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坤,王兆明,劉本銀
(1.華能西藏發(fā)電有限公司,西藏 拉薩 850000;
2.四川華能寶興河水電有限責任公司,四川 雅安 625000)
寶興水電站位于四川省寶興縣境內寶興河主流東河上,為長隧洞、高水頭、引水式電站,總裝機容量3×65MW。引水隧洞全長18.05km,開挖直徑6.6m,襯砌后內徑5.4 m。
圖1 寶興水電站引水隧洞改線及斷層平面示意圖
根據(jù)設計地勘情況,1#洞下游2#洞上游之間存在T5、T64~T66等多條斷層帶,地質條件復雜。2006年8月5日開挖至2#洞上游K4+237.000m時,遭遇T66糜棱巖斷層,在采用常規(guī)大管棚施工工藝穿越斷層過程中,發(fā)生突泥突水塌方阻塞已開挖并完成臨時支護的主洞超過40m,為避開該大塌方斷層位置,采取改線方案,對塌方段K4+237.000-K4+350.000m 段進行了永久封堵,在 K4+378.867m外側進行了改線開挖 (見圖1),于2007年3月利用常規(guī)大管棚超前支護順利通過了T66斷層。2007年6月3日,改線段開挖至改0+304.000m時頂拱出露T65斷層,8月3日,在采用常規(guī)大管棚 (管棚間距40cm)超前支護開挖至改0+310.500m時,糜棱巖滲水嚴重,掌子面前方頂拱軟化后的巖體呈塊狀沿管棚空隙掉落,導致管棚上方出現(xiàn)較大空腔,管棚基本失去支護效果,左邊墻滲水變混并呈泥漿狀,隨后頂拱開始出現(xiàn)小規(guī)模塌方及伴隨較大響聲,施工人員全部撤離現(xiàn)場。8月6—7日出現(xiàn)了2次大量涌水,并夾帶斷層帶物質形成泥石流涌出支洞 (支洞口距離塌方掌子面1083m),觀測到支洞口最大流量6m3/s(后洞內清理塌方渣體約2.3萬m3,全斷面堵塞已開挖洞段約90m)。
2.1.1 地下水豐富
該區(qū)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降雨頻繁,且主要集中在7—8月。2#洞上游塌方段隧洞埋深大于450m,地表山頂發(fā)育一大型滑坡,滑坡后緣圈椅狀地形明顯,滑坡體及后緣降雨匯集形成溪流,溝內常年有水。由于山體雄厚,降雨補給充分,地下水豐富且水位高,賦存于斷層、裂隙帶中。
2.1.2 地質構造及巖性
2#洞上游受區(qū)域斷裂影響,地質構造較發(fā)育,以T65、T66斷層為代表,均為高陡傾角結構面,規(guī)模大,延伸長。斷層破碎帶主要為灰綠色糜棱巖,局部夾有塊狀巖、碎裂巖等。
糜棱巖巖性軟弱,物理力學性質差,遇水易軟化呈泥狀。經現(xiàn)場取樣進行顆分試驗發(fā)現(xiàn)糜棱巖中細顆粒含量高,1.00mm過篩率82.5%,0.15mm過篩率28.8%。細顆粒含量較大,可灌性差,管棚注漿擴散范圍小,無法抵御滲水對糜棱巖的剝蝕,導致管棚超前注漿未能起到固結加固效果。
造成洞內突泥突水,斷層是主要控制因素,地下水是關鍵因素。一方面隧洞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極其豐富,斷層帶基本處于飽和狀態(tài),開挖進入斷層后,產生臨空面,處于飽和狀態(tài)的糜棱巖產生蠕變及坍塌破壞;另一方面,斷層帶本身巖體松散,透水性強,在斷層及其構造帶的交會區(qū)域匯集有大量地下水,形成不規(guī)則的多個儲水構造;由于山體雄厚,地下水補給充足,地下水位高,水壓力大,當相對隔水層因開挖遭到破壞后,儲存于其中的地下水開始釋放,隨著水量的增大,處于飽和狀態(tài)的糜棱巖細顆粒首先被帶走,在斷層中形成 “管涌”式破壞,最終形成了洞內第一次突泥、突水。
斷層帶經過第1次塌方后泄水通道被上部塌方體封閉,斷層暫時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涌水隨之減小,但由于儲水構造中水快速釋放,產生了動水壓力,在水的軟化和動水壓力共同作用下,塌方體頂部斷層帶進一步變形破壞,再次產生塌方造成大量突泥、突水。
T65斷層在2007年8月6—7日2次大規(guī)模突泥、突水后基本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主要原因為第2次突泥、突水過程中塌方體全斷面堵塞已開挖洞段超過90m,形成了“堵頭”。
根據(jù)以上對塌方成因的分析,穿越該塌方體需要解決以下主要問題:一是了解塌方體的規(guī)模,二是應對地下水,三是采取針對性措施應對糜棱巖巖性軟弱、遇水泥化、可灌性差的特點。
2#洞上游塌方后于11月上旬開始進行洞內清理,在距離塌方段掌子面改0+310.000m約50m位置向前進行半斷面清理,為避免降低 “堵頭”效果,產生臨空面帶來第3次突泥、突水,在清盯至距塌方掌子面7m時對掌子面、頂拱及底板進行了混凝土封閉,并在拱頂預留排水孔。
為了解塌方規(guī)模、性質及延伸情況,探測掌子面前方可能存在的巖性分界,為制定具體施工措施提供邊界條件,采用HSP聲波反射法進行了施工地質超前預報。檢測結果顯示:①掌子面前方2~10m范圍內為坍方堆積體,巖性主要為糜棱巖、破碎的強風化閃長巖,飽水,堆積物呈流塑狀,根據(jù)坍塌體在隧洞內堆積的長度和高度,分析認為坍塌體高度大于20m,拱頂以上主要為松散堆積,且地下水豐富、具有一定壓力。圍巖類別為Ⅵ類;②掌子面前方10~37m為巖體強烈破碎帶,地下水發(fā)育,極易發(fā)生涌水、突泥災害,該段建議圍巖類別為Ⅵ類;③掌子面前方37~50m為斷層影響帶,地下水較發(fā)育,巖體較破碎,圍巖類別為Ⅴ類。
針對地下水豐富、水位高的特點,為有利于下一步大管棚施工,采取了超前排水減壓的措施。在封堵墻后約5 m位置大角度向前鉆排水孔4個,孔深約40m深入塌方位置,孔內出水。
在處理軟弱富水圍巖塌方過程中,通常采取超前預注漿堵水、加固巖體,改善圍巖性質,防止產生較大變形的措施。預加固技術有2種,一是采用超前小管棚,二是超前大管棚深孔高壓預注漿措施。前者的優(yōu)點是施工簡單、靈活方便,但加固范圍小,抵抗地下水滲透能力弱。后者擴大了加固范圍,且能形成承受很大荷載的整體結構,抵抗地下滲水的能力強,但施工困難,靈活性小。在該塌方體處理過程中,2種方法單獨使用均很難起到阻水、預加固圍巖的效果,經過反復對比,最終選擇把2種方法結合起來,取長補短,達到了順利通過塌方體的目的。
根據(jù)地質超前預測,止?jié){墻前塌方體為富水松散結構,地下水對塌方體自穩(wěn)能力影響最為突出,注漿固結塌方體并封閉地下水,是管棚注漿需要達到的目標。
由于該塌方段地下水位高,塌方體內物質呈流塑狀并有一定的壓力,常規(guī)大管棚固結加固采用的滲透注漿或雙液注漿明顯不適用于該塌方體,故管棚注漿以純壓式劈裂注漿為主,水灰比為0.5∶1,通過高壓注漿劈裂壓密塌方體內松散體,利用強度較好的漿液脈絡約束松散體變形,同時置換松散體中的含水空間,形成開挖邊線外圍一定范圍的相對密實層,為開挖創(chuàng)造條件。根據(jù)前期地質超前預測對塌方體高度的預測預報,估算該隧道最不利靜水壓力為4MPa,按照注漿壓力為靜水壓3~4倍的要求,確定預注漿終壓力為16MPa。
根據(jù)地質預報對塌方體寬度的預報,并結合注漿方式及鉆孔難度,選擇管棚長度25m??紤]到管棚內漿液壓力隨管棚深度的增加而減小,漿液劈裂擠壓密實塌方堆渣體的效果也隨之減弱,為確保注漿效果,管棚末端應設置搭接段,長度根據(jù)開挖出露的固結體效果進行確定,最短不小于5m。
管棚孔位布置:孔位布置主要考慮永久襯砌及臨時支護的預留位置,在臨時支護設計輪廓線以上按環(huán)向間距30~40cm布置單層管棚。同時在掌子面均勻布置3~5孔,以避免開挖過程中掌子面前方失穩(wěn)。
材料選擇:鋼管選熱軋無縫鋼管,直徑為108mm,壁厚6mm。
管棚加工:鋼管分3段進行加工,端頭段長2.0m,前端加工成筆尖狀,后端車絲,便于套筒連接;中間段長1.5 m,前后均車絲;末段長2.0m,僅一端車絲,另一端用于焊接孔口連接段,所有套絲長度不小于150mm,端頭端及中間段鋼管壁開孔,孔徑15mm,排距50cm。
孔口連接段加工:直徑108mm熱軋無縫鋼管長50 cm,一端封閉并與直徑60mm不銹鋼鋼管進行焊接,不銹鋼鋼管與高壓球閥連接,另一端與安裝完成的管棚最后一節(jié)末端進行焊接。
為達到成孔、孔深20m以上的鉆孔效果,選用的鉆孔設備為YG80A跟管鉆機。注漿設備選用無級高壓注漿泵HGB50/90(最大壓力可達50MPa,可支持多孔同時注漿)。
大管棚高壓注漿主要施工工序如下:
(1)止?jié){封堵并待強:包括掌子面止?jié){墻澆筑,底板蓋重混凝土封閉,邊墻及頂拱小導管固結注漿加固。
(2)鉆孔及管棚安裝:搭設鉆孔平臺,安裝鉆孔導向架確保鉆孔精度,完成鉆孔后插入管棚及鋼筋束 (采用3根Φ25螺紋鋼并排插入),焊接孔口管及高壓球閥;
(3)重復 (2)直至完成所有管棚安裝;
(4)高壓注漿:注漿從一個方向逐孔進行注漿,注漿過程中其余孔口閥門全打開用于排水。注漿壓力逐漸增加。如水泥漿串孔則關閉串孔孔口止?jié){閥。注漿結束標準為在16MPa注漿壓力下水泥漿液注入量接近零,該注漿孔停止注漿,更換孔位,重新開始注漿,直至最后一孔完成注漿。
(5)注漿待強:注漿完成后待強24h。
(6)開挖:爆破拆除掌子面止?jié){墻,觀察掌子面注漿效果及掌子面滲水情況。如注漿效果較好,則頂拱及掌子面糜棱巖呈擠壓密實狀無滲水,管棚周圍水泥結石呈柱形發(fā)散狀,直接用反鏟對糜棱巖進行開挖,在反鏟無法開挖的地方進行鉆孔小藥量爆破,開挖進尺控制在50~100cm。
(7)支護:開挖后立即對邊頂拱進行鋼拱架掛網(wǎng)、噴混凝土支護,支護需在開挖后15~20h完成,如暴露時間過長頂拱將出現(xiàn)滲水及掉塊,增加安全風險。
(8)變形監(jiān)測:用精密水準儀及銦鋼尺進行水平收斂及頂拱位移觀測,10m一個斷面,觀測頻率2次/d。
(1)增強止?jié){墻封閉效果:底板蓋重混凝土、頂拱小導管預注漿封閉、上一循環(huán)最后幾榀拱架噴混凝土一定要飽滿,不留空隙。
(2)由于注漿壓力大,注漿前應嚴格檢查各個管路接口位置的牢固程度,避免注漿壓力升高后出現(xiàn)爆管現(xiàn)象;注漿開始后應派人對止?jié){墻、頂拱、邊墻及底板進行檢查,如出現(xiàn)裂縫應及時停止或減小注漿壓力,對裂縫位置進行補強,以確保高壓注漿效果。
(3)管棚頂進方式:裝載機頂管 (前端段);鉆機頂管(中間段及末端段)。
(4)在破碎帶鉆機鉆進困難,卡鉆嚴重、鉆桿損失嚴重的情況下可考慮采取跟管鉆進下套管最后拔管的方式,但鉆孔速度較慢。
(5)鉆孔過程中,成孔非直線,而是前端向下垂,鉆孔角度設計時需考慮上循環(huán)管棚下垂情況,以免后續(xù)開挖過程中造成較大超挖。
(6)由于大管棚高壓注漿工序多、止?jié){墻及注漿后需要待強、注漿過程歷時較長,每個施工循環(huán)耗時較長,應做好工序之間的銜接,同時做好各項質量監(jiān)控,避免返工。
在寶興水電站引水隧洞2#洞上游改線段施工過程中,針對糜棱巖可灌性差、破碎帶富水容易發(fā)生洞內突泥突水的特殊地質條件,采用了“大管棚高壓注漿+短進尺開挖+鋼拱架掛網(wǎng)噴混凝土強支護”的施工方法,有效地保證了巖體的穩(wěn)定性,防止了糜棱巖遇水軟化形成突泥突水,順利通過了150m的糜棱巖斷層及其破碎帶。
大管棚高壓注漿是一種針對性較強的施工技術,在一般的破碎帶穿越過程中,由于斷層帶裂隙發(fā)育,可灌性較好,如采用高壓注漿則會造成注漿成本增加;該方法對處理塌方體、糜棱巖等圍巖穩(wěn)定性極差、可灌性差、深埋富水的隧道或地下工程有一定的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