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范恒菊,陳家寶
(十堰市竹山縣人民醫(yī)院,湖北 竹山 442200)
隨著臨床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這些藥物同時也成為一柄雙刃劍,促使大量病原菌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耐藥性,成為醫(yī)院感染和臨床治療的一大難題,為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減少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對我院送檢的332例外科感染分離出的170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藥率進行細菌統(tǒng)計學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標本來源 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普外、骨外、腦外送檢的住院患者標本,包括穿刺液、傷口分泌物、引流液、膿液、膽汁、痰液等共332例。
1.2 培養(yǎng)鑒定 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1]中細菌檢驗常規(guī)操作,對標本進行細菌分離、鑒定。
1.3 抗菌藥物敏感試驗 采用紙片瓊脂擴散法對臨床常用的16種抗菌藥物進行藥敏試驗,同時用頭孢西丁檢測葡萄球菌是否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菌株,以衛(wèi)生部質控菌株進行質控。判定標準參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協(xié)會(CLSI2011年版)??咕幬锼幟艏埰捎煤贾萏旌臀⑸镌噭┕井a(chǎn)品。
2.1 病原菌種類 從332例標本中分離出病原菌170株,革蘭陰性桿菌199株(60%),革蘭陽性球菌133株(40%),其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為26.4%,其次為大腸埃希菌21.7%、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11.7%、不動桿菌8.2%、銅綠假單胞菌7.0%、腸球菌4.1%,其他細菌占20.5%。
2.2 主要病原菌的分布 痰液、膽汁標本中分離的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在膿液、傷口分泌物標本中以革蘭陽性球菌為主。具體分布見表1。
表1 170例病原菌種類及分布情況(株)
2.3 主要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藥敏試驗結果表明,170株病原菌對我院的21種抗菌藥物存在不同的耐藥性,見表2。
2.4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篩選 從44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中篩選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31株,占75%;從20株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中篩選出12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MRS-CN),占 60%。
表2 主要病原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根據(jù)本資料分析表明,我院外科感染病人病原菌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60%),其次是革蘭陽性球菌(40%)。痰液、膽汁標本中分離的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如大腸埃希菌、不動桿菌、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在膿液、傷口分泌物中以革蘭陽性球菌為主,如金葡菌、凝固酶金葡菌、腸球菌等。與有關文獻相似[2-4]。
本資料顯示金黃色葡萄球菌對臨床常用抗菌藥物如青霉素G、紅霉素、慶大霉素、環(huán)丙沙星、苯唑西林、四環(huán)素等有較高的耐藥率,對替考拉寧、氯霉素、復方新諾明有較好的敏感性。另外,從44株金黃色葡萄球菌中篩選出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31株(75%);從20株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中篩選出12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MRS-CN)(60%)。葡萄球菌在臨床標本中陽性率不斷增加,廣譜及超廣譜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廣泛應用使MRS增加更加明顯,無疑給臨床增加了治療難度。因此,臨床必須依據(jù)藥敏報告合理選用抗生素。
綜上所述,由于抗菌藥物的應用,細菌的耐藥性也不斷增高,給臨床治療帶來了很大困難,也容易造成醫(yī)院感染的發(fā)生,因此,醫(yī)院內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就顯得尤為重要。臨床醫(yī)生必須根據(jù)實驗室藥敏報告來合理選用抗菌藥物,盡量減少經(jīng)驗用藥。同時實驗室應加強耐藥菌株的實時監(jiān)測,定期向臨床和醫(yī)院感控辦通報耐藥情況,以達到防止耐藥菌株的產(chǎn)生和擴散。
[1]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第 3版)東南大學出版社755-869.
[2]芮勇宇,耿穗娜,王前,等.臨床分離4364株細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藥性變遷分析[J].熱帶醫(yī)學雜志,2007,7(3):250-253.
[3]蔣彬.我院2005-2007年常見細菌分離與藥敏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08,26(4):458-459.
[4]胡雪飛,廖晚珍,孫愛娣,等.臨床分離主要病原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藥性監(jiān)測[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0,28(6):55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