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敏,馬 莉,曹樹軍,張 銀,郭麗敏
(北京市大興區(qū)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北京 102699)
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冠心病)心絞痛是指由于脂質(zhì)代謝異常,使血液中的脂質(zhì)沉著在原本光滑的動脈內(nèi)膜上,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病變,這些粥樣斑塊漸漸增多造成動脈腔狹窄,使血流受阻,導致心臟缺血,產(chǎn)生心絞痛。冠心病的治療基礎是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提高血供。本研究采用血府逐瘀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150例患者系大興區(qū)人民醫(yī)院心內(nèi)科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西醫(yī)診斷依據(jù)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xié)會WHO臨床命名標準化聯(lián)合專題組制訂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1],中醫(yī)診斷依據(jù)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制訂的《中藥醫(yī)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所有患者在進入研究前1個月內(nèi)未服用任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藥物,無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排除過敏體質(zhì)、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惡性腫瘤、免疫系統(tǒng)障礙及嚴重感染等疾病。150例患者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聯(lián)合中藥組和西藥對照組,聯(lián)合中藥組75例,男41例、女34例,年齡39~76(58.6±9.3)歲,病程7個月至13年,平均(4.72±2.11)年,穩(wěn)定型心絞痛38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37例;西藥組75例,男43例、女32例,年齡36~74(58.0±9.7)歲,病程9個月至12年,平均(4.58±2.02)年,穩(wěn)定型心絞痛40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35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和心絞痛類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利尿劑、調(diào)脂藥和降糖藥物對癥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癥,心絞痛發(fā)作時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并記錄用量。聯(lián)合中藥組在西藥治療基礎上給予血府逐瘀膠囊(國藥準字Z12020223,天津宏仁堂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規(guī)格0.4 g/粒,批號20090103),口服,6粒/次,每日2次,連續(xù)使用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1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價。治療期間兩組均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如禁煙酒、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注意休息等。
1.2.2觀察指標 評價治療前后兩組的血液流變學指標,包括全血高切黏度(high blood viscosity,η高)、全血低切黏度(low blood viscosity,η低)、血細胞比容(hematokrit,Hct)、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ib)。全自動生化儀器檢測治療前后的血脂改變情況,血脂譜包括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HDL-C)。
1.2.3心絞痛療效評價標準 依據(jù)2002年《冠心病、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3]相關療效標準進行評價。①顯效:心絞痛發(fā)作消失,或消失次數(shù)>90%,硝酸甘油消耗量減少>90%;②有效: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50%~90%,硝酸甘油消耗量減少50%~90%;③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傆行?顯效+有效。
1.2.4心電圖評價缺血性改變的療效 心電圖評價依據(jù)《臨床常見疾病診療標準》[4]。①顯效:缺血性ST段恢復正常;②有效:ST段回升0.05 mV,或T波變淺>50%,或T波由平坦變?yōu)橹绷ⅲ虎蹮o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傆行?顯效+有效。
2.1兩組心絞痛療效比較 聯(lián)合中藥組有2例未完成本研究,1例轉院、1例未按要求服用研究藥物;西藥組有1例轉院而剔除研究。結果兩組分別有73例和74例可進行療效評價。兩組患者心絞痛的療效經(jīng)秩和檢驗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051,P=0.040)(表1)。
2.2兩組心電圖情況 治療后聯(lián)合中藥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西藥組患者,心電圖恢復的情況聯(lián)合中藥組顯著優(yōu)于西藥組,經(jīng)秩和檢驗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2.413,P=0.016)(表2)。
2.3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改變情況 治療后兩組的血脂譜(TC、TG、LDL-C、HDL-C)與治療前比較均有顯著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TC、TG、LDL-C、HDL-C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TC、TG、LDL-C、HDL-C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2.4兩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改變情況 治療后兩組的血液流變學指標(η高、η低、Hct、Fib)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η高、η低、Hct、Fib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聯(lián)合中藥組的η高、η低、Hct、Fib指標均低于西藥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4)。
表1 兩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心絞痛療效的比較 [例(%)]
表2 心電圖評價兩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療效比較 [例(%)]
表3 兩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治療前后血脂改變情況的比較 (mmol/L)
TC:總膽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HDL-C:高密度脂蛋白
表4 兩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改變情況的比較
η高:全血高切黏度;η低:全血低切黏度;Hct:血細胞比容;Fib:纖維蛋白原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是冠心病心絞痛的病理基礎[5-7]?;颊叩闹|(zhì)代謝異常,血液中過剩的脂質(zhì)沉著在原本光滑的動脈內(nèi)膜上,一些類似粥樣的脂類物質(zhì)堆積而成白色斑塊,即動脈粥樣硬化病變[8],這些斑塊漸漸增多造成動脈腔狹窄,使血流受阻,導致心臟缺血,產(chǎn)生心絞痛[9]。我國進行的一項隊列研究證實,TC或LDL-C升高是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并且研究顯示TC從3.63 mmol/L開始,隨著其水平的增加,各類型的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發(fā)生危險增加[10]。TG水平增高,一般代表極低密度脂蛋白殘粒增多,可能具有直接導致動脈粥樣硬化作用,研究顯示,TG升高是心肌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并且冠心病的死亡危險與TG水平呈線性相關,該資料還顯示TG升高同時伴LDL-C升高或HDL-C降低對冠心病具有協(xié)同作用[11]。此外,血脂代謝異常的直接影響是導致血液黏度增高,引起血液流變學指標異常,影響血液循環(huán),造成血和氧供應障礙[12]。
冠心病心絞痛屬于祖國醫(yī)學的“胸痹”范疇,其病機為氣血失調(diào)、血脈痹阻不通,因此,可采用行氣活血祛瘀的中藥進行治療。血府逐瘀膠囊由桃仁、紅花、赤芍、川芎、枳殼、柴胡、桔梗、當歸、地黃、牛膝和甘草組成,其中桃仁和紅花為君藥,活血化瘀;川芎、當歸增強君藥的療效,牛膝祛瘀通絡,為臣藥;赤芍、枳殼、柴胡、桔梗、地黃為佐藥,開胸、疏肝、解郁、清熱;甘草為使藥,調(diào)和諸藥[13]。全方共奏行氣活血、清熱祛瘀、疏肝解郁之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傳統(tǒng)硝酸甘油治療心絞痛及對癥治療的基礎上,額外給予血府逐瘀膠囊,患者的血脂譜,如TC、TG和LDL-C的降低程度更為顯著,HDL-C升高更明顯,與西藥組比較差異顯著,表明血府逐瘀膠囊能調(diào)節(jié)冠心病心絞痛的血脂。隨著血脂的改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也得到了明顯改善,η高、η低、Hct和Fib都顯著降低,改善了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有效阻止了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和血栓的形成。1個療程后,聯(lián)合中藥組的心絞痛評價和心電圖評價均高于西藥組,差異顯著。
綜上所述,血府逐瘀膠囊可明顯糾正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血脂異常,改善血液流變學指標,促進血液循環(huán),有效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和血栓的形成,從而提高臨床療效,改善預后。
[1] 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xié)會WHO臨床命名標準化聯(lián)合專題組.《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1981,9(1):75.
[2]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33-36.
[3]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冠心病、心絞痛診斷和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10(3):20.
[4] 陶天遵.臨床常見疾病診療標準[M].3版.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2003:24-26.
[5] 趙力,韓清華.血清膽紅素、尿酸及血脂與冠心病患者冠脈狹窄程度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3):273-275.
[6] 王彥.血瘀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概況[J].中醫(yī)雜志,2012,53(7):613-616.
[7] 鄭國華,諶海英,褚劍鋒,等.血府逐瘀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tǒng)評價[J].中醫(yī)雜志,2012,53(2):117-121.
[8] 邢偉,李天亮.胸主動脈和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冠心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8):929-930.
[9] 劉浩,王晶瑩,高申,等.冠心病患者血脂、纖維蛋白原和血清脂蛋白(a)的檢測及臨床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3):503-504.
[10] 李瑩,陳志紅,周北凡,等.血脂和脂蛋白水平對我國中年人群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預測作用[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4,32(7):643-647.
[11] 秦佳宏,楚天舒.高三酰甘油-腰圍表型對冠心病發(fā)病的預測價值[J].醫(yī)學綜述,2011,17(3):410-412.
[12] 閔碧秋,宋曉.丹紅注射液對冠心病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14(5):195-196.
[13] 衣春光,張守琳.血府逐瘀膠囊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觀察[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27(2):24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