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日報社 劉同斌
潛江鄧家新:農戶眼中的機插秧推廣“紅人”
潛江日報社 劉同斌
58歲的鄧家新是潛江市老新鎮(zhèn)田李村一組人,這幾年,老鄧儼然成為當?shù)剞r民眼中的紅人,作為科技示范戶,每到插秧和收割季節(jié),他家門庭若市,前來要求他幫忙育秧插秧收割的農戶絡繹不絕。
老鄧是老新鎮(zhèn)農業(yè)機械化合作社社員,他一直對農業(yè)機械化情有獨鐘,并一再對此琢磨。10多年前,老新鎮(zhèn)推廣機插秧試點時,老鄧第一個報名“試水”。經(jīng)過多年的摸索和技術培訓,老鄧掌握了一整套機插秧的育秧、插秧技術,并且技術日臻完善。老鄧自豪地告訴記者,自從他掌握了機插秧的技術后,他所在的一組已經(jīng)4~5年沒有一戶下過水育秧或旱育秧了,全部是機插秧。陪同采訪的老新農機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老新的機插秧就是從鄧家新家推廣開來的。
老鄧頭腦靈活,他幾年前購買了一臺價值7萬多元的聯(lián)合收割機,除了為自家收割外,主要為周邊村民提供有償服務,剛開始就收入可觀。近幾年,受河南等地收割機的沖擊,他的收割機業(yè)務收入大幅下降,但他立即轉變思路發(fā)展插秧機業(yè)務,并由租用插秧機到自己買插秧機。2013年他買了一臺小型的手扶插秧機,2014年春季又花11萬元買了一臺大型聯(lián)合插秧機,其中國家補貼了5萬多元,主要為周邊村民提供育秧、插秧一條龍服務。農戶把種子交給他,他負責育秧、插秧,包育、包插、包活,農戶只要負責秧苗后期管理就行了。育秧、插秧每畝(1hm2=15畝)收費200元,有的農戶圖簡便,種子也由老鄧提供,收費則為每畝300元,農戶不承擔育秧插秧過程中的風險。2013年,老鄧僅提供育秧和機械插秧就收入6萬多元,加上自己種的20多畝地的收入,老鄧一家收入10多萬元,這還不包括在外打工的女兒女婿的收入。
據(jù)了解,目前機插秧越來越受農民的歡迎。因為育秧和機械插秧技術成熟,老鄧在當?shù)孛曉絹碓巾?,目前,老鄧的育秧插秧業(yè)務普及老新鎮(zhèn)10多個村,甚至發(fā)展到了緊鄰老新鎮(zhèn)的監(jiān)利縣黃歇鎮(zhèn)的水府、劉廟等村。2014年上半年,老鄧為村民育秧、插秧面積達到了600余畝,收入達10多萬元。他一個人忙不過來,只能請人幫忙,他負責技術指導,后來見請他插秧的人越來越多,他干脆將部分業(yè)務介紹給了其它專業(yè)合作社。2014年他在老新鎮(zhèn)中心村為村民插秧時,圍觀的村民見機插秧方便、省事,秧苗整齊劃一,要求提前把2015年育秧插秧的費用給他,老鄧笑著應承下來。
老鄧告訴記者,“農業(yè)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現(xiàn)在許多農村家庭的青壯年勞動力在外打工,家里的承包地由年齡較大的老人耕種,他推廣的機械化育秧插秧技術正好解決了這部分家庭的難題,且推廣農業(yè)機械化逐步把農民從“臉朝黃土背朝天”的繁重勞作中解脫出來,因此越來越受到農民的歡迎。他預計,2015年他的機械育秧插秧生意會越來越紅火。
201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