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青
一
對山西這片黃土地 , 我有著一種特殊的眷戀之情。
50多年前,我曾在這里第一次穿上八路軍的軍裝,并在貧瘠的晉西北,與日寇血戰(zhàn)了整整三個春秋。我的許多同學和老師,都犧牲在這塊土地上。特別是我最敬愛的老師梁雷,在抗日戰(zhàn)場上壯烈犧牲后,殘暴的日寇竟將他的頭顱砍下來,懸掛在偏關的城門上。每當我回想過去的往事,或看到一些描述師生情誼的文章,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恩師。越是上了年紀,這種感情就愈加撼動著我。多少年來,我不止一次地想去偏關祭掃梁老師的墳墓,但始終沒有機會如愿。
今年年初,我從一線崗位上退了下來,稍事安頓, 6月間便踏上了重訪晉西北的路程。一路上經忻州、代縣、寧武 , 冒著黃塵、酷暑,長途跋涉,終于在7月1日黃昏之前,趕到了偏關縣城。
山西的偏關,與雁門關、寧武關并稱神州三關。黃河在其西側的峽谷中蜿蜒而過,隔河相望,便是內蒙古自治區(qū)的準格爾旗??h城周圍群山環(huán)抱,峰巒疊嶂,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千百年來圍繞著三關險塞,曾灑下多少英雄的血淚,記載過多少驚天動地的史詩。
時光如九曲東去的滔滔黃河之水,恍然間離梁老師犧牲的日子已經55年了,我也由一個年幼的中學生變成了滿頭霜雪的老人。歷史在半個多世紀的漫長跨度里,有多少風雨,多少悲歡,多少翻天覆地的變化?。∪绻豪蠋熯€活在人間,我們師生能在此重逢,那將是多么令人激動的情景?。∏а匀f語又怎能道盡那綿綿的離情,深深的思念。
二
梁雷老師原名梁德謙,字雨田,出生在河南鄧縣梁家莊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他自幼喪父,由母親一手拉扯長大。家貧和母教,使這位窮人家的孩子自幼就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不但聰穎好學,而且刻苦勤奮。當時軍閥混戰(zhàn),社會極度黑暗,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廣大農民苦不堪言。梁雷在黑暗中苦苦探求著一條能救國救民的光明之路,17歲便秘密地參加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他剛滿18歲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3年,梁雷由地下黨組織的介紹,來到我的家鄉(xiāng)河南杞縣,在我就讀的大同中學教書。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當年梁老師矮矮胖胖的身材,濃眉大眼,有些少白頭。平常老穿著一件破舊的長衫,衣著很隨意,沒有絲毫老師的架子。他教我們語文和史地,講課極富吸引力。每講到激動時便輔之以各種手勢,講到悲憤時,又幾乎聲淚俱下。他博學多才,講課總喜歡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課文外的內容要比課文本身豐富精采得多。常常是下課的鐘聲響了,同學們還不愿梁老師走。課余時間,同學們把梁老師的小屋擠得滿滿的,總愛和他無拘無束地交談。聽他講國際國內形勢,講抗日救國的責任,講紅軍長征、北上抗日……當時我們都不知道梁老師是共產黨員,但感到他所講的都是真理,發(fā)出的都是站在時代的前沿振聾發(fā)聵的聲音。我們這些窮鄉(xiāng)僻野的孩子,都是從梁老師那兒得到啟蒙,開始樹立革命理想的。
當時,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殘酷鎮(zhèn)壓一切抗日救亡運動,到處迫害進步民主人士,政治上的低氣壓簡直令人難以忍受。唯有我們杞縣大同中學,在梁雷等進步教師的領導下,各種抗日救亡運動能夠蓬勃開展。同學們讀進步書刊、唱革命歌曲 , 積極進行抗日宣傳,成為莽莽中原少有的一塊凈土。正因為如此,學校不斷受到國民黨反動特務組織的監(jiān)視和迫害。特別是1936年“西安事變”前后,形勢更加緊張。我們兩位進步教師,先后被國民黨秘密逮捕,考慮到處境兇險,梁雷老師不得不離開學校。我還記得當梁老師含著熱淚向我們告別的時候,同學們緊緊圍住梁老師,哭成一片……其情景之動人,我至今難忘。
后來,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學校被迫停辦,一批進步師生奔赴延安。我的低一年級的同學,在杞縣淪陷后,大都參加了彭雪楓領導的新四軍四師。許多同學都血灑疆場,犧牲在抗日前線。
1937年初夏,我在開封參加初中畢業(yè)會考,在姚雪垠老師處意外地見到了梁雷老師。那時,他正夜以繼日地為抗日救亡運動奔忙。他熱情地對我說:“我曾在報上看到了你寫的《迎一九三七年》的文章,寫得很好,你說得對:‘1937 年沒有芬芳,沒有花香,等待我們的將是彌漫全國的抗日烽火,將是決定民族生死存亡殘酷的斗爭!”他說,現(xiàn)在我們的國家已經到了亡國亡族的危險關頭,每一個不愿做亡國奴的中國人,每一個熱血青年都要參加到抗日救亡運動中去。他問我:“你打算干什么啊?”我說:“家里的意思還是想讓我考高中。 ”他說:“能考上學念書固然很好,但你的家境清貧,供得起你在開封上學嗎?從現(xiàn)在的局勢看,戰(zhàn)事一起,這里恐怕也很難容得下一張書桌了。我馬上就要到山西去了,如果你上不了學,可以到山西去找我,也可以直接投奔延安……”
就這樣,梁老師和我匆匆分手了。萬萬沒有想到,此次一別,竟成了我們師生間的生死永訣……
三
1937年底,我和四個同學按梁老師指引的道路,到山西臨汾參加了八路軍學兵隊。經過幾個月的集訓,被分配到山西嵐縣的120師政治部宣傳隊工作。當時,我曾多方打聽梁雷老師的音信,得到的僅是他在雁北一帶領導游擊隊同日寇作戰(zhàn),其他就再沒有更詳細的消息了。直到1938年的夏天,才有同志突然對我說:“聽說梁雷同志已在偏關犧牲了!”當時我無論如何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怎奈接二連三的信息都說明這不幸的消息確是事實:梁老師不僅確己犧牲,而且死得英勇,死得壯烈。嵐縣距離偏關不算很遠,我多想插翅飛往那里看個究竟啊,但那時偏關己經淪陷敵手,在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又怎能離開部隊單獨行動呢?無盡的悲痛只好深埋在心底。也就是從那時起,偏關這兩個字就像長在我心中的一根芒刺,什么時候一想到它,就感到隱隱作痛。
如今,我終于來到了偏關,對梁老師犧牲前后的情景才有了比較真實詳細的了解。
“七七”抗戰(zhàn)爆發(fā)后,梁雷受黨的委派到山西參加了犧盟會,被任命為犧盟總會雁門戰(zhàn)時工作委員會主任兼雁北13縣的游擊司令。1937年9月13日,梁雷和他的戰(zhàn)友率領,30多人從太原趕赴雁北。他們一路走,一路發(fā)動群眾,組織群眾參加抗日。當時晉西北一片荒涼,一片混亂。國民黨、閻錫山的軍隊和地方官員,在日寇未到之前,即紛紛棄城逃跑,一些漢奸、土匪和散兵游勇便乘機禍害人民。梁雷一方面積極組織游擊隊,一方面還要鏟除鎮(zhèn)壓這些敗類,保護群眾的利益。endprint
有一次他們來到距敵人較近的平魯縣城,舊政府已經解體,縣長攜款潛逃。城內風聲鶴唳,人心惶惶。梁雷率隊到來,對群眾是極大的鼓舞。人們奔走相告:“八路軍抗日來了!”紛紛到城外歡迎。有幾個老人見到梁雷就跪地不起,流著眼淚說:“你們是來救我們來了!”
晉西北及雁北地區(qū),素來地廣人稀,生活極其貧苦,再加上氣候嚴寒,兵荒馬亂,梁雷他們的生活十分艱苦。有時候,他們路過一些村莊,十室九空,連一只狗也看不見。吃不上飯,睡不好覺更是常事。但梁雷始終保持朝氣蓬勃的樂觀情緒,整天穿一身農民的衣服,樂呵呵地鼓舞大家抗戰(zhàn)的士氣。
9月下旬,日軍開始向雁北逼近。梁雷便把雁北13縣的抗日中心建在偏關縣城。國民黨的偏關縣長逃跑了,他便成為偏關第一任共產黨員縣長。為了迅速地發(fā)展抗日武裝,他派遣大批抗日救亡工作隊,化裝成農民到雁北敵后農村去組織抗日游擊隊。臨行前,梁雷總是一遍遍地叮囑大家:“在敵后開展工作,首先要注意聯(lián)系群眾,多和窮苦農民交朋友,要向他們指明亡國奴不如喪家犬,不抗日沒有活路?!?/p>
短短幾個月,雁北13縣就建立起13支抗日游擊隊,人數(shù)多的200多人,少的也有百余人。在群眾的支持和掩護下,他們勇敢地抗擊了日偽軍的進犯,并到處伺機襲擊敵人。血與火的戰(zhàn)事考驗,使這些人民的武裝逐步成長壯大起來。不久,就傳來了朔縣游擊隊連打勝仗的捷報,傳來了右玉、平魯兩縣游擊隊相繼收復右玉和平魯縣城的喜訊。從此,晉西北抗日局面一下子打開了,抗日的烽火熊熊燃遍了雁北13縣。
梁雷所在的偏關縣,抗日活動開展得更是如火如荼。抗戰(zhàn)歌聲響入云霄,送夫送子參加游擊隊的絡繹不絕。新組建的近千人的游擊大隊群情激奮,斗志昂揚。偏關縣在梁雷的領導下,在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和黨組織的同時,還建立了戰(zhàn)地動員委員會、農民救國會以及青年、婦女、兒童等組織。同時還創(chuàng)辦一份報紙,報名“怒吼”兩個字也是梁雷親自題寫的。這期間, 梁老師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抗日斗爭中。他在一封給姚雪垠老師的信中豪邁地寫道:“我正在這里導演一幕戲,背景是荒山加荒山,伴奏是槍聲加炮聲,演員是雁門關外13縣的游擊隊員,演的是抗日健兒反擊日偽軍的武打戲,觀眾是四萬萬五千萬不愿作奴隸的中華兒女!它比歷史上楊家將鎮(zhèn)守邊關抗擊番邦更加熱鬧壯烈,更有意義?!庇终f :“天氣越過越冷,但我的血一天比一天熱了?!痹诹硪环庑爬锼老驳刂v到:“由于在斗爭中成長壯大起來的人民自衛(wèi)隊增多,我們已二次收復了平魯,收復了右玉,保衛(wèi)了偏關。在雁北各縣展開了大規(guī)模的游擊戰(zhàn),一直伸展到綏遠的清水河及殺虎口外……”
1938年2月25日,日偽軍2000余人進犯偏關。梁雷率各路游擊隊配合八路軍120 師警備六團開展游擊戰(zhàn),重創(chuàng)了日偽軍,打退了敵人的進犯。三天以后,惱羞成怒的日寇又調集坂垣師團一部,分兩路大軍壓境侵占了偏關縣城。梁雷和縣委、縣政府的干部一方面組織群眾疏散轉移,堅壁清野;一方面把游擊隊主力拉到偏關南山,堅持敵后游擊戰(zhàn)爭。
這一年的3月18日,該是偏關歷史、山西人民抗戰(zhàn)史上值得記載的日子。這天凌晨,由于叛徒的出賣,日寇派精銳部隊突襲梁雷所部的駐地柏家嘴村。當時游擊隊主力均被梁雷調遣在外,村里只有偏關縣直機關干部和少數(shù)警衛(wèi)戰(zhàn)士。戰(zhàn)斗來得那么突然,很多干部戰(zhàn)士還在睡夢中。槍響以后,梁雷迅速沖出屋門,指揮戰(zhàn)士抵抗已經進村的鬼子。在生死存亡千鈞一發(fā)之際,他一面指揮機關干部和群眾突圍,一面帶領少數(shù)戰(zhàn)士邊打邊退,斷后掩護。經過半個小時的激戰(zhàn),絕大多數(shù)干部戰(zhàn)士都安全沖出鬼子的包圍,順著山溝轉移了,而最后一個離開村莊的梁雷,因穿件黑色大衣目標顯著,被敵人密集的子彈擊中,倒在村外,鬼子立即喊叫著圍了上來。由叛徒漢奸指認,鬼子才知道這個滿身是血、雙目圓睜、緊握著打空了匣子槍的年輕人,就是他們聞名喪膽的八路軍偏關縣長,威震雁北的抗日游擊司令。當時梁雷尚未犧牲,只是滿身重傷倒地不起。殘暴的日本鬼子,立即用刺刀將他活活刺死,而后又毫無人性地用馬刀砍下梁雷的頭顱,帶回偏關,血淋淋地懸掛在南關的城門上……
群眾進出城門 , 無不低頭掩泣……
梁雷犧牲以后,雁北13縣的人民群眾悲憤萬分,紛紛參軍,誓為梁雷司令報仇雪恨。連當時擔任二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的閻錫山也公開發(fā)電國民政府行政院,表揚梁雷縣長英勇作戰(zhàn),壯烈殉國。偏關的群眾和游擊隊戰(zhàn)士幾次想把梁雷的頭顱搶回來,后被敵人發(fā)覺又急忙把它轉移到清水河縣,掛在那里的城頭上,以后幾經爭奪就不知下落了。
當?shù)厝罕娭坏煤鵁釡I把梁雷無頭的遺體安葬在柏家嘴村外的高地上,直到解放后才遷往縣城。
梁老師是1913年農歷正月初二日生,犧牲時年僅25歲。
1993年9月18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