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蘇,陳南南,陳 璇,鄔文君
(連云港解放軍149醫(yī)院神經內科,江蘇連云港222042)
腦血管疾病近年來有逐漸增多的趨勢,特別是腦梗死發(fā)病比例明顯多于腦出血,我科近2年來收治腦腦梗死病中有近20%病人出現(xiàn)卒中后抑郁,現(xiàn)就腦梗死后抑郁的護理體會進行分析討論。
回顧性分析我院神經內科2011-07-01~2012-12-31住院的335例診斷腦梗死,男165例,女170例,均通過抑郁自評量表,分值≥30分者診斷腦梗死后抑郁[1],共診斷有66例占19.7%,年齡40~86歲,平均64.7歲;年齡40~59歲16例占24.2%,60~79歲47例占71.2%,80歲以上3例占4.6%;其中男22例,發(fā)病率13.3%(22/165),女44例,發(fā)病率25.9%(44/170),女性發(fā)病率明顯高于男性與文獻報道相一致[2]。
疾病診斷1~9種,平均3.6種,除腦梗死之外最多的疾病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冠心病及各種感染(副鼻竇、咽部扁桃體、肺部、泌尿系等)。
1~3種,主要是氟哌噻噸美利曲辛(黛力新)、氟西汀、帕羅西汀、鹽酸舍曲林、舒樂安定等。
5~61d,平均16.9d,住院1周以內有2例占3%,1~3周有46例占69.7%,>3周有18例占27.3%,出院后3~4周通過的電話隨訪,患者抑郁減輕,未發(fā)現(xiàn)病情惡化者。
2.1.1 針對病情恐懼方面:腦梗死患者容易出現(xiàn)肢體運動障礙,特別是對于優(yōu)勢肢體功能受損嚴重者(左利手或右利手),患者容易產生明顯的恐懼及不安情緒進而出現(xiàn)加重或誘發(fā)抑郁癥狀;對于這類患者的心理護理在新入接待時護理人員特別是責任護士應主動介紹病房環(huán)境、規(guī)章制度,根據患者年齡性別給予恰當的稱呼,協(xié)助患者送入病房取恰當舒適的體位,使患者及家屬消除陌生、恐懼感,讓患者對醫(yī)生護士產生信任,配合住院期間的治療[3]。
2.1.2 針對悲觀絕望心理:腦梗死在優(yōu)勢半球受損時容易出現(xiàn)失語、失用、失明、進食不能、二便異常等,患者極易產生悲觀絕望的心理,認為失去生活的價值及意義,有些在短期內出現(xiàn)厭世情節(jié),針對這類患者護士應該經常巡視病房,鼓勵患者說出其內心感受,向病人詳細介紹疾病的類型、分期及各個分期的治療效果,介紹與本病相關的其他治療效果好的病例,使病人增加疾病恢復的信心。
2.1.3 針對不良刺激方面,俗話說得好“一人中風,全家發(fā)瘋”這種情況不在少數,不少腦卒中患者家屬對于該病同樣缺少專業(yè)認識,也是沉浸在不安、焦躁等氣氛中,對于這類患者護理方面應該重點在減少刺激源方面做工作,建立良好的家庭及社會支持系統(tǒng),腦卒中急性期應該避免不良的情緒刺激,家屬避免在病人面前談論經濟費用的問題,這樣容易給患者增加思想負擔,特別是家庭經濟相對困難者這種情況尤其明顯,我們應該為患者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得到應有的關心和支持,及時了解患者的需要,維護和增強患者的自尊心及對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
2.2.1 疾病的相關知識宣教:患者缺乏腦卒中相關知識和不重視就診時間的問題非常顯著,首先讓患者了解腦卒中的先兆及臨床表現(xiàn),教會他們認識卒中的危險癥狀和體征,如一側肢體麻木,言語模糊,流涎等等,加強對腦梗死的分型和危險因素應該認識,告知患者盡早就醫(yī)對疾病預后的重要性,腦梗死如果能夠及時溶栓治療,可以大大減少殘障的發(fā)生。
2.2.2 飲食方面指導:向患者講解飲食與疾病的關系,指導病人選用低鹽、低膽固醇、適量碳水化合物、豐富的維生素飲食;少食奶油,蛋黃、動物內臟等食物,吞咽困難者應取坐位或頭高臥位緩慢進食,飲水有嗆咳患者應告知暫進食并給予鼻飼飲食,拋棄留置胃管對人有傷害的不正確想法,告知鼻飼飲食的優(yōu)缺點和必要性,特別是要對家屬也同時進行宣教。
2.2.3 用藥方面的指導:腦梗死急性期藥物大多是抗血小板、脫水降顱壓、擴血管營養(yǎng)神經等藥物治療,多采用靜脈輸液,患者家屬為方便照顧多要求采用癱瘓肢體輸液,其實癱瘓肢體采用輸液更易發(fā)生靜脈炎和滲漏,從而影響肢體功能恢復,所以應該指導患者采用健側肢體輸液。指導患者正確服用降壓藥和抗血小板聚集藥物,按時服用藥物的重要性及如何觀察抗血小板聚集藥物的副作用;告知焦慮抑郁與腦梗死及高血壓之間相互影響[5],服用抗焦慮藥物起效時間通常在7~10d,最大作用一般在2周左右,在服藥期間告知可能出現(xiàn)口干、頭暈等副作用屬正?,F(xiàn)象,無需特殊處理及停藥。
2.2.4 肢體功能康復訓練的指導:病情早期,肢體康復訓練必須與臨床治療同時進行,不能錯過最佳的康復時期,了解早期康復的重要性。治療一周后在康復理療師的指導患者進行站立和步行訓練,最大程度的減少殘障發(fā)生,盡可能的使患者能夠生活自理或回歸社會,這樣也能夠有效的減少抑郁的出現(xiàn)及減輕抑郁的程度。
總之通過回顧性分析,發(fā)現(xiàn)女性、腦梗死后肢體功能受損明顯、出現(xiàn)殘障、合并多種疾病、文化程度偏低等患者容易產生抑郁,對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進行良好的心理護理、健康宣教及行為干預等能夠有效的改善腦梗死后抑郁。
[1]于偉玲.卒中后抑郁發(fā)病狀況調查及護理干預[J].護理研究,2010,24(2):434 435
[2]張忠玲,王春華,林亞新,等.腦卒中后抑郁125例多因素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5,09(5):172 173
[3]王景,李永麗,梁玉華,等.腦血管病患者抑郁特點分析及護理[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5,28(4):82
[4]李蘊博,周英,劉玉榮,等.護理干預對青年腦卒中后抑郁病人抑郁心理及自理能力的影響的研究[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2,35(6):89 90
[5]張宇,魏廣寬,張秀艷,等.黛立新對腦卒中后抑郁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觀察[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12,3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