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升起后,柔和的光線翻越吉克普林草原和敖包,投射到也曼特峰、美麗峰,落在禾木橋上。站在山上向遠處眺望,一幅完美的油畫掛在眼前:河流、森林以及木屋上的裊裊炊煙。新疆禾木就是如此美麗,讓人著迷。
在禾木村旁的森林中游玩,無意間發(fā)現(xiàn)一棟別致的小木屋,它由一根根經(jīng)過切割的樹木拼接而成,空隙間填滿了灰白物,用來防風(fēng)防潮。小屋的門敞開著,因為好奇,我站在門外向里面打望,卻是另一番景致。
制作酸奶和奶酒的大木桶以及皮囊擱在地上;紡線和炊具、大大小小的皮靴擠滿木架;墻上掛著冬衣和蒙古傳統(tǒng)服裝。正中間供奉著班禪和成吉思汗的畫像、上世紀70年代的毛主席絲絹畫,周圍還布滿了一位老人的照片。
這時,一位頭戴皮帽、留著羊角須的老人向我們走來。經(jīng)人介紹,得知這位老人叫舒開,圖瓦人,他精于木工,也是皮匠、鐵匠。老人性格倔強,加上語言不通,第一次交流并沒有熟絡(luò)。后來經(jīng)過我多次拜訪,有緣和他成了朋友。圖瓦人傳統(tǒng)的觀念里沒有商品買賣的觀念,這些年借助世界傳統(tǒng)滑雪起源地阿勒泰的名聲,作為傳統(tǒng)滑雪板制作技藝傳承人的舒開,遇到拜訪的人越來越多,鄉(xiāng)里也支持他家里做圖瓦用具展覽,出售一些工藝品。
老人用白樺樹皮制作的小桶極其精美輕巧,桶壁上不見任何切割粘合痕跡。制作時除了需要技巧,時機也很關(guān)鍵:只有7月吸足了水分的白樺樹,才能輕易將樹干截斷、褪出,取出完整的一個桶狀樹皮。在夏季牛奶充足的時候用來制作奶酒的木桶,一樣是一截粗壯的楊樹,從中間掏空削制成型。
我的一個朋友非常想擁有這樣一個小桶,借助他人翻譯,舒開告訴我這些東西是不賣的,如果非要的話可以再做一個給他。半月后再來,一個相似的小桶就出現(xiàn)了,后來他的兒媳婦根據(jù)大小來確定了價格,老人在木桶上寫了日期后就走了,并不參與到談價中。對于慕名而來的購買者和合影者,老人配合與否完全憑興趣,至于你要把這些孩子們從小穿的小皮靴、家里吃飯用的木碗木勺、制作酸奶和奶酒的皮具木桶都當(dāng)做商品,還要起一個好的店名的時候,已經(jīng)會錯了意。那些商品、商店,出了老人的門,沿著禾木河走上2公里,出了這片靜靜的森林,在游人嬉鬧的公路上比比皆是。(文?圖/張新民)
舒開的工藝品店/新疆布爾津縣禾木村原始森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