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關誼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50014)
超長鉆孔灌注樁施工要點分析
呂關誼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450014)
分析了超長鉆孔灌注樁施工的技術要點、工藝流程、質量和安全控制措施,對超長鉆孔灌注樁應用的效益情況進行了分析,可以作為同類工程的借鑒。
超長;鉆孔灌注樁;技術要點;工藝流程;質量和安全控制;效益分析
超長鉆孔灌注樁是以鉆孔方法成孔、下鋼筋籠、灌注水下混凝土等工藝施工的基礎樁,其形似細長桿件,樁孔深度60 m以上,樁徑不小于800 mm。超長樁施工,既要保證成孔安全,又要保證樁孔形態(tài)(垂直度、孔徑、彎曲度等)、混凝土灌注等成樁質量,一般深度的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難以滿足上述要求。采用常規(guī)設備,通過控制泥漿性能和合理選擇鉆進技術參數(shù),提高成孔速度,有效地防止孔壁坍塌、縮徑,保持孔壁穩(wěn)定,可有效控制樁孔形態(tài),實現(xiàn)超長樁施工。
1.1 施工工藝流程
超長鉆孔灌注樁工藝流程為:放樣定位→鋪設軌道或基臺木→埋設護筒并檢驗樁位中心、測護筒標高→鉆機定位、調正、對中→泥漿制備、泵送泥漿→鉆進成孔→成孔完畢,一次清孔→驗孔→吊安鋼筋籠→下導管→二次循環(huán)清孔→混凝土灌注。
1.2 施工操作要點
1.2.1 現(xiàn)場準備
場地應基本平整,硬化堅實,不積水。在城市施工,宜鋪設10 cm厚的道渣,地面澆筑混凝土進行硬化處理。根據(jù)施工進度、排漿運輸條件及場地條件,設若干個儲漿池,儲漿池的設置應保證施工正常開展。
根據(jù)業(yè)主提供的測量基準點,使用全站儀或經(jīng)緯儀配50~100 m鋼卷尺引測樁位軸線,復核后進行樁位放樣。軸線定位用木樁加小鐵釘作標記,并在硬地面上彈出墨線。樁位定位用鋼筋作標記。
采用十字交叉法定位、校正護筒。以樁位為中心,以大于樁徑20 cm為直徑,劃一圓作邊界開挖至硬質土。護筒埋深不小于1.5 m,筒口應高出硬地坪10~20 cm,周邊用黏土填實,穩(wěn)固周正。護筒中心線與樁位中心允許偏差不大于20 mm。
1.2.2 成孔施工
超長樁樁位間距小于4 D(D為樁徑)時,應采取間隔跳打措施,或在鄰樁水下混凝土灌注完畢36 h后再成孔施工。施工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較好,對樁孔形態(tài)控制有可靠保證措施時,對樁孔施工間距及間隔時間可作調整。成孔過程應符合下要求:
1.2.2.1 樁孔深度控制
1)按設計樁長或設計要求的控制指標,嚴格控制鉆孔深度。
2)回轉鉆進時,鉆機的鉆具必須定長,按設計樁深單孔配備定長鉆具,根據(jù)軌道標高量準機高,計算、標明機上余尺。在更換鉆頭、鉆桿及終孔深度變化時,應重新計算、標明機上余尺。
3)沖擊鉆進時,按機臺平面標高計算孔深,并在鉆進過程中經(jīng)常用專用測繩準確量測深度,交接班時應做好移交工作。
1.2.2.2 保持樁孔垂直度
回轉鉆進時,除鉆機安裝穩(wěn)固、開孔時主動鉆桿軸線位于轉盤中心外,鉆進時每次加接鉆桿單根之前,必須檢查主動鉆桿軸線是否對中轉盤中心。沖擊鉆進時,在每次提升鉆頭或進行清孔替漿時,應檢查提升鋼絲繩在重力懸吊下,是否始終于樁孔中心軸線一致。若發(fā)現(xiàn)偏離,應及時調整樁機機臺或采取措施糾斜。
1.2.2.3 終孔控制
用尺丈量機上余尺,或用專用測繩量測,嚴格控制終孔深度,以滿足設計要求。進行一次清孔,逐步調整泥漿黏度達22~25 s,泥漿比重達1.30;間斷性上下緩緩活動鉆具、慢速回轉孔底鉆頭或低沖程提放沖擊鉆頭,破碎泥塊,排出巖屑,一次清孔結束應初測沉渣。終孔下鋼筋籠前,必要時可用樁孔檢測儀或孔規(guī)檢測樁徑與垂直度。若發(fā)現(xiàn)樁孔形態(tài)存在問題,應及時處理。
1.2.3 鋼筋籠制作及安裝
1)鋼筋進場按規(guī)定應有出廠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單,每捆鋼筋均應有標牌,進場應按爐罐(批)號及直徑分批驗收。鋼筋應經(jīng)原材料抽檢及焊接或機械連接試驗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2)鋼筋籠制作場地應平整,場地高差不大于1%。
3)鋼筋籠應在制作臺架上按設計圖紙加工成型,并設置扶正塊。
4)鋼筋籠分段制作后,應在加工場進行試拼裝,并做好標志。
5)鋼筋籠吊放時,鋼絲繩用“一”字鋼架撐開,鋼筋籠吊點主筋用“十”字鋼架撐住,防止籠徑變形。
6)按設計籠頂標高計算吊筋長度。吊筋吊環(huán)固定在鉆機基臺通孔兩側中心的吊鉤上,保證鋼筋籠居中和安裝標高。
1.2.4 灌注導管安裝
1)超長樁灌注水下混凝土,應盡量選用內徑較大的Ф250 mm~Ф280 mm導管。底管長度大于4 m,標準節(jié)長度為2.5 m,另選配0.5 m、1.0 m短導管。導管連接應平直可靠,密封性好。導管使用前應經(jīng)試壓后方可使用,試水壓力可取0.6~1.0 MPa。導管的壁厚、連接部位絲扣、內壁光潔應定期檢查,并作及時處理。
2)導管隔水塞。當灌注漏斗容積達不到初灌量要求時,應采用混凝土隔水塞;當使用預拌混凝土時,可采用球膽。
1.2.5 用導管進行二次清孔替漿
1)清孔替漿時,導管底端應下至孔底,并經(jīng)常上下輕緩活動導管,促進清孔替漿效果。
2)根據(jù)樁徑和樁深,二次清孔可采用正循環(huán)、泵吸反循環(huán)、氣舉反循環(huán)等方式進行。
1.2.6 二次清孔過程
1)二次清孔過程中,逐步稀釋泥漿,使泥漿黏度在22~25 s、比重不得大于1.25,保證含砂率不得大于8%。二次清孔替漿時間,視樁徑、樁深、原泥漿性能和孔底沉渣等情況而定。
2)二次清孔替漿結束以后,孔底沉渣厚度應符合設計或規(guī)范要求,并在30 min內灌注水下混凝土到達樁底。
1.2.7 水下混凝土灌注
1)水下混凝土灌注過程中,導管應始終埋在混凝土中,嚴禁將導管提出混凝土面。埋入深度除按規(guī)范要求執(zhí)行外,還應觀察孔口返漿情況。如果孔口不能自動返漿,說明導管已埋入太深,應適當拔除導管。
2)卸導管前,應用重錘測繩測量混凝土面位置,并根據(jù)混凝土灌注量計算,復核無誤方可卸管?;炷撩嫖恢秒x孔口深度大于40 m時,每次宜卸一節(jié)。
3)導管搗插方法
拔管時,用上拔1 m、下插0.5 m的方法逐漸升降導管搗插混凝土,使樁身混凝土密實和樁周混凝土飽滿。
4)防止鋼筋籠上浮
混凝土面接近鋼筋籠底端時,導管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應控制在2~3 m,并降低混凝土灌注速度。待混凝土面進入鋼筋籠1~2 m后,可適當提升導管。導管提升要平穩(wěn),避免出料沖擊過大或鉤掛鋼筋籠。
5)樁頂處理
當混凝土灌注達到設計樁頂標高時,應繼續(xù)灌注一定的超灌高度,一般超灌0.8~1.0 m,以保證設計樁頂標高以下的混凝土質量符合設計要求。
1.2.8 混凝土質量檢查
1)采用預拌混凝土時,應檢查預拌混凝土準用證、水下混凝土配合比、每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混凝土坍落度和初凝時間。
2)自攪拌混凝土的原材料(水泥、外加劑)應有質保書,粗細骨料應符合相應規(guī)范要求,并按批量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3)混凝土坍落度應控制在180~220 mm范圍。單樁混凝土用量小于25 m3的,每樁測定2次;大于25 m3的,每樁測定3次。采用預拌混凝土時,每車均必須測定。
4)每澆筑50 m3必須留置1組試塊,小于50 m3的樁,每根樁必須留置1組試塊。同組試塊應取自同車或同盤混凝土。試塊脫模后應標準養(yǎng)護28d送檢。試塊強度達不到規(guī)定要求時,可從樁身中取芯或采取非破損檢測方法進一步檢驗。
1.2.9 場地內泥漿處理
單根樁混凝土作業(yè)完畢,及時清理循環(huán)槽、池中渣土,廢漿用密封罐車及時外運排放。在含砂量較高的地層中,可使用除砂器和除泥器等措施凈化泥漿,實施文明施工。
嚴格按《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等現(xiàn)行國家和地方標準及設計圖紙要求施工。
1)鉆機及相關設備使用前必須經(jīng)鑒定合格。
2)鉆機外露傳動件均應安裝防護罩,塔梯和塔上工作臺應安裝穩(wěn)固。鉆機轉盤運轉期間,嚴禁工作人員跨越傳動軸。鉆機工作時,嚴禁緊固鉆機任何零件。
3)用副卷揚機加接鉆桿單根時,限重不超過副卷揚機的提升能力。超過時,應采用主卷揚機操作。
4)定期檢查鉆機主、副卷揚機和吊車的鋼絲繩、起重索具的磨損情況。如斷絲超過5%時,應及時更換。在一個擰結距內,6×19鋼絲繩折斷鋼絲12根,6×37鋼絲繩折斷鋼絲22根,應予更換。
1)解決了粉塵、泥漿現(xiàn)場污染問題,施工低噪聲污染、無擠土,對鄰近建(構)筑物及周圍環(huán)境影響小,有利文明施工。
2)在深軟土、砂卵石層等復雜工程地質條件下,可選擇基巖、高承載力的地層為持力層,為高承載力要求的深、長建(構)筑物基礎樁的施工提供了技術條件。
3)與預制樁、高強度預應力管樁相比,超長樁的單樁承載力大,不僅可適應不同樁深、樁徑、工程地質條件要求,而且施工過程中對周圍環(huán)境影響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