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福連,朱佩蘭,王美蘭
(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心內(nèi)科,浙江 溫州 325000)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是指累及右心室壁的心肌梗死,通常不會單獨發(fā)生,常合并左心室下壁及后壁心肌梗死。低血壓狀態(tài)是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常見的癥狀,是休克前期的表現(xiàn),嚴重患者可發(fā)生心源性休克,與死亡率密切相關。低血壓可造成冠狀動脈灌注壓明顯下降,血流減慢,血栓形成,導致嚴重后果。因此低血壓的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對減少并發(fā)癥,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筆者對2009年3月—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18例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低血壓的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討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低血壓的原因及護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8例,男13例,女5例,年齡54~86(69.5±15.5)歲,其中合并下壁心肌梗死 13 例,合并左心室正后壁、下壁心肌梗死4例,合并前壁、正后壁、下壁心肌梗死1例,無單純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
1.2 診斷標準 低血壓狀態(tài)是指收縮壓低于9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低于 60 mmHg,或收縮壓下降大于30~40 mmHg,無末梢循環(huán)障礙征象;若低血壓并有末梢循環(huán)障礙為休克狀態(tài),表現(xiàn)為意識淡漠、四肢濕冷、呼吸困難、冷汗和發(fā)紺,尿量<20 mL/h。本組18例低血壓者,血壓64~88/40~50 mmHg,1例發(fā)展為心源性休克。
1.3 結果 本組18例患者入院后均予低分子肝素、阿斯匹林、氯比格雷、他汀類等治療,出現(xiàn)低血壓后均予擴容治療,日輸液量500~1 000 mL,其中8例經(jīng)擴容治療后血壓仍低,予聯(lián)合升壓藥物治療;1例發(fā)展為心源性休克;3例伴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予臨時起搏器植入術,均在1周內(nèi)恢復正常心律,未行永久起搏器植入術。本組6例急診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10例低血壓糾正后,予冠狀動脈造影檢查,2例因高齡及經(jīng)濟原因,拒絕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經(jīng)積極搶救治療及精心護理后,17例好轉出院,1例冠狀動脈三支病變嚴重無法行經(jīng)皮冠狀動脈腔內(nèi)血管成形術,轉胸外科行冠脈搭橋術治療。
2.1 心臟泵血功能下降 由于右心室心肌梗死后,右心室順應性和收縮性下降使右心室排血量減少,從而經(jīng)肺循環(huán)到達左心室的血量下降,左心室充盈量下降,導致左心室排血量減少而出現(xiàn)血壓下降,嚴重時出現(xiàn)心源性休克。本組18例均出現(xiàn)低血壓,1例發(fā)展為心源性休克。
2.2 血容量不足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后,由于劇烈胸痛刺激及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導致惡心、嘔吐、胃納差、出汗等一系列癥狀,在攝食過少、補液不足、失液過多的情況下易造成血容量不足而引起低血壓。本組10例患者有胃納差,攝食過少,其中2例出現(xiàn)惡心、嘔吐癥狀。
2.3 嚴重緩慢型心律失常 由于竇房結和房室結的血液供應主要來自于右冠狀動脈,所以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易出現(xiàn)嚴重的心動過緩和房室傳導阻滯[1]。嚴重心動過緩可導致心排血量下降,心動過緩并發(fā)低血壓狀態(tài)比較多見,稱心動過緩—低血壓綜合征[2]。本組3例出現(xiàn)心動過緩伴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
2.4 藥物影響 右心室心肌梗死血流動力學不同于左心室心肌梗死,原則上禁用硝酸酯類、利尿劑和嗎啡[3],因為應用這幾類藥物,可使心臟前負荷降低,心排血量下降,使血壓繼續(xù)下降,加重心肌缺血,擴大梗死范圍。本組2例予硝酸甘油針0.2~0.5 μg/(kg·min)微泵注射,后因血壓顯著下降予減量停用。
3.1 血壓監(jiān)測 一般低血壓在急性心肌梗死4 h最明顯。血壓下降時間最早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72 h,75%患者發(fā)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 24~48 h[4]。護士應嚴密監(jiān)測血壓變化,監(jiān)護儀測血壓低時,注意排除干擾因素(如體位、袖帶松緊度等),勿過度依賴機器測量,應與手測血壓比較。對原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應特別注意,有時血壓值還在正常低限范圍內(nèi),但對于基礎血壓高的患者而言已經(jīng)是低血壓狀態(tài)。本組低血壓發(fā)生距起病時間24 h內(nèi)5例,24~48 h 13例。原伴有高血壓病史8例。
3.2 心率監(jiān)測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易發(fā)生房室傳導阻滯、竇性心動過緩,甚至室性停搏,危及生命,需密切觀察,備好除顫儀及搶救物品以備急用。用臨時起搏治療時,注意固定導管,防止移位,觀察有無起搏信號、起搏器工作的情況。本組3例心動過緩伴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患者,接受臨時起搏器植入術,均在1周內(nèi)恢復正常心律,未行永久起搏器植入術。
3.3 評估心功能,避免加重心臟負荷的因素 除密切監(jiān)測心率、血壓外,還嚴密觀察意識、面色、呼吸及頸靜脈充盈情況,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必要時監(jiān)測血液動力學變化,觀察中心靜脈壓,為評估心功能提供客觀資料。當出現(xiàn)意識障礙、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濕冷、心率加快、血壓下降,則提示心源性休克。本組3例予血液動力學監(jiān)測,1例發(fā)展為心源性休克。
患者第1周絕對臥床休息,做好生活護理;避免情緒波動,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大便通暢,減少用力排便,必要時給予通便藥物,使患者盡可能在穩(wěn)定的情況下接受治療和護理。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常有食欲減退,惡心、嘔吐癥狀,故應患者鼓勵進食清淡、易消化、無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勿進食過快,避免飽餐。當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時,可按醫(yī)囑予胃復安口服或肌內(nèi)注射等。
3.4 用藥護理
3.4.1 減量或停用引起低血壓藥物 靜脈注射硝酸甘油時,若出現(xiàn)低血壓或收縮壓下降大于30~40 mmHg,立即報告醫(yī)生,予減量或停用。在應用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時,要特別注意有無首劑低血壓效應,可引起嚴重不良后果[5]。本組2例予硝酸甘油微泵注射 0.2~0.5 μg/(kg·min), 后因血壓顯著下降予停用。本組5例予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治療,2例因低血壓予減量,3例予停用。
3.4.2 應用擴容藥物的觀察 補液治療時避免輸液過快,既要補充血容量,又要預防左心室前負荷過高并發(fā)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當血壓上升至收縮壓≥100 mmHg且相對穩(wěn)定時,減慢輸液速度,以血壓穩(wěn)定在正常低限范圍為目標。病情觀察時,警惕左心功能衰竭癥狀,如呼吸急促、咳嗽、心慌、心率增快、肺底濕啰音、咳粉紅色泡沫痰等,一旦發(fā)生,立即減慢輸液速度,遵醫(yī)囑使用速尿和擴血管藥物等。警惕心源性休克癥狀,如血壓持續(xù)不升伴面色蒼白、冷汗、尿少等。本組均予擴容治療,3例予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下補液,日輸液量500~1 000 mL;10例擴容治療后,血壓穩(wěn)定在90~105/55~65 mmHg;8例擴容治療后,血壓仍低,其中4例出現(xiàn)左心功能衰竭癥狀,1例心源性休克。
3.4.3 應用血管活性藥物的觀察 若給予輸液500~1 000 mL后,患者的低血壓狀態(tài)仍未改善,治療上會給予聯(lián)合應用正性肌力藥物和血管加壓素,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腎上腺素,微量泵注入,以維持有效的血流灌注。用該類藥時,根據(jù)血壓調(diào)整劑量;藥液用盡時,提前備好藥液,微泵殘余報警時即予更換,以免藥物注射間斷引起血壓驟降。本組8例經(jīng)擴容治療后血壓仍低,遵醫(yī)囑予多巴胺以5~8 μg/(kg·min)靜脈微泵注射;2 例聯(lián)合多巴酚丁胺 3~5 μg/(kg·min)靜脈微泵注射;1例予去甲腎上腺素0.1~0.6 μg/(kg·min)靜脈微泵注射,8 例血壓維持在 100~125/60~75 mmHg。
[1]Gumina R J,Murphy J G,Rihal C S,et al.Longterm Survival after Right Ventricular Infarction[J].Am J Cardiol,2006,98(12):1571-1573.
[2]蘭銀花.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壓35例臨床分析[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3,21(12):164-165.
[3]潘寶安,李永光,宋海濱.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臨床特點及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24(8):1686-1687.
[4]陳玉蘭,孫 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關低血壓原因及護理對策研究進展[J].吉林醫(yī)學,2009,30(22):2867-2869.
[5]Spinar J,Vitovec J,Pluhacek L,et al.First Dose Hypotension after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Captopril and Angiotensin II Blocker Losarta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Int J Cardiol,2000,75(2-3):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