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亞明
描寫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動作,以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品質(zhì)、身份、地位、處境、狀態(tài)等,叫動作描寫。動作描寫是表現(xiàn)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成功描寫了人物的動作,可以使作者筆下的人物成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可以使人物形象真正“站”立起來。
一、 運(yùn)用動作描寫,刻畫人物心理活動
連用動詞,就是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動作一一進(jìn)行敘述,從而寫出人物心理活動的進(jìn)程,這樣,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動作寫具體了。如:
她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那就趕緊準(zhǔn)備準(zhǔn)備?!?/p>
……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邊,絮絮叨叨地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仿膳,你小時候最愛吃那兒的豌豆黃兒。還記得那回我?guī)闳ケ焙??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
(史鐵生《秋天的懷念》)
“高興得一會兒坐下,一會兒站起”是動作描寫,這里連用了“坐”和“站”兩個動詞,寫出了母親對兒子同意去北??椿?,漸漸從自暴自棄中脫離出來感到格外高興。
緊接著,母親回憶起“我”小時候的故事并把它講給“我”聽,這里連用了“笑”、“坐”和“說”三個動詞,目的是為了讓“我”感到童年時的幸福,從而忘卻眼前的苦惱。
這段話運(yùn)用動作描寫,寫出了母親對“我”的愛是時時刻刻、無處不在的,表現(xiàn)了她希望“我”走出陰影,勇敢面對生活的急切心情。
二、運(yùn)用動作描寫,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的動作描寫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體的事件中寫人物的動作。在敘事過程中,需要刻畫人物形象時,可進(jìn)行一連串的動作描寫,通過典型、細(xì)致的動作描寫,將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如: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yuǎn)遠(yuǎn)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魯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百草園的冬天是什么樣的景象呢?
作者運(yùn)用一系列動詞,集中筆力寫孩子們雪天捕鳥,怎樣張?jiān)O(shè)機(jī)關(guān),閏土父親如何傳授方法,自己又是如何不行等。
雖然著墨無多,但相當(dāng)傳神,是一幅充滿了兒童樂趣的畫。讀了這段文字,你簡直可以從里頭看到孩子們歡蹦亂跳的情景,聽到快樂的歡聲笑語。又如:
一頭斷了牽繩的羊從柵欄里跑出來,四蹄在撐著,忽地撞在一棵樹上,又直撐了四蹄滑行,末了還是跌倒在一個糞堆旁,失去了白的顏色。一個穿紅衫子的女孩沖出門去牽羊,又立即要返回,卻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轉(zhuǎn),銳聲叫喚,離臺階只有兩步遠(yuǎn),長時間走不上去。
(賈平凹《風(fēng)雨》)
這里運(yùn)用一系列動詞,寫出了這只受到驚嚇的斷了牽繩的羊的特征。先是“跑”,接著“撐”、“撞”、“跌”,直至“失去”了顏色。
這里的“沖”更是耐人尋味。此時“沖”出門尋羊的女孩,像是一個鮮活的驚嘆號“沖”到了讀者面前,讓人如同身臨其境,浮想聯(lián)翩。
三、 運(yùn)用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
我們常說“行動從思想中來”,就是說人物的行動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質(zhì),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內(nèi)心世界。
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動作描寫,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更加鮮明。在描寫人物動作時,不僅要寫出他在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描寫他是怎樣做的。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點(diǎn)和精神面貌。 如:
那天我又獨(dú)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母親進(jìn)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p>
(史鐵生《秋天的懷念》)
母親一見“我”正在看窗外蕭條的秋景時,就擋住了窗戶,不讓“我”看這種沒有生機(jī)的景,擔(dān)心“我”產(chǎn)生絕望的思緒。
然后又說去北??淳栈ǎ窍胱尅拔摇比ド⑸⑿?,多看看充滿生機(jī)的花,能夠重拾生活的信心。
一個動作、一句話,寫出母親對 “我”的關(guān)懷,她是在呵護(hù)“我”的內(nèi)心,可見母親細(xì)膩的愛。再如:
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魏巍《我的老師》)
“一迎”這一動作生動表明了師生之間的親近關(guān)系;老師愛我們,我們愛老師,因而并不害怕老師;“輕輕地敲”和“邊上”表現(xiàn)了蔡老師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動作似重實(shí)輕,而且是“敲在石板邊上”,慈母般的情懷可見;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輕輕虛打的動作逗得大伙笑了,老師也發(fā)出了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