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西
(菏澤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菏澤274000)
后路釘棒系統(tǒng)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
李榮西
(菏澤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菏澤274000)
骨;損傷;釘棒系統(tǒng);胸腰椎骨折;內固定/外科手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后路釘棒內固定系統(tǒng)在治療胸腰椎骨折中得到良好的應用。2006年10月—2010年12月,我們采用脊柱釘棒內固定系統(tǒng)治療胸腰椎骨折32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胸腰椎骨折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齡24~68歲,平均40歲。致傷原因:車禍10例,高處墜落20例,重物壓砸傷2例。骨折部位:T1110例,T12 8例,L110例,L26例,L34例。其中單純壓縮骨折12例,爆裂骨折18例,骨折脫位2例。神經功能Frankel分級:A級8例,B級11例,C級9例,D級3例,E級1例。傷后至手術時間8 h~14 d,平均4 d。
1.2 方法腰硬聯(lián)合麻醉或全麻,俯臥位。取脊柱后正中入路,按照Weinstein解剖定位法確定進釘點,在傷椎上下各一個椎體的兩側椎弓根,置入合適長度的椎弓根螺釘(如跨椎體骨折,應在中間正常椎體上加置椎弓根螺釘),透視證實椎弓根螺釘的位置,確保螺釘在椎弓根內及合適長度。并結合術前查體及影像學檢查,將20例椎管明顯受累者同時行全椎板切除椎管減壓術。減壓完成,安裝預彎的連接棒,撐開復位并固定,安裝橫向連接桿。術后常規(guī)引流47~72 h,臥床6~12周。
32例患者術后復查X線片及CT顯示,傷椎椎體高度均恢復。突入椎管內骨塊均復位。不全癱患者神經功能Frankel標準,均有1.5級以上改善。隨訪6~24個月,平均18個月。骨折愈合良好,椎體高度無再丟失,無斷釘、斷棒及內固定松動現象。內固定取出時間9~16個月,無腰痛及椎體高度丟失。
胸腰椎骨折屬于多發(fā)性損傷,嚴重的胸腰椎骨折致殘率比較高。特別是爆裂性骨折,由于其穩(wěn)定性差,容易造成神經損傷,存在機械性不穩(wěn)定和神經性不穩(wěn)定。治療目的是恢復脊柱的穩(wěn)定性,解除脊髓神經的壓迫,減輕或避免脊髓的進一步損傷。手術減壓徹底,并能維持脊柱的穩(wěn)定性,仍是目前治療胸腰椎脊柱損傷合并脊髓損傷的良好措施。目前手術入路的選擇不一致,應根據脊柱損傷的類型、節(jié)段、致傷力作用的方向而定。前路、側前方和后路手術各有其可取與不足之處,難以用一種路徑解決各類病變。前路手術雖減壓徹底,但手術難度高、創(chuàng)傷大、出血多。后路椎弓根釘撐開復位內固定相對顯露較簡單、創(chuàng)傷小,可用局部麻醉,手術失血量較少,椎板切除后神經顯示清楚,被國內外許多學者所推薦[1.2]。后路后路釘棒系統(tǒng)撐開復位內固定相對顯露較簡單、創(chuàng)傷小,可用局部麻醉,手術失血量較少,椎板切除后神經顯示清楚。后路經椎弓根螺釘經后柱椎弓根直達椎體,兩側同時固定脊柱三柱,可實現三維固定,并有利于矯正脊柱的后凸畸形。其經椎弓根操作,器械不侵入椎管,不干擾脊髓和神經,相對安全。并同時能進行椎管探查,椎管側前方減壓、植骨等操作[3]。
通過后路釘棒內固定系統(tǒng)撐開復位,將受傷椎體的高度復位,并使脊柱前中柱穩(wěn)定,亦盡可能恢復椎管的容積、為脊髓神經功能的恢復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鄒德威等[4]認為,后路釘棒系統(tǒng)縱向撐開,使傷椎椎體高度恢復,同時后縱韌帶的伸展使骨折塊復位。對椎管明顯受累且伴有神經癥狀者,原則均需行椎管減壓。
治療及手術時機非常重要,脊髓損傷后24 h內處于急性期,則傷后6~8 h內是手術的最佳時機。但臨床上很難做到6~8 h內手術。有人認為,早期手術,可盡早使受壓的脊髓、神經解除壓迫,利于功能恢復。也有人認為,早期手術出血多、風險大,2~3 d后手術可降低風險。我們認為,手術時機主要取決于神經功能狀態(tài)及合并傷的嚴重程度,在能夠耐受手術的情況下盡早手術。術后應當嚴格在醫(yī)師指導下進行腰背肌功能鍛煉,不可過多、過早的腰部活動及負重,以防內固定松動、斷裂,而致內固定失效。
[1]Frantz LA.Isolated approach or isolated posterior approach in the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spine fracture[J].J Bone Joint Surg (Br),2004,86:296.
[2]沈宏生,平進忠,邱松.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7,22(10):856-857.
[3]賈連順.現代脊柱外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492.
[4]晁振宇.AF系統(tǒng)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48例體會[J].中醫(yī)正骨雜志,2008,20(6):47-48.
R683.2
A
1008-4118(2014)03-0055-02
10.3969/j.issn.1008-4118.2014.03.24
201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