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鳳英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南 齊 書》 被 動 式 探 究
滕鳳英
(南京師范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南齊書》被動式主要包括三類:“見”字式、“為”字式、“被”字式,同時還出現(xiàn)了“受”字式、“蒙”字式。通過對前三類句式的窮盡性考察,發(fā)現(xiàn)它們的使用狀況既有與被動式的歷史發(fā)展特點相吻合的一方面,又有一定的特殊性。
《南齊書》 被動式 特點
《南齊書》①作為南北朝時期的一部史書,是現(xiàn)存關于南齊最早的紀傳體斷代史。作者蕭子顯以當代人記當代事,原始語料和敘述語料相近,真實反映了當時的語言面貌,具有極高的語料價值。
被動式作為一種狹義的被動句,它是指既包含一個表被動意義的動詞又具有形式標志的類似于詞組或短語性質的結構形式,并且這一結構形式要充當全句(或分句)的謂語部分。這樣就把意念上的被動句和做句法成分的被動式排除在外。本文根據(jù)被動式的這一界定,對《南齊書》的“見”字式、“為”字式、“被”字式做了窮盡性整理,嘗試分析該書被動式的特點。需要說明,先秦時期出現(xiàn)的“于(於)”字式由于不表被動,只是引出行為施事,不是真正的被動式,就沒有作為被動式進行統(tǒng)計分析。同時,該書出現(xiàn)的“受”字式和“蒙”字式,只是在中古時期出現(xiàn)的表示被動的句式,詞義虛化不充分,其后退出被動式,因此只撿拾數(shù)列加以分析。
1.1 “見”字式
“見”字式是一種古老的句式,產生于上古時期,是繼“于(於)”之后真正表被動的句式,中古時期逐漸衰落,使用頻率降低。但是在《南齊書》中,“見”字式是三大句式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句式,共202句,遠遠超過“為”字式和“被”字式。其主要句式有:“見+V”式、“見+V+于+施事”式、“見+ V+賓語”式。
1.1.1 “見+V”式
此式是上古沿襲下來的傳統(tǒng)句式,在動詞前面加表被動的助詞“見”,構成具有明顯形式特征的被動式,共194句。例如:
(1)赤斧治政為百姓所安,吏民請留之,時議見許,改除寧朔將軍。(《蕭赤斧傳》)
(2)及即位,除司徒參軍,帶薛令,兼中書舍人,見親遇。(《王諶傳》)
(3)嶷不參朝務,而言事密謀,多見信納。(《豫章文獻王傳》)
(4)宋大明雖華選比侍中,而人情久習,終不見重,尋復如初。 (《百官志》)
(5)公卿股肱,以異己寘戮,文武昭穆,以德譽見猜,放肆丑言,將行屠膾,社稷危殆,有過綴旒。(《郁林王紀》)
(6)江夏王義恭出鎮(zhèn)盱眙,道遇懷珍,以應對見重,取為驃騎長兼墨曹行參軍。(《劉懷珍傳》)
第(1)、(2)句“見”直接加動詞,一個單音節(jié),一個雙音節(jié);第(3)句到第(6)句,“見”字前面加了修飾成分,第(3)、(4)句分別用程度副詞和否定副詞作狀語修飾,第(5)、(6)兩句“見”字前面用介賓短語修飾。
該式動詞后面也可以加補語,大多數(shù)是時間補語或結果補語,例如:
(7)特以奕世更局,見擢宋朝,而阿諛內外,貨賂公行,咎盈憲簡,戾彰朝聽,輿金輦寶,取容近習。(《江謐傳》)
(8)緒長于周易,言精理奧,見宗一時。(《張緒傳》)
(9)器量弘雅,不以權勢自居,故見容建武之世。恭己自保,朝野以此稱之。(《徐孝嗣傳》)
(10)宋元嘉末,弟尉之為武進縣戍,隨王誕起義,太初遣軍主華欽討之,吏民皆散,尉之獨留,見執(zhí)將死。(《吳欣之傳》)
(11)其論見重如此。(《周顒傳》)
第(7)到(9)句“見”字式后面加的是時間補語,在補語前暗含一個省略的“于”字。第(10)、(11)句“見”字式后面跟的是結果補語。
1.1.2 “見+V+于+施事”式
此式是“見”字式與“于”字式的組合運用。“見”字式最大的特點是“見”和“V”之間不能加入施事,用“于”介引出施事,彌補了“見”字式的不足。全書共4句,其中兩句用“于”字引出施事,兩句直接在“V”后面加施事,現(xiàn)列如下:
(12)故永明定律,多用優(yōu)寬,治物不患仁心,見累于弘厚,為令貴在必行,而惡其舛雜也。(《袁彖孔稚珪劉繪傳論》)
(13)恒及父道矜,并有古風,以是見蚩于世,其事非一。(《王奐傳》)
(14)如以江夏心異先臣,受制臣力,則江夏同致死斃,聽可昏政淫刑,見殘無道。(《崔慧景傳》)
(15)馮恢下節(jié),見陋張華之語。(《褚伯玉傳》)
1.1.3 “見+V+賓語”式
此式形式上與上面省略“于”的第二式一樣,都在“V”后面加一個名詞性成分,但是在語法和語義上都不相同。全書共4句,先列如下:
(16)見擢為世祖冠軍府參軍,除殿中將軍,武騎常侍,出補襄賁令。(《桓康傳》)
(17)淮南人尹略,少伏事太祖,晚習騎射,以便捷見使為將。(《尹略傳》)
(18)仲宣之處魏國,見貶容陋。(《王琨張岱褚炫等傳論》)
(19)潁川庾銑,善屬文,見賞豫章王,引至大司馬記室參軍,卒。 (《王智深傳》)
其中第(16)、(17)和(19)句,主語和賓語屬于同位關系,第(18)句主語和賓語屬于領屬關系。
《南齊書》中“見”字式的使用頻率見下表:
表1-1-1
1.2 “為”字式
在漢語史中,“為”字式的使用歷史最長,在中古時期達到高度繁榮,形式也最為復雜?!赌淆R書》中“為”字式共170句,出現(xiàn)三種句式:“為+V”式、“為+施事+V”式、“為+施事+所+V”式。
1.2.1 “為+V”式
在這種句式中,動詞緊跟在“為”的后面,形成被動,共19句。例如:
(20)猶如天子東西游幸,朝堂之官及拜官者,猶北向朝拜,寧得以背實為疑邪(《禮志上》)
(21)雖才愧古人,意懷粗亦有在,不以遺財為累。(《豫章文獻王傳》)
(22)建元元年,驃騎諮議沈憲等坐家奴客為劫,子弟被劾,憲等晏然。 (《陸澄傳》)
其中,有一例在“為”和“V”中間加入了副詞,來修飾動詞,現(xiàn)列如下:
(23)縣為白劫破掠,并不經格戰(zhàn),委職散走。(《沈文季傳》)
1.2.2 “為+施事+V”式
該句式中,“為”是介詞,后面引出動作的施事,共6句?,F(xiàn)列如下:
(24)吾子其擇善而從之,無令竹帛空為后人笑也。(《陳顯達傳》)
(25)泰始元年,太一在二宮,為大小將奄擊之,其年景和廢。(《高帝紀上論》)
(26)顯達不能抗,退走至西州后烏榜村,為騎官趙潭注矟刺落馬,斬之于籬側,血湧湔籬,似淳于伯之被刑也。(《陳顯達傳》)
(27)而今疑似未辨,為世大戮。(《何昌宇傳》)
(28)女婿殷叡懼禍,謂奐曰:“曹、呂今來,既不見真敕,恐為姦變,政宜錄取,馳啟聞耳?!保ā锻鯅J傳》)
(29)家產日益,鄉(xiāng)里多欲娶之,以無兄弟,誓守墳墓不肯嫁,為山賊劫殺。(《韓靈敏傳》)
1.2.3 “為+施事+所+V”式
此式是發(fā)展比較完備的被動式,“為”字引進施事,在動詞前增加“所”字,強化被動的意義,同時也兼有協(xié)調音節(jié)的作用,所以自其于先秦產生以來,經過兩漢迅猛發(fā)展,東漢時便已成為古漢語中的主要被動式?!赌淆R書》中共145句,例如:
(30)沔北諸郡為虜所侵,相繼敗沒。(《明帝級》)
(31)太祖在新亭,傳言已沒,宅復為人所抄掠。(《文安王皇后傳》)
(32)勑懷珍步從盱眙自淮陰濟淮救永等,而官軍為虜所逐,相繼奔歸,懷珍乃還。(《劉懷珍傳》)
(33)車駕幸安樂寺,淵從駕乘虜橋,先是勑羌虜橋不得入仗,為有司所奏,免官,見原。(《薛淵傳》)
(34)轉桂陽王征北中兵參軍,與世祖同直殿內,為明帝所親待,由是與世祖款好。(《劉悛傳》)
(35)初,烏奴屢為官軍所破,走氐中,乘間出,擾動梁、漢,據(jù)關城。 (《崔慧景傳》)
該式省略“為”后的施事,形成“為所+V”,在文中只出現(xiàn)一例:
(36)皇考曰:“今日懸守窮城,事已危急,若復示弱,必為所屠,惟當見強待之耳?!保ā陡叩奂o上》)
《南齊書》中“為”字式的使用頻率見下表:
表1-2-1
1.3 “被”字式
“被”字式是萌芽于先秦,發(fā)展于兩漢,一直到六朝時期,“被”字式的使用頻率大幅上升,逐漸達到成熟,也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變式?!赌淆R書》中“被”字式共66句,分為三種句式:“被+V”式、“被+施事+V”式、“被+施事+所+V”式。
1.3.1 “被+V”式
此式“被”字緊跟在動詞前面,表示被動,共64句。例如:
(37)十七年,宋大將軍彭城王義康被黜,鎮(zhèn)豫章,皇考領兵防守,太祖舍業(yè)南行。(《高帝紀上》)
(38)永明中,南海王子罕為南兗州刺史,有麞入廣陵城,投井而死,又有象至廣陵,是后刺史安陸王子敬于鎮(zhèn)被害。 (《高帝紀上》)
(39)羣吏中南陽樂藹、彭城劉繪、吳郡張稷最被親禮。(《豫章文獻王傳》)
(40)明帝立,道隆被誅。(《垣崇祖?zhèn)鳌罚?/p>
(41)子響軍主劉超之被捕急,以眠褥雜物十余種賂淵自逃,淵匿之軍中,為有司所奏,詔原。(《薛淵傳》)
(42)郁林廢,朝臣皆被召入宮,敩至云龍門,托藥醉吐車中而去。(《江敩傳》)
文中有一例“被”和“受”對舉,現(xiàn)列如下:
(43)案遐啟彈新除諮議參驃騎大將軍軍事沈憲、太子庶子沈曠并弟息,敕付建康,而憲被使,曠受假,俱無歸罪事狀。 (《陸澄傳》)
1.3.2 “被+施事+V”式
此句式被認為是最接近現(xiàn)代漢語被動句的句式,但是在《南齊書》中只出現(xiàn)一例:
(44)晏位任親重,朝夕進見,言論朝事,自豫章王嶷、尚書令王儉皆降意以接之,而晏每以疎漏被上呵責,連稱疾久之。 (《王晏傳》)
此式的來源歷來是討論的熱點。歷來許多學者認為“被+V”是該式的前身,在中間加一個賓語形成;有人認為是由“為+施事+V”類化而來;還有人認為是“被”作動詞,由“被+O+V”重新語法化分析得來。何亞南在《<三國志>和裴注句法專題研究》中對以上看法逐一進行了反駁,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認為“‘被OV’式被動句很可能來源于帶“被”字的連動句?!弧肿罱K虛化為專表被動的介詞的過程正是在這一句式中實現(xiàn)和完成的?!彪m然這一說法有待進一步證明,但是他對其他說法的反駁卻很有說服力。
1.3.3 “被+施事+所+V”式
此式和上式一樣,在《南齊書》中僅見一例:
(45)建武末,為諸暨令,被王敬則所殺。(《卞彬傳》)
《南齊書》中“被”字式的使用頻率見下表:
表1-3-1
1.4 “受”字式和“蒙”字式
這兩種句式是中古時期出現(xiàn)的新興被動式,但是由于“為”字式和“被”字式的廣泛使用,使其最終沒能發(fā)展下去,中古后期漸退被動式的舞臺。同時,由于“受”和“蒙”虛化不徹底,真正表被動的很少,大部分學者認為這些形式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被動式。
1.4.1 “受”字式
該式在書中出現(xiàn)約4例,除了上面第(43)句“受”和“被”對舉出現(xiàn),其他如下:
(46)虜退六旬,諶誅,遣黃門郎梁王為司州別駕,使誅誕,束身受戮,家口系尚方。(《蕭諶傳》)
(47)明公豈得默己,坐受夷滅。(《紀僧真?zhèn)鳌罚?/p>
(48)永泰元年,王敬則事平,法亮復受敕宣慰。(《茹法亮傳》)
1.4.2 “蒙”字式
漢語語法界認為“蒙”字式不是被動式的標識句,袁賓(2005)證明了“蒙”字式是被動式的一種,他通過多角度的比較,證明了“蒙”字式具有和“被”字式一樣的表示被動的語法功能?!赌淆R書》中約有7句,例如:
(49)宋元徽二年以來,諸從軍得官者,未悉蒙祿,可催速下訪,隨正即給。(《高帝紀下》)
(50)儉弟遜,昇明中,為丹陽丞,告劉秉事,不蒙封賞。(《王儉傳》)
(51)皇運初基,便蒙抽擢,祭酒主簿,并皆先朝相府。(《劉祥傳》)
(52)佛化遍十方,無不蒙濟擢。(《東南夷傳》)
從上例可以看出“蒙”字式和“被”字式十分接近,但是表敬意味仍然很濃。
《南齊書》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作品,該時期是上古到中古的轉型期,被動式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在這個時期達到高度繁榮。新句式的出現(xiàn)、舊句式的消失或衰減,實現(xiàn)了漢語被動式發(fā)展過程中的一次大轉變。下面根據(jù)本文對《南齊書》三種被動句式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結合唐鈺明先生統(tǒng)計的先秦至六朝的“見”字式、“為”字式、“被”字式在不同時期所占的百分比例表,分析《南齊書》被動式特點。
《南齊書》與先秦至六朝三種被動式百分比表
表2-1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每個時期的被動式使用情況不同,既有新舊句式共存現(xiàn)象,又有每個句式的增長、衰減和消失,特定時期都呈現(xiàn)出該時期的主流句式。先秦時期,以“見+V”式和“為+V”式為主。西漢“見+V”式和“為+V”式使用頻率雖較高,但有下降趨勢,而且被新興句式“為+施事+所+ V”式反超。東漢時期,“為+施事+所+V”式占據(jù)被動式半壁江山,成為主流句式,且變式不斷增多;“見+V”式使用率居于次位,“為+V”式使用率已大大降低;“被”字式開始抬頭。六朝時期,“見+V”式和“為+V”式使用頻率繼續(xù)下降,“為+施事+所+V”式仍是主導句式,由此產生的變式也繼續(xù)出新,使用率也出現(xiàn)小幅度上升;“被”字式在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高度繁榮,成為僅次于“為+施事+所+V”式和“見+V”式的第三大句式,且受“為+施事+所+V”式及其變式的類化作用,產生了類似“為”字式的變式。
總的來說,從先秦到六朝,“為+V”式由于“為”字式新句式的產生,衰減最快?!耙?V”式由于中間不能加入施事,需借助“于”字引入,所以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見+V+于+施事”式雖然比較完備,但是隨著“為”字式的新發(fā)展和“被”字式興起及演變也注定其難以長足發(fā)展。
《南齊書》作為六朝時期的一部史書文獻,被動式使用狀況既有與該時期被動式使用相一致的方面,也有自身的一些特點。相同的方面表現(xiàn)在“為+施事+所+V”式、“見+V”式和“被+V”式仍是三大主流句式,保留有對之前句式的繼承。不同點在于《南齊書》中“見+V”式使用頻率最高,與唐鈺明先生統(tǒng)計的該式的使用情況不吻合,也許這是因為作者語言使用習慣差異造成的。其次,《南齊書》中出現(xiàn)了一些唐鈺明先生沒有統(tǒng)計的形式:“為+施事+V”式和“被+施事+V”式。兩式的成因在上文稍有說明,這里不再重復。再者,該書出現(xiàn)的“受”字式和“蒙”字式是中古漢語被動式新興表現(xiàn)形式,但是從以后的被動式發(fā)展來看,最終沒有成為主流。
注釋:
①南齊書.中華書局,2012年6月重印.
[1]張延俊.《水經注》被動式研究[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2]王玉紅.《世說新語》被動句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3]肖麗容.中古史書被動句研究[D].四川:四川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4]李森森.《型世言》被動式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5]何亞南.《三國志》和裴注句法專題研究[M].江蘇: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