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朝陽
(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1)
社會氛圍對親子運動的影響
萬朝陽
(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1)
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體育、社會改革、社會風氣等因素對親子運動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同時,親子運動也擔負著社會功能。它們相互制約,相互滲透,對構建合理的社會大環(huán)境和制定親子體育運動政策具有獨特的指導作用。
親子運動;社會體育;社會改革;社會風氣;殘疾兒童;社會經濟
目前,由于我國教育體制中高考指揮棒的導向作用,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庭漠視體育運動,學校也是如此,片面追求高分,導致很多學生高分低能,“小四眼”人數(shù)逐年上升。調查顯示,學生身體素質水平一年不如一年,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和學校都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庭也都逐漸意識到身體鍛煉的重要性[1]。
親子運動,作為以家庭為單位的一項體育運動方式,如今越來越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同。從體育概念分類上看,親子運動屬于家庭體育的主要組成部分,而家庭體育又隸屬于社會體育。因此,親子運動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就不可避免的會受到社會體育氛圍、社會體育設施、社會體育宣傳、社會體育改革等諸多社會因素的影響。本文擬以家中有小孩在上中小學或者幼兒園的家庭為研究對象,通過查閱文獻和專家訪談,就社會氛圍與親子運動的相互關系進行了問卷設計與調查,并在此基礎之上予以整理、歸納和專題綜述。
親子運動,作為社會體育的一部分,是全民健身活動的內容之一,社會諸多因素與親子運動是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彼此不可或缺的關系。從體育的社會效益來看,親子運動的蓬勃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青少年兒童養(yǎng)成頑強拼搏的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可以養(yǎng)成家庭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社會不良風氣,在增強人民體質的同時,助推和諧、文明、健康社會環(huán)境的構建。
(一)親子運動是社會體育的一部分,社會體育是親子運動的平臺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親子運動已經成為社會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體育發(fā)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親子運動發(fā)展的進程。社會體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載體就是社區(qū)體育,親子運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社區(qū)體育,大力發(fā)展社區(qū)體育,可以促進親子運動的普及和推廣。我們調查發(fā)現(xiàn),對于社區(qū)體育設施(以安徽省為例),家庭滿意度很低,農村村落體育設施基本沒有,原來僅有的學校體育設施,也隨著學校的合并、取消而大幅減少,滿意度自不必說。城鎮(zhèn)居民家庭對所在社區(qū)體育設施“不滿意”和“不太滿意”的超過70%(分別是27.6%和45.4%),對體育設施“很滿意”的只占8.4%,且基本都是居住高檔小區(qū)或者學校、幼兒園附近的家庭??梢姡鐓^(qū)體育設施落后,直接影響到人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并終將影響到“全民體育”活動的開展。因此,加強社區(qū)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fā)展社區(qū)體育,進而為親子運動提供便利和條件,已迫在眉睫。
(二)親子運動推動社會體育的發(fā)展,肩負社會功能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尤其是全民健身計劃的不斷實施,人們逐漸形成了“健康第一”的思想。但我們調查發(fā)現(xiàn),“體育觀念意識較強而體育行為相對滯后”的狀況仍很普遍。目前的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家庭,家長對子女的健康及教育都很重視,這就很有必要通過親子運動的調節(jié),以親子體育為手段,跳出以往的那種“個人鍛煉,增強體質、促進健康”的傳統(tǒng)體育鍛煉模式,代之以“全家參與、鍛煉身體、和睦相處”為宗旨的新型體育鍛煉模式。
隨著我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fā)展,親子運動在推動社會功能健全方面逐漸發(fā)揮出俞益重要的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一是健身功能。親子運動在促進青少年兒童正常發(fā)育、健康成長、體育鍛煉、陶冶情操等方面可起到推動作用。二是娛樂功能。目前,農村城市化進程日漸加快,成人、兒童的生存、學習壓力越來越大,青少年兒童學習負擔屢減不輕,閑暇時間太少,親子運動可以使人重回大自然,享受自然界的樂趣。如利用閑暇時間郊游等。三是文化功能。體育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的大眾傳媒如網(wǎng)絡、電視、報紙、雜志等承載著越來越多的體育文化,體育欣賞已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四是促進功能。當前,我國仍處在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情感沖突和家庭隔閡層出不窮,親子運動可有效緩解彼此之間的防范意識,讓大家在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中鍛煉身體,愉悅的進行相互交流,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促進家庭與家庭之間的交流,促進社會的和諧和穩(wěn)定。
(三)社會的改革發(fā)展引導親子運動發(fā)展方向
我國自1995年頒布和實施了《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后,全社會對體育鍛煉更加關注,尤其是青少年兒童的體育鍛煉。文中明確指出,“全民健身以全國人民為實施對象,以青少年和兒童為重點”[2]。隨著社會的改革與發(fā)展,人們對體育鍛煉的觀念有了全面的革新,深刻認識到現(xiàn)代家庭體育運動的終身性、科學性和適應性。越來越多的家庭大幅增加了親子運動的資金投入,出現(xiàn)了家庭成員一起走出家門,進入社區(qū)參加體育鍛煉的可喜局面,家庭內部由“個人鍛煉”轉變?yōu)椤叭覅⑴c”的格局逐步形成,家庭成員之間更加和睦,成員的個性也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尤其是隨著我國陽光體育運動的不斷深入,各地陸續(xù)出臺了針對中小學生的減負措施,中小學體育課被占用的情況日漸減少,體育運動場上孩子們的身影逐漸增多。隨著社會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人們利用法定節(jié)假日陪同家人、孩子一起走出家門,走進運動場館,或者投身大自然去郊游??梢?,社會的不斷改革與完善,正引領著親子運動更加健康持續(xù)的發(fā)展。
(四)社會風氣影響參與親子運動的積極性
一直以來,很多發(fā)達國家對孩子的教育是主張身體健康、人格健全,倡導快樂教育法,而我國則是力推應試教育并倡導“重智輕體”,家長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過多的參加體育運動,擔心會影響學習成績,認為體育不過就是“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代名詞,青少年兒童在體育方面一直都處于壓制狀態(tài),生活在“被學習”中,從而直接導致青少年兒童體質逐年下降。
葉立群指出,“社會風氣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綜合的反映,也是人們的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為的綜合表現(xiàn)?!薄吧鐣L氣隨著社會的改革與發(fā)展,隨著社會心理的變化而發(fā)展變化?!盵3]好的社會風氣有利于社會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對人的成長有利,可以引導家庭成員走出家門進行鍛煉,促進親子運動的正常進行。相反,不好的社會風氣和習慣則會嚴重阻礙親子運動的開展。當“重智輕體”這種意識主導社會風尚時,人們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勢必就會銳減。在農村地區(qū),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致使很多孩子被鋼筋混凝土包圍,昔日鄰里孩子結伴玩耍變成了同一小區(qū)甚至同一棟樓內互不往來的“圈養(yǎng)”,嚴重抑制了孩子好動的天性。尤其是進入網(wǎng)絡社會后,電腦電視等現(xiàn)代化游戲工具,替代了孩子們捉迷藏、老鷹抓小雞等體育游戲項目,身體活動游戲變成了智力游戲,孩子們的身體素質每況愈下,嚴重偏離了社會發(fā)展的預期。
(五)親子運動促進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相關資料顯示,2005年以前,我國居民0-12歲孩子的消費總額,每月超過35億元人民幣,但在體育方面的消費卻少之又少[4]。在近幾年的調查走訪中我們發(fā)現(xiàn),以往只有少數(shù)家庭會從孩子的健康出發(fā),為孩子買旱冰鞋、游龍板之類的體育用品,多數(shù)家庭也就是買些跳繩之類的投入較少的器械,消費型的體育場館里面只有少數(shù)成年人在活動?,F(xiàn)在,超市、商場、專賣店的體育用品琳瑯滿目,中高檔的體育健身場館、會所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家庭用于孩子體育鍛煉和親子運動的消費正逐年大幅提高。然而,一方面是傳統(tǒng)體育用品商機無限,一方面是親子運動相關體育用品市場開發(fā)很少。
親子運動與全民體質的提高密切相關,青少年體育消費市場雖非主流但卻潛力巨大。青少年兒童是我國體育市場發(fā)展的明天,培養(yǎng)他們的體育意識,對社會其他群體的體育消費能起到積極的示范效應。政府應積極扶持觀賞性較強的體育競賽或體育表演項目進入市場,提高廣大居民的體育運動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家庭成員,吸引家庭成員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諸如我國女子網(wǎng)球運動員李娜在國際賽場上的精彩表現(xiàn),以及動漫影片《網(wǎng)球王子》的風靡,在國內已刮起一股網(wǎng)球風,網(wǎng)球運動的發(fā)展,迅速推動了網(wǎng)球經濟的發(fā)展。政府應積極鼓勵商家適時開發(fā)適合家庭集體參與的體育項目和體育器械,助推親子運動在更大范圍內的普及,并促進整個體育消費市場的繁榮與發(fā)展。
據(jù)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結果顯示,近20年來,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持續(xù)下降,如肺活量、速度素質、力量素質等,近視比例和肥胖率也逐年上升。因此,發(fā)揮體育的社會功能,研究出解決辦法,推動親子運動可持續(xù)發(fā)展,已成為當前我國政府有關部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構建適宜親子運動發(fā)展的社會大環(huán)境
體育運動具有很強的競爭性和合作性,體育規(guī)則能體現(xiàn)很強的公平性,經常參加體育運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使青少年兒童養(yǎng)成拼搏的精神、頑強的意志、團隊合作意識、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的發(fā)展。構建適宜親子運動發(fā)展的社會大環(huán)境,必須加大宣傳,塑造“人人參與,人人享受體育”的健身氛圍,打破“重智輕體”的傳統(tǒng)社會體育意識,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普及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方法。目前,不論是農村家庭還是城鎮(zhèn)家庭,對體育觀念的認識都很到位,但在行動上總是滯后。因此,政府各職能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動員一切社會力量和資源,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要努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使大家有相應的經濟實力參與到體育鍛煉中來。要督促各企事業(yè)單位,嚴守《勞動合同法》,鼓勵廣大職工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爭取正常的休息休假時間,保證有足夠的閑暇時間來開展親子運動。
(二)加強對親子體育運動政策的研究
當前,國內親子運動相關政策相對缺失,在今后的工作中,政府有關部門可借助全民健身運動來推動親子運動的發(fā)展,并參考國外一些好的做法,如“家庭體育獎章制度”,設立“體育日”、“家庭體育節(jié)”等,用規(guī)章制度來約束家庭,在法律上保障家庭體育的開展,提高親子運動的影響力??梢钥紤]在社區(qū)設立體育管理機構,負責體育的培訓及服務,使社區(qū)體育的開展規(guī)范化、組織化、常態(tài)化。各企事業(yè)單位的工會組織,要有計劃的引導、組織、安排單位員工及員工家庭,舉辦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家庭體育娛樂活動,促進親子運動的普及。在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的過程中,各級體育管理部門要加強業(yè)務指導和宏觀調控,把轄區(qū)體育活動開展與領導的業(yè)績相掛鉤,全面推動體育健身運動的發(fā)展。
我們在調查中還發(fā)現(xiàn),有部分弱勢群體被相關部門忽視,或者說沒有受到足夠的關注,這就是殘障兒童家庭,這部分家庭連孩子的基本體育鍛煉都得不到保證,就更不用說以家庭為單位的親子運動了[5]。一些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殘障兒童能進特殊學校,在學校的組織下會得到一定的體育鍛煉,但相當一部分殘障兒童則是進常規(guī)學校隨班就讀,難以得到應有的重視,缺乏應有的體育鍛煉機會。為此,政府還應建立健全相關政策法規(guī),對殘障兒童家庭給予政策傾斜,加強對他們的體育健康知識的傳授,提高殘障學生的體育意識,同時加強對體育教師及體育社會指導員的特殊教育專業(yè)知識培訓。
[1]朱莉莉.吉林市小學生體育投入現(xiàn)狀調查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論文,2011:8-14.
[2]張楠.北京市城區(qū)小學學生家庭體育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D].北京體育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22.
[3]葉立群.家庭教育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0:60-61.
[4]明明.我國兒童體育消費的尷尬[N].中國體育報,2005-05-31.
[5]梁占鎖.河北省隨班就讀殘疾兒童體育教育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特殊教育,2010(7).11-15.
Impact of Social Atmosphere on Parent-child Sports
Wan Chaoyang
(Department of Police Command Strategy,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2623)
According to social studies,social sports,social reform,social atmosphere and other factors have a crucial impact on parent-child sports.Meanwhile,parent-child sports are also charged with social functions.Their mutual restraint and mutual penetration play a unique role in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asonabl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ies of parent-child sports.
parent-child sports;social sports;social reform;social atmosphere;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social economy
G806
A
1671-5101(2014)03-0112-03
(責任編輯:孫雯)
2014-03-10
本文系安徽省體育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安徽省親子運動現(xiàn)狀調查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ASS2014225)的研究成果。
萬朝陽(1976-),男,安徽蕪湖人,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