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與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語言是民族文化的反映,不同民族的語言反映出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反過來也制約著語言的表達。本文著重從概念對比著手,運用語言世界圖景的方法分析“和”和“соборность”兩個概念在漢俄語中所體現(xiàn)出的語言文化的差異,了解這一方面的差異,有助于我們對中俄兩國文化的異同有更加清晰的認識。
關(guān)鍵詞:“和”;“соборность”;概念;語言文化
語言世界圖景是語言文化學的核心概念之一,源于世界圖景理論。世界圖景,簡單地說,就是人類對世界的認識,“世界圖景是綜合的、全景式的關(guān)于具體現(xiàn)實以及具體人在該現(xiàn)實中的地位的認識。”(轉(zhuǎn)引自趙愛國,2006:77)換句話說就是“每一種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保ㄚw愛國,2006:77)語言是世界圖景最重要的表達手段,“語言作為物質(zhì)世界中最重要的一種符號,能反映現(xiàn)實世界的一切”(趙愛國,2006:91),人的社會文化生活經(jīng)驗和活動方式通過語言展現(xiàn)出來,形成了語言世界圖景。
1 漢語中的“和”的語言世界圖景
和合是中國文化的精髓,亦是被各家各派所認同的普遍原則。無論是天地萬物的產(chǎn)生、社會、人際關(guān)系,還是道德倫理、價值觀念、心理結(jié)構(gòu)、審美情感,都貫通著和合。中國很多關(guān)于和合思想的論述首先要追朔到古代。
1.1 中國古代關(guān)于和合思想的論述
關(guān)于和的思想老子也有過很多論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道之所以能產(chǎn)生萬物,是因為陰陽兩個方面相互作用而形成和,和是宇宙萬物存在和生存的基礎(chǔ),。
儒道的思想認為和合是天地萬物存在的依據(jù),“四時迭起,萬物循聲,一盛一衰,文武倫經(jīng);一清一濁,陰陽調(diào)和,流光其聲。”在荀子看來,和合是音樂根本精神的體現(xiàn)?!扒覙芬舱?,和之不可變者也;李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
1.2 中國近現(xiàn)代的和合思想
中華民族的“和”文化源遠流長,但在現(xiàn)今,面對發(fā)展中華文化的需要,在強調(diào)“和”的同時,我們更注重強調(diào)的是“和而不同”,將把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推向世界,發(fā)展和諧中國,和諧世界。和諧思想不僅促進了“中華一體,四海一家”的統(tǒng)一國家的形成,在精神層面上,還塑造了中華民族“厚德載物,兼容并包”、“友善睦鄰,天下一家”、“以和為貴,謙遜禮讓”的民族氣質(zhì)和胸襟。
2 俄語中的“соборность”的語言世界圖景
在認識俄羅斯民族精神的過程中,“соборност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соборность”指“共同性”,“聚義性”,“聚合性”,“集體主義”,“集體意識”,“和衷共濟”,“協(xié)同精神”等,(程家鈞,1999,100)是東正教的一個概念。在一致統(tǒng)一的基礎(chǔ)上進入соборность語言文化場的有православие(正統(tǒng)) , правдолюбие(熱愛真理) , община(共同) , вера(信念) , всечеловечность(全人類性) , взаимопомощь(互助) , сплочённость(團結(jié)) ,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о(合作)等等。除此之外,在一致統(tǒng)一的基礎(chǔ)上還有很多這樣的成語諺語和詞組,如Душа всем мира(整個世界的靈魂), Люби ближнего как самого себя(像愛自己一樣愛周圍的人);совместный труд(共同勞動) ,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 перед людьми (對人負責), соборное единение(團結(jié)一致) , русская народоправство(俄羅斯民權(quán)) , собо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共同社會) , соборная личность (共同個性),соборные ценности(共同價值)等等。沃羅比約夫把соборность的總義素劃分為三種分義素,即1)婚姻家庭統(tǒng)一;2)宗教生活;3)命運的統(tǒng)一性。(Воробьев,1997,275)。從上面這些內(nèi)容我們可以看出,соборность盡管與東正教有很深的淵源關(guān)系,但作為俄羅斯民族個性的重要特征,其內(nèi)涵已遠遠超過宗教領(lǐng)域。其“一致統(tǒng)一性”是其重要的民族個性的體現(xiàn)。соборность是俄羅斯民族個性中的重要概念,反映了俄羅斯民族在認識世界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上和其他民族的區(qū)別,也鮮明的體現(xiàn)了俄羅斯民族性格和文化,是獨特的俄羅斯精神的寫照。
3 結(jié)語
中國和俄羅斯作為兩個具有兩種鮮明文化對比的國家,在各自民族文化中反映了本民族認識世界和看待世界的方式,都具有各自民族特色。中國文化中的“以和為貴”、“和而不同”,俄羅斯民族文化中的“聚合性”、“集體主義”、“協(xié)同精神”、“一致統(tǒng)一性”等都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和民族精神的鮮明體現(xiàn)。了解了漢語“和”和俄語“соборность”體現(xiàn)的語言世界圖景,有助于我們更加清楚的了解中俄兩國各自的文化內(nèi)涵和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Воробьев В.В. ,Лигвокультурология(теория и методы),[М], Издво РУДН,1997
[2] Бердяев Н. Русскаяидея [M], М ., 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ACT, 2000.
[3]現(xiàn)代俄語與現(xiàn)代俄羅斯文化,[M],程家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社,1999年
[4]語言文化學論綱,[M],趙愛國,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
[5]《墨子間詁(新編諸子集成)第一輯》,[M],[清]孫詒讓,中華書局,2001
[6]《荀子新注》,[M],中華書局,1979
[7]語言世界圖景理論及其研究,[J],趙愛國,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年第11期
[8]中國文化的精髓—和合學源流的考察,[J],張立文,中國哲學史,1996年第1-2期
[9]和更要“和而不同”—全面理解中華民族的“和”文化,[J],馬維英,學理論,2008年第18期
[10]соборность的語言文化場分析,[J],朱達秋,外語學刊,2003年第3期
[11]собор,соборность和сбор,[J],李小桃,俄語學習,2002年第2期
作者簡介
藺金鳳(1990—),籍貫甘肅定西,蘇州大學俄語系研究生在讀,主要研究方向為俄語語言文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