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應春
(湖南城市學院文學院 湖南 益陽 413000)
中國從古至今一貫重視語言教育。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充分認識到了語言的功用與價值,因此也毫不例外地注重語言的教學與教育,這從他一系列言行活動及其與學生的交流對話中可以窺見一斑??鬃拥恼Z言教育具有鮮明的中國傳統(tǒng)特色,他的語言教育思想開中國語文正規(guī)教育之先河,對后代有著極其重大的啟示作用。
語言是什么?語言是組成人類社會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天賦能力和習得機制。從結構上說,它是一套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tǒng);從功能上說,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思維工具和認知工具,它是人類文化的載體和信息的載體。
人類社會離不開語言,語言不能脫離開社會??鬃釉趯θ伺c社會、對歷史與未來的俯仰觀察時,就不可能不對語言和語言行為進行觀察,他提出的各種思想就不能不很大程度上體現在他的語言和語言行為的主張與規(guī)范上。語言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孔子意識到了語言的巨大功用與價值。因此,在孔子心中,語言具有無比神圣的地位。
孔子對語言懷著一種敬畏的心理,他研究語言,并不是從語言本體上去分析語言本身的構成成分,分析語言本身的結構規(guī)律;他研究語言,主要是從宏觀上研究語言的運用,研究言語活動與社會倫理道德的關系,研究言語行為與社會實踐的關系,研究言語活動與言語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孔子研究語言,是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孔子的語言思想實際上就是他的政治倫理思想;孔子重視語言教育,目的是教會人們怎樣說話,怎樣使言語行為符合儒家倡導的仁學思想,怎樣使言語行為符合儒家倡導的倫理道德標準“仁義禮智信”。
孔子關于語言的功用與價值做過幾次著名的論斷,魯定公曾經和孔子探討語言的問題,孔子肯定了定公的疑慮,他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保ㄕ撜Z·子路)他認為治理國家,對為政者來說,遣詞用語必當謹慎。因為言語有安邦定國的功能,特別是統(tǒng)治者的一言一行關系到國家的興盛和社會的安定。孔子非常憎惡強嘴利舌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會敗壞道德,更有甚者可以顛覆國家,他說過,“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保ㄕ撜Z·衛(wèi)靈公)“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家邦者?!保ㄕ撜Z·陽貨)語言無小事,孔子的后繼者荀子則更為明確地指出“言有召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荀子對語言的重視與孔子如出一轍,強調了慎言謹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孔子還認為通過言之得失,也可以知人之得失,他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保ㄕ撜Z·堯曰)
語言在孔子心目中有如此高的地位和作用,這就是他不得不重視語言教育的原因了??鬃映R跃幼跃?,而君子是有德之人,有德之人上事君,下使民,居官交游,都必須會說話,孔子說“有德者必有言”(論語·憲問),因此孔子不但注意自己會說話,而且還要教會學生懂得如何說話。
在孔子的語言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著多種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1.開設專門的語言課程
孔子以前,學在官府?!蹲髠鳌吩涊d鄭國有鄉(xiāng)校,但也只有大夫以上的人及他們的子弟才能入學。私人設立學校,開門招生,學費比較低廉,孔子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論語·述而),自古以至春秋,孔子恐怕是為數不多的人之一。孔子興辦私學,開設四門功課,后人稱為孔門四科,《論語·先進》記載:“子曰:‘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滦校侯仠Y、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笨梢娍鬃咏倘烁饕蚱洳牛譃榈滦?、言語、政事、文學四科,各門功課都有比較出色的弟子。
孔子將言語能力的培養(yǎng)與德行、政事、文學并提,單獨開設科目,足見言語在其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鬃娱_設語言課,他從口語、辭令、品德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言語能力,并配合其他功課的學習,為弟子步入社會從事政治、從事教學、從事經濟活動、從事其他職業(yè)活動等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孔子言語課教育教學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鬃訉⒀哉Z能力的提高作為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目標,精心培養(yǎng)出了宰我、子貢等一批能言善辯的姣姣者,其影響相當深遠。
2.選擇正確的語言教材
孔子私設學校,廣收門徒,他教學所使用的教材主要為后世所稱的“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而在“言語”一科的教學中,孔子特別重視《詩》的言語價值和教化功能,他認為《詩》是最好的語言教材,舍此別無他,他說:“不學《詩》,無以言?!保ㄕ撜Z·季氏)這就向學生明確提出了“不學習《詩》,就不會說話”的觀點。
孔子為什么要選取《詩》做語言教材?首先與《詩》本身的性質有關?!对姟芳础对娊洝罚对娊洝肥侵袊谝徊吭姼杩偧?,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对姟贩帧讹L》、《雅》、《頌》三個部分,都是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至少作為學習文化知識的教科書,便于誦讀記憶,因此特別受到孔子的重視。其次的原因正如他自己所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保ㄕ撜Z·陽貨)孔子認為《詩》有多種用途,可以借詩句作為說話的由頭或者做比喻,可以拿詩做尺度來考察現實生活,可以在群體討論時引詩來作為判斷是非的根據,可以對時政表示不滿和規(guī)勸,并且全都可用來事父事君。而熟悉更多的動植物的名稱既是生活的需要,也是說話掌握更多詞匯的需要。再次的原因是用《詩》做教材,一舉多得,除了作語言教科書外,還可做常識教科書、修身教科書、政治教科書等,春秋時代的外交應酬和談判,還多半背誦詩篇來代替語言,所以《詩》還是外交人才用來學習外交辭令的必讀書。
3.選擇正確的教學語言
春秋時代,王室衰微,諸侯割據,各國語言并沒有統(tǒng)一,而當時較為通行的語言便是“雅言”。“雅”,“?!钡囊馑?,“雅言”相當于現在的普通話。據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雅言”主要是以周朝國都豐鎬地區(qū)的語音為標準,以豐鎬地方語言為基礎方言?!墩撜Z·述而》記載:“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這可以表明孔子平時用山東魯地方的家鄉(xiāng)方言說話,而在讀《詩》、《書》和贊禮時就用雅言。
孔子興辦教育,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都來自全國各地,如果用家鄉(xiāng)話教學肯定是行不通的,只有用通用語“雅言”,才有助于教學的成功實現。并且,孔子崇尚“禮”的思想也會使他傾向于選擇占統(tǒng)治地位的京都地區(qū)的語言作為交際語言和教學語言。因此“雅言”既是教學語言,同時更是目標學習語言。
4.躬行示范與直接說教
《論語》中有很多篇章記載了孔子日常生活與實際教學中有關的言語活動,在語言教育方面,孔子側重躬行示范和言傳身教,他的一言一行都起表率和模范作用?!墩撜Z·子罕》:“子罕言利與命與仁?!薄墩撜Z·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睆囊陨险Z錄中可以看出,孔子很少談到功利,但贊許命運、仁德;孔子也不談論怪異、勇力、叛亂和鬼神的事情。這說明孔子言行上嚴格要求自己,于無聲的教育中使學生潛移默化。
《論語》中多處記載了孔子在各種活動和場所中的言語行為的表現方式,這也是一種無言之教,學生心領神會。“孔子于鄉(xiāng)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而?!保ㄕ撜Z·鄉(xiāng)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唁唁如也。君子,椒錯如也,與與如也?!薄叭牍T,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攫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翼如也,復其位,椒措如也?!保ㄕ撜Z·鄉(xiāng)黨)孔子在不同的場合或者面對不同的對象時都會采用不同的言語態(tài)度,這是以身示范,教育學生說話要得體,言語行為要適合一定的對象和語境。
除了以身示范外,孔子也注意直接說教,孔子側重于言與德、言與行等的關系,直接向學生宣教,告訴學生關于語言使用和注意的方面,比如,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論語·里仁)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論語·里仁)直接宣教,是古今中外教育教學的一種基本方法??鬃佑捎谥苯有?,至今給后人留下了許多至理名言。
5.按照學生不同的特點,實行因材施教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在歷史上是非常有影響的。他能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而施以不同的教學方法,在有關語言的教育上,也莫不如是。孔子有個學生叫司馬牛,性格急躁,多言,喜歡亂發(fā)議論?!墩撜Z·顏淵》中記錄了司馬牛有次向孔子請教“仁”的情況:“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讱乎?’”孔子針對司馬牛語言使用方面的特點,對他進行勸誡,告訴他要做一個有仁德的人,語言上就要謹慎。
《論語·陽貨》里還記錄了這樣一段對話,“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子貢是言語科目里面最優(yōu)秀的學生,所謂孔門十哲之一。但子貢常以言語來觀察圣人,而并不知曉圣人話語真正的妙道精義,因此孔子針對子貢“徒得其言,而不得其所以言”的情況,“故夫子發(fā)此以警之”。[1]“無言”思想也是孔子“慎言”思想的一部分,孔子主張“不言之教”。正如天地四時運行交替,于是百物生長發(fā)育,天并沒有說什么,作為圣人的孔子自然無須多言,人在做,天在看,道理自明。而子貢口才雖好,但有著商人本性的他重財輕禮、不信命運,并且過分依仗自己的利口巧辭,替孔子作過多的宣傳,難怪孔子以“天何言哉”開示他。
子路是孔門政事科的優(yōu)秀生,但其缺點是過于講忠信,過于有聞必行,比較機械,因此經常受到孔子的批評教育??鬃釉鴮ψ勇氛f:“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笨鬃俞槍ψ勇肥谭顏y人倫而拒父親的衛(wèi)國君主輒的情況,提出了語言觀上以“正名”為先的著名觀點。
孔子辦學,理想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是“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論語·雍也)孔子的語言教育教學自然要圍繞這個軸心旋轉。為了造就文質彬彬的君子,“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論語·述而)“孔子四教”不同于“孔子四科”,“孔子四教”是貫徹每一門科目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四個方面的具體內容。因此孔子言語一科的教學中,“文行忠信”四個方面都包括進去了。
1.語言的“文教”方面:孔子教育學生“不學詩,無以言”,因此首先主張施行以傳授詩、書、禮、樂為主的“文教”。這是學習言語一科的基礎。學語言需要一定的文化基礎,需要學習一定的教材范本,除詩之外,書、禮、樂都是很好的輔助教材。
2.語言的“行教”方面:“行”是躬行,實指修身??鬃咏逃龑W生“言忠信,行篤恭”。(論語·衛(wèi)靈公)他認為只有言語忠誠老實,行為忠厚嚴肅,才能站穩(wěn)腳跟,才能行遍天下。言與行有著必然內在聯系,在言與行的關系上,孔子更重視行。他給后人留下來了許多有益的格言:“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先行其言,而后行之”(論語·為政),“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論語·憲問),“君子恥其言過其行”(論語·憲問),“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論語·里仁),“多聞闕疑,慎言其馀,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論語·為政)等等。
3.語言的“忠、信”二教方面:二者實際上主要是指“言”,即向學生傳授言語本身規(guī)范和標準方面的知識。孔子之所以重視言語教育,是因為認為“有德者必有言”。有仁德的人稱為君子,因而“行君子之言”是做人的最高標準。
言語方面怎樣做到符合君子的標準呢?這就提到了語言的倫理道德問題,孔子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議。①孔子提倡訥言,反對巧言,如孔子說過,“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巧言令色,鮮也仁”(學而),“巧言亂德”(論語·衛(wèi)靈公)。②孔子教育學生言而有信,如孔子這樣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論語·為政)“言必信,行必果?!保ㄕ撜Z·子路)③“言必及義,言必有中”,孔子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論語·衛(wèi)靈公)“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保ㄕ撜Z·先進)
4.語言得體觀的教育:言語要得體恰當,這是言語交際的基本要求??鬃釉谶@方面躬行示范也好,直接說教也好,總之提出了許多很好的意見,直到今天也永遠不會過時??鬃訌难哉Z內容、言語態(tài)度、言語方式、言語風格等方面對怎樣做到言語得體都做了具體而詳細的指導教育。
語言除了口頭語言,還有書面語言,孔子較早注意到了書面語的修辭問題??鬃诱f“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就是說言辭沒有文采,是不會流傳久遠的??鬃咏逃龑W生應充分認識文辭在外交上的作用??鬃邮峙宸⒏叨仍u價鄭國著名政治家子產出色的外交辭令,他還專門向學生談到過子產主持鄭國起草外交辭令的事,“子曰:為命,裨諶草創(chuàng)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保ㄕ撜Z·憲問)從語錄中可看出那時文件的起草、修飾、討論、潤色都有專人負責?!皾櫳敝f,可能就是孔子最早提出來的,以后歷朝歷代都越發(fā)重視語言的修辭問題。
人們日常學習、工作、生活都離不開語言,掌握語言這一基本的交際思維認知工具,無疑對每一個人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語言雖然是人類所獨有,是先天賦予人類的一項基本能力,但學會語言、掌握語言、用好語言則是后天努力的結果。因此,一個社會要進步,語言要發(fā)揮積極的作用,語言教育不可或缺??鬃釉谒幍臅r代就認識到了語言教育的重要性,難能可貴的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語言教育教學思想,這些思想無疑對當代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作用。
1.語言教育應與文化知識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緊密結合。沒有文化知識,縱然口才再好,也是言之無物,夸夸其談而已;沒有思想,道德品質低下,縱然花言巧語,也是言不由衷,徒有其表而已。因此現代進行語言教育的同時必須加強文化知識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2.語言教育應加強實踐能力、實干精神的培養(yǎng)??鬃釉u自己說:“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保ㄕ撜Z·述而)孔子承認自己提倡的躬行,連自己也做不到,實際上他是自謙,從而勉勵學生爭取說到做到,加強實踐。
3.語言教育應樹立正確的言行觀,制定有效的言行標準和規(guī)范。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言語行為方面,應該制定一定的標準和規(guī)范。在當前精神文明建設中要重點強調語言文明,提倡使用得體語言、和諧語言、規(guī)范語言。
4.根據言行應全面了解和評價學生??鬃雨P于“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于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論語·為政)的論述直到今天還是大有參考價值的。
[1]朱熹.四書集注[M].長沙:岳麓書社出版社,1987:262.
[2]于根元等.語言哲學對話[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179.
[3]蔡尚思.孔子思想體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282-285.
[4]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5]鐘志平,胡艷云.孔子的言語得體觀[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8):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