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繼宏 馬春英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胃電圖在小兒慢性腹痛的診療特點分析
武繼宏 馬春英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目的 探究胃電圖在小兒慢性腹痛的診療特點。方法 對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間該院收治的78例小兒慢性腹痛患兒胃電圖檢查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 以胃鏡檢查結果為診斷標準,胃電圖檢查準確率為66.7%,其中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腸炎、膽汁返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的胃電圖準確符合率分別為95.6%、23.8%、42.9%、20.0%。所有患兒用餐前后胃體部和胃竇部導聯(lián)胃電圖的主頻率參數(shù)無明顯改變(P>0.05),而餐后的幅值均較餐前增高,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胃電圖在小兒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所引起的慢性腹痛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胃電圖;小兒慢性腹痛;診療特點
小兒慢性腹痛是消化系統(tǒng)臨床常見多發(fā)癥之一,其病因及發(fā)病機制較復雜,進而常增加臨床診斷難度,易被誤診或漏診。隨著臨床對小兒慢性腹痛病理及胃電節(jié)律的不斷認知,胃電圖檢查逐漸受到臨床重視[1]。為進一步分析胃電圖和電子胃鏡在小兒慢性腹痛診斷的一致性,該研究將對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間該院收治的78例小兒慢性腹痛患兒開展胃電圖檢查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診治的78例小兒慢性腹痛患兒,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齡3~12歲之間,平均(5.6±1.4)歲;病程1~24個月,平均(12.5±2.8)月。臨床表現(xiàn)為:上腹部疼痛35例,臍周疼痛20例,進食后腹痛10例,夜間腹痛8例,無規(guī)律腹痛5例,另伴有不同程度嘔吐、反酸、噯氣、黑便等體征。
1.2 方法
所有患兒均經(jīng)成人普通電子胃鏡檢查,并以電子胃鏡檢查結果作為評估胃電圖檢查的診斷依據(jù)。
1.2.1 電子胃鏡檢查 檢查前禁食8 h,禁水4 h,檢查前15 min局部喉噴利多卡因進行黏膜表面麻醉,口服西甲硅油乳劑消除消化道氣泡,采用GIF-260I電子胃鏡檢查,按消化道解剖進鏡,觀察食管、胃、十二指腸黏膜色澤及內容物的色、質、量,并觀察腔道是否規(guī)則,在病變部位及胃竇部鉗取3塊黏膜組織,行快速尿酸酶Hp試驗及常規(guī)病理組織血檢查。
1.2.2 胃電圖檢查 所有患兒均行餐前及餐后胃電圖檢查,采用XDJ-S8B型消化道動力測試儀進行胃電圖檢查,檢查前2 d禁食辛辣、生冷、油膩等刺激性食物,并禁止服用刺激胃肌電活動的藥物,檢查前空腹6 h,受檢時需靜臥10~15 min,并指導患兒在受檢期間禁止說話、活動。安放電極位置時,取胃竇點,即劍突與臍連線中點旁開2~4 cm;胃體點,即劍突與臍連線中點向左旁開3~5 cm,再向上1 cm;接地電極于右側或左側小腿內側,并接右側或左側手腕部內側作為參考電極。檢查者分別于餐前空腹胃電圖記錄10 min,再于進餐完畢休息5 min后,保持平臥體位,再于餐后胃電圖記錄10 min,用餐期間不可進水。選取胃體部和胃竇部導聯(lián)用餐前后胃電圖參數(shù)進行分析(主頻率和平均幅值)。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用餐前后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
2.1 胃鏡檢查結果及胃電圖準確率觀察
78例小兒慢性腹痛患兒中,有慢性淺表性胃炎45例(57.7%),慢性十二指腸炎21例(26.9),膽汁返流性胃炎7例(9.0%),胃十二指腸潰瘍5例(6.4%)。
以胃鏡檢查結果為診斷標準,胃電圖檢查準確率為66.7%,不同病種的胃電圖診斷結果,見表1。
表1 78例患兒不同胃部疾病的胃電圖診斷率
2.2 用餐前后胃電圖診斷特點
78例小兒慢性腹痛患兒用餐后的胃體部、胃竇部導聯(lián)胃電圖主頻率,較用餐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用餐后的幅值均呈不同程度升高,與餐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表2 用餐前后胃體部導聯(lián)胃電圖主頻率和幅值變化情況
表2 用餐前后胃體部導聯(lián)胃電圖主頻率和幅值變化情況
注:與餐前比較,※P<0.05。
疾病種類 主頻率(cpm) 平均幅值(uV)餐前 餐后 餐前 餐后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腸炎膽汁返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3.25±0.35 3.68±0.41 3.83±0.62 4.14±0.65 3.31±0.38 3.69±0.43 3.85±0.64 4.11±0.68 110.54±37.25 113.5±39.41 95.36±33.25 116.28±30.38 (134.25±35.55)※(123.41±38.27)※(125.34±34.32)※(151.26±38.25)※
表3 用餐前后胃竇部導聯(lián)胃電圖主頻率和幅值變化情況
表3 用餐前后胃竇部導聯(lián)胃電圖主頻率和幅值變化情況
注:與餐前比較,※P<0.05。
疾病種類 主頻率(cpm) 平均幅值(uV)餐前 餐后 餐前 餐后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腸炎膽汁返流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3.08±0.35 3.46±0.37 3.89±0.42 4.58±0.47 3.21±0.38 3.63±0.35 4.32±0.41 4.51±0.46 114.81±40.56 110.52±48.52 92.64±57.46 136.72±52.82 (137.35±40.69)※(120.41±47.38)※(135.63±56.24)※(169.25±50.92)※
胃電圖是通過腹部體表電極記錄胃肌電活動節(jié)律的一項非侵入性檢查措施。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胃黏膜及肌層的炎性浸潤和變形增生,可引起基礎電節(jié)律(BER)的產生和傳播受到影響,進而導致節(jié)律失常和異位節(jié)律[2]。大量臨床研究表明[3],消化道癥狀與胃動力障礙和胃電活動異常存在一定關系,胃電圖主頻率與胃慢波頻率一致,其漲幅變化與胃運動功能有關。由此臨床可根據(jù)檢測出的異常生物電信號判斷胃運動功能情況,以此作為胃部疾病初篩的依據(jù)[4]。
該研究中,胃炎、十二指腸炎、胃十二指腸潰瘍是引起小兒慢性腹痛的主要原因,其中慢性淺表性胃炎占57.7%。據(jù)相關調查顯示[5],小兒慢性淺表性胃炎多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動力改變所致。該研究結果顯示,胃鏡檢查以胃鏡檢查結果為胃電圖檢查診斷標準,胃電圖檢查符合率為66.7%,其中慢性淺表性胃炎高達95.6%。慢性淺表性胃炎用餐前后胃體部、胃竇部導聯(lián)主頻率值無明顯改變,但用餐后的波形節(jié)律呈不規(guī)則高波,餐后幅值明顯增高。結果顯示,二導聯(lián)用餐前后主頻率無改變,而平均幅值呈顯著差異。由此可見,胃電圖在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和較高的準確性。膽汁返流性胃炎(BRG)與胃排空、胃竇運動減弱、幽門壓力降低等胃動力障礙關系較為密切,胃排空延遲,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造成含有十二指腸內容物流入胃,使胃黏膜產生炎癥,可能對胃電活動產生影響。該研究結果顯示,有3例患兒二導聯(lián)用餐前可見高頻低幅鋸齒狀波形,經(jīng)胃鏡檢查與其結果相符。據(jù)馬剛等相關研究顯示[6],胃炎患兒胃電圖示餐前、餐后平均幅值增高,主頻率降低,餐前正常慢波百分比減少。與本文慢性淺表性胃炎和膽汁返流性胃炎的研究結果相似。
5例慢性十二指腸炎患兒的胃電圖呈高頻波,其特異性較強,但診斷率較低僅為23.8%,分析可能由于記錄時間過短,波形穩(wěn)定性較差,難以充分反映胃肌電活動,因此用胃電圖診斷十二指腸炎困難較大,容易漏診[7]。另外,由于小兒胃十二指腸潰瘍臨床發(fā)病率較低,同時,胃電圖表現(xiàn)受電極和潰瘍面間的距離、與潰瘍面的大小的影響,使其胃電圖的特異性波形表現(xiàn)不典型,因此胃電圖不適合小兒胃十二指腸潰瘍檢查,需經(jīng)胃鏡進一步檢查,明確腹痛原因。據(jù)奚松林等[8]研究表明,十二指腸炎及球部潰瘍患者餐前、餐后胃電節(jié)律紊亂,平均頻率增高,餐后主功率降低。與該研究存在差異,分析是由于小兒十二指腸潰瘍發(fā)病率較低,且組織尚未發(fā)育成熟,同時患兒胃電圖記錄時間較短,因而其胃電圖表現(xiàn)相較于成年患者無典型特異性。
綜上所述,胃電圖在小兒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所引起的慢性腹痛有重要的臨床價值,且簡單、無創(chuàng),但小兒胃電圖檢查受干擾因素較多,尚存在一些不足,仍需大樣本繼續(xù)研究觀察。
[1]貝文政.40例小兒腹痛臨床診療思路探討 [J].海南醫(yī)學,2014(16): 2476-2477.
[2]蒙淑紅,冀海軍,李中騫,等.急性腹痛280例診療分析[J].北方藥學, 2014,10(9):126.
[3]肖志華.小兒腹痛304例病因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1,11(14):86.
[4]郭麗梅,黃曉群,王成喜,等.胃電圖在兒童厭食癥臨床診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3,10(21):302.
[5]陳彥伶.反復腹痛兒童胃鏡檢查臨床意義[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1,8 (28):104.
[6]馬剛,戴偉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電圖與胃排空檢測分析[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3,36(28):34-36.
[7]畢淑英,徐華,張俊紅,等.胃鏡與胃電圖在兒童腹型過敏性紫癜中的診斷價值[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1,20(3):250-252.
[8]奚松林,黃曉群.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電圖特點與癥狀關系的探討[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2,17(3):154-156.
R263
A
1674-0742(2014)11(b)-0079-02
2014-08-16)
武繼宏(1966-),女,新疆人,本科,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兒科消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