侵蝕程度不同的土樣:Q1為表層土樣,Q2為表層被侵蝕后裸露的B層土樣。風干后篩分出7—5、5—2、2—1 mm三種粒徑的團聚體備用。團聚體孔隙度測定中每個粒級團聚體重復3次,測定結(jié)果見表1。
由表1可知,對于第四紀黏土發(fā)育的紅壤,隨著團聚體粒徑減小,團聚體容重逐漸減小,孔隙度增大,這與張維[6]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容重和孔隙度的標準差也隨著粒徑的減小而增大,這可能是因為
表1 不同粒徑小團聚體的容重和孔隙度
粒徑越小,團聚體表面的石蠟越難以去除干凈,進而對實驗結(jié)果的平行影響較大。對于7—5 mm粒徑團聚體,Q1孔隙度顯著大于Q2(p<0.05),這主要是下層土壤結(jié)構(gòu)更加緊實的緣故;對于5—2 mm團聚體,Q1孔隙度低于Q2,但是兩者差異不顯著;對于2—1 mm團聚體,Q1和Q2兩者的孔隙度比較接近(p>0.05)。
用蠟封-容量瓶法測定土壤團聚體孔隙度,對實驗裝置要求簡單,測定結(jié)果精確,而且操作簡單易行,因此該方法對于團聚體(尤其是7—2 mm粒徑)孔隙度的測定切實可行。
[參考文獻]
[1] Brasher B R,Franzmeier D P,Valassis V,et al.Use of saran resin to coat natural soil clods for bulk density and water retention measurements[J].Soil Science,1996,101(2):108-109.
[2]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物理研究室.土壤物理性質(zhì)測定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91-95.
[3] Sarli G O,Filgueira R R,Gimenez D. Measurement of soil aggregate density by volume displacement in two non-mixing liquids[J].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2001,65(5):1400-1403.
[4] 彭新華,張斌,李江濤,等.對多孔介質(zhì)物體孔隙度-蠟封法改進的探討——以土壤團聚體為例[J].土壤通報,2003,34(1):19-20.
[5] 魯如坤.土壤農(nóng)業(yè)化學分析方法[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出版社,2000:266-271.
[6] 張維.不同粒徑土壤團聚體中孔隙分布特征的影響[D].重慶:西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