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敬國,李曉蕾
?
藥用皂莢嫁接育苗技術(shù)
康敬國,李曉蕾
(伊川縣林業(yè)局,河南 伊川 471300)
在生產(chǎn)中,由于大量使用實生苗建園,致使樹木品種雜亂,所產(chǎn)皂角刺大小不一,產(chǎn)量低,質(zhì)量差。為解決該問題,通過嫁接實驗和生產(chǎn)實踐,總結(jié)出了一套藥用皂莢嫁接育苗技術(shù),以期提高藥用皂莢的種植效益。
藥用皂角;嫁接;育苗
皂莢(Gleditsia sinensis Lam),又名皂角、皂針、皂莢刺、皂角莢、皂角針、天丁等,屬蘇木科皂莢屬植物。皂莢以干燥棘刺入藥,具有抗菌、消炎、免疫調(diào)節(jié)[1]、抗腫瘤[2]、抗凝血等功效,還可降低血脂,治療面部神經(jīng)麻痹、神經(jīng)性頭痛、三叉神經(jīng)痛等,在中醫(yī)藥中應(yīng)用廣泛。因其藥用價值高,市場上貨缺價高,豫西地區(qū)群眾大量栽植,發(fā)展前景廣闊。
目前,在生產(chǎn)上大量使用實生苗建園,樹木品種雜亂,所產(chǎn)皂角刺大小不一,產(chǎn)量低,質(zhì)量差。根據(jù)在伊川、嵩縣皂莢園的調(diào)查,8 a生的皂莢樹株均產(chǎn)刺量0.5 kg左右,而河南省林科院選育出的“碩刺”和“密刺”品種,8 a生單株產(chǎn)量分別達到了2.2 kg和2.4kg。在嵩縣、伊川市場上,優(yōu)質(zhì)大刺每公斤在130元以上,而質(zhì)量較差的小刺每公斤僅有40~50元,產(chǎn)量及價格差距懸殊。因此,普及推廣藥用皂莢優(yōu)良品種,是推動皂莢產(chǎn)業(yè)發(fā)展壯大的基礎(chǔ)。
砧木采用野皂莢或皂莢實生苗,一般采用生長量比較大的皂莢實生苗。
10月下旬,從生長健壯,發(fā)育良好,種子飽滿的30~100 a生壯齡母樹上采種。采收的果實曝曬后碾碎果莢,除去雜質(zhì),選擇粒大、無蟲、無病、無機械損傷的飽滿籽粒作種子,陰干后裝袋干藏。
1.2.1選地
苗圃地宜選擇土層深厚、肥沃、地勢平坦、排灌方便、交通條件較好的地方。
1.2.2整地
一般于冬天或早春整地,整地時每畝施入有機肥4 000~5 000 kg,為便于起苗和管理,可起壟播種,壟寬60 cm左右;亦可作床播種,苗床規(guī)格寬1.2 m,步道寬20~30 cm。
1.3.1播種時期
播種以春播為好,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為最佳播種期。
1.3.2種子處理
播種前5~7 d,將干藏的種子用90~100℃熱水浸泡1~2 d,使成熟度較低或種皮破損的種子先吸水膨脹,選出后進行催芽。將未膨脹的硬粒種子放入塑料盆中,加入濃硫酸,每50 kg種子需加入70%的硫酸2.5 kg,不斷翻動,處理時間約20~30 min,如發(fā)現(xiàn)有30%左右的皂莢種子種皮有細小的裂紋時,則應(yīng)馬上停止浸泡,倒出硫酸液,迅速用清水沖洗種子3~5遍。然后將種子放進大塑料盆中用燒開的水浸泡種子1~2 d,當大部分種充分吸水膨脹后,篩選出膨脹的種子,未膨脹的種子繼續(xù)用上述方法處理。
1.3.3催芽
選擇背風、向陽、不易積水的地方,挖一條寬40 cm、深30~40 cm的長方形淺槽,將充分膨脹的種子與干凈的濕沙混合后埋入淺槽中,上面覆土10~12 cm,略高于地面,防止積水,要經(jīng)常檢查,保持沙土濕潤。待種子露白發(fā)芽時,挑出播種。要發(fā)芽一批種植一批,不發(fā)芽的重新埋入崔芽,直至全部發(fā)芽。
1.3.4播種
播種前3~4 d苗床要灌透水,將催好芽的種子開溝條播,行距40 cm,株距8~15 cm,每畝播種量25~30 kg,播后覆土3~4 cm,保持土壤濕潤。
1.4.1間苗定苗
苗高10 cm左右時開始間苗、定苗,株距15~20 cm,不可過密,否則苗木纖細無法嫁接,以每畝保留8 000~12 000株為宜。
1.4.2中耕鋤草
皂莢幼苗出土后要及時進行松土除草。松土時宜淺不宜深,避免傷害苗木根系。一般苗期中耕除草3~4次。
1.4.3施肥
根據(jù)土壤養(yǎng)分狀況和樹種特性,合理選用肥料?;试诟貢r施用;追肥可結(jié)合中耕除草同時進行,追肥3~4次,前期以氮肥為主,后期以磷、鉀肥為主。
1.4.4排水灌溉
干旱時要及時灌溉,進入雨季后,注意排澇,以免積水導致根系腐爛死亡。
選用2012年河南省林科院選育的“碩刺”和“密刺”品種。或者在皂莢刺采收前到8~15 a生的豐產(chǎn)園觀察,選擇刺大且密、產(chǎn)量穩(wěn)定、樹勢強壯、無病蟲害的大樹作為母樹,并做好標記。
霜降后,從選好的母樹上剪取樹冠外圍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1 a生枝條做穗條,剪去棘刺,截成5~10 cm長的短節(jié),每節(jié)要有2~4個芽,用石臘封閉,埋入濕沙中備用。沙溫控制在-5~8℃,濕度以捏沙成團觸地即散為宜。
3.2.1嫁接時間
3月下旬至5月上旬均可,以砧木萌動后到展葉期為最佳時期。
3.2.2嫁接方法
劈接法:用修枝剪在砧木距地面15~20 cm處短截,清除棘刺,削平截口,用鋒利的切接刀在砧木中間劈開,深3 cm左右,將接穗下端削成3 cm左右的楔形切面,削面要平整光滑,將削好的接穗迅速插入砧木的切口,上部留0.5 cm的露白,對齊形成層,用塑料薄膜綁縛。
插皮接:將接穗削成長3~5 cm的削面,在對面削一個小削面形成楔形,接穗留2~3個芽,頂芽留在大削面對面。將砧木距地面15~20 cm較為光滑的地方短截,清除棘刺,削平截口,沿截口一側(cè)縱切,刀口長1.5~2 cm,深達木質(zhì)部,用嫁刀將兩邊的樹皮輕輕撬開,然后插入削好的接穗,長削面對著木質(zhì)部,上部留出0.5 cm的露白,用塑料薄膜綁縛。
據(jù)觀察,如接后天氣干旱,及時小水灌溉可顯著提高嫁接成活率。5~7月份視天氣情況適時灌溉,8月份以后隨著雨水增加,注意排澇。
嫁接后要及時除去萌蘗,促使嫁接部位愈合和接穗萌發(fā),接后10~15 d檢查,對未成活的及時補接。待接芽長到20 cm以上時,應(yīng)及時松綁,防止形成縊痕。
接穗發(fā)芽后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除草時應(yīng)謹慎操作,防止折斷接芽。
5~7月份以施氮肥為主,配合施用磷、鉀肥,8月份以后以施磷、鉀復合肥為主。追肥3~4次,可以結(jié)合中耕除草同時進行。
危害皂莢樹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立枯病、白粉病、褐斑病、煤污病等。在發(fā)病期間可噴施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等進行防治。
危害皂莢樹的害蟲主要有蚜蟲、鳳蝶、蚧蟲等,可在危害期噴灑敵敵畏1 200倍液或90%的敵百蟲500~800倍液防治。
2014-11-05
S 723.1
C
1003-2630(2014)04-0063-02
(責任編輯:王團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