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建強
一個年財政收入僅5.5億元的國家級重點貧困縣,卻耗資8000多萬元建設豪華辦公樓,投資超批復且面積超標嚴重。中央三令五申嚴控樓堂館所建設之際,位于鄂西山區(qū)的房縣新建的豪華辦公樓卻正在拔地而起。
將超過年財政收入1/7的巨資用于蓋豪華樓,國家級貧困縣房縣的一擲千金可謂是“大手筆”。在中央接連出臺戒奢從簡多項禁令之時,這樣一邊“喊窮”、一邊“炫富”的行為,自然會引發(fā)輿論與公眾的強烈質疑。
貧困縣大建豪華樓,房縣并非孤例。去年,安徽省宿州市國家貧困縣靈璧縣西關社區(qū),也曾因建“豪華樓”且建筑面積嚴重超標而被網(wǎng)友“拍磚”。
畸形的政績觀,是貧困縣建豪華樓的主要動因之一。部分領導試圖通過興建標志性建筑“雁過留名”,將“蓋大樓”視為“大政績”,全然不顧地方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實際。也有領導將豪華辦公樓視為當?shù)氐拿孀庸こ?,殊不知,這樣的面子工程,不僅拉遠了政府部門和公眾的距離,也會直接給政府形象減分。
畸形的政績觀,是貧困縣建豪華樓的主要動因之一。
類似的事件頻現(xiàn),也表明了“四風”問題的持續(xù)性和反復性。剎住貧困縣建豪華樓的“歪風”,需要繼續(xù)強化反“四風”工作,進一步規(guī)范辦公用房管理,做好預算內(nèi)資金的統(tǒng)籌工作,切實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更多用在發(fā)展經(jīng)濟、改善民生上。
與此同時,也應進一步健全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機制,避免“一言堂”,避免“拍腦袋決策”;不斷扎緊制度的藩籬,用持續(xù)完善的制度建設對政府決策產(chǎn)生約束。此外,還要更好地完善監(jiān)督工作,對“問題決策”及時追責、問責。如此,才能更好地抵御不良風氣的侵蝕。
成由勤儉敗由奢。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黨政機關停止新建樓堂館所和清理辦公用房的通知》曾明確要求,5年內(nèi),各級黨政機關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樓堂館所。令行禁止才能政令暢通,各地應嚴格貫徹落實中央要求,用實實在在的行動,切實剎住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