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春紅
女兒放學回來,問我:媽媽,咱家家風是什么?老師布置作業(yè)讓大家都來說說自己家的家風。
雖然對“家風是什么”略知一二,但猛一下被孩子問到,我還真說不上來。
央視上小男孩所答的“家風就是星期天要被爸爸揍一頓。”讓人忍俊不禁。細想,確是如此,家風是一個人成長的土壤。今年剛上初中的女兒善良、上進,團結同學,尊敬師長,懂得感恩,女兒身上的這些優(yōu)良品質不正體現(xiàn)出我們家風之一斑嗎?
家風不一定就是書在紙上,掛在墻上。家風是一種言傳身教,一種潛在無形的力量。貌似看不到,卻又無處不在。鄉(xiāng)村有一句口頭語:啥大人啥孩子。生活中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心靈。
少時,家境貧寒,我的母親是沒文化的農村婦女,一輩子沒少吃苦。家里兄弟姊妹多,還有癱瘓在床的奶奶需要照顧,農忙要下田耕種,在家還得操持一家老小吃穿。母親從來沒抱怨過,面對捉襟見肘的日子,總樂呵呵地說:青菜豆腐保平安嘛。因擔心我們耐不住清苦往邪路上走,常在我們耳邊嘮叨:人窮志不能短,不是咱的東西,絕不能拿。奶奶因病致癱,在床上一躺八年,母親為奶奶端水喂藥,擦屎刮尿,隔些天就給奶奶翻身擦一次澡,每頓飯做好第一碗總是盛好由我們端給奶奶。母親讓我們懂得了“百善孝為先”。當我們姊妹中誰與小伙伴產生口角時,她講“吃飯吃米,說話說理?!迸c鄰里相處,她秉承“讓人一寸,得理一尺?!蹦悄辏乙驇追种顩]考上理想的學校,把自己關在家里,不愿學習,也不愿跟著大人下田干農活,母親一句“不怕學不成,就怕心不誠”讓我醍醐灌頂,通過努力,最終我也考入了心儀的學校。
樹老根多,人老識多。父母言,大智慧。我們勤儉吃苦,與人為善,在生活與工作中收獲頗多,這都得益于母親對我們的言傳身教。如今,我們兄弟姊妹都生活安康,日子紅火。
曾國藩的家訓八寶:書、蔬、魚、豬、早、掃、考、寶。即:讀書、種菜、養(yǎng)魚、喂豬、早起、掃地、祭祖、睦鄰。充分傳承了古人“傳家兩字耕與讀,興家兩字儉與勤”的優(yōu)良家風。曾氏家族因了耕讀家風,而人才輩出。
家風者,家庭風格、風氣之集成,我們家的家風僅是河洛民風的一個縮影。雖然平民家庭與名人之家無法相提并論,但自強不息,貧賤不移,孝敬父母,仁愛友善這些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承是亙古不變的。成長中有良好家風浸染如沐春風,是每一個家庭所期望的雅樂之風吧。
(摘自《欽州日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