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張 利香港大學新任校長馬斐森4月1日上任,成為41年來港大首名非華人校長。香港《星島日報》網(wǎng)站1日報道稱,馬斐森當天會見傳媒時,首先以廣東話發(fā)表講話,表示很高興能夠成為香港大學第15任校長,會努力與學生、老師、同事及校友一起邁向高峰。 馬斐森1959年出生于英國,1983年畢業(yè)于倫敦大學,其后在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并于2008年起擔任英國布里斯托大學醫(yī)科及牙科學院院長。他上任后一度令學院扭虧為盈。香港大學前任校長徐立之放棄續(xù)約后,港大用了兩年時間物色接班人,最后決定由馬斐森出任校長。 不過,這項任命在港大及香港社會引起不少爭議。由于馬斐森在香港缺少人脈及籌款經(jīng)驗,港大醫(yī)學院外科學系主任盧寵茂曾批他“無知、無能、無心”。香港媒體1日引述盧寵茂的話強調(diào),沒有計劃見馬斐森,至今對他的質疑仍然存在。 而香港大學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總監(jiān)陳婉瑩早前曾撰文對馬斐森提出5點質疑,質疑他對香港、亞洲事務一片空白、不懂中文等。但港大學生會會長梁麗幗則對馬斐森出任港大校長一職持開放態(tài)度,指校長要繼續(xù)維護港大的學術及言論自由。 有香港傳媒評論稱,香港多所大學近年都出現(xiàn)校長更替,其中嶺南大學、公開大學及香港大學的新校長人選先后引起爭議,令大學校長遴選演變成政治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