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無不是底父母,
世間最難得者兄弟。
須貽同氣之光,無傷手足之雅。
——《幼學瓊林·兄弟》
譯文——
天下沒有不對的父母,世上最難得的是兄弟。必須保持同胞的情誼,互致同氣連根的榮光,不要傷了手足之情。
知識鏈接——
古人對兄弟姐妹的排行非常有講究,他們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給出一個名稱,分別以“伯、仲、叔、季”表示。“伯”就是老大,也可以用“孟”表示,不過“孟”多指庶出的老大;“仲”就是老二;“叔”為老三;“季”最小。古人在“字”前常加排行的次序。如孔子學生仲尼,他在家里就是排行老二。
其家初中,謂之破天荒;士人超拔,謂之出頭地。
中狀元,曰獨占鰲頭;中解元,曰名魁虎榜。
——《幼學瓊林·科第》
譯文——
某家第一次有人中進士,叫做“破天荒”;讀書人才氣超群,特別出眾,叫做“出頭地”。
中狀元的叫做獨占鰲頭,中解元叫做名魁虎榜。
知識鏈接——
正規(guī)的科舉考試分為鄉(xiāng)試、會試與殿試三級。鄉(xiāng)試是省一級的考試,考試合格者稱為舉人,鄉(xiāng)試中的第一名稱為“解元”,如明朝風流才子唐伯虎就被人們稱為“唐解元”。會試是舉人在京城參加的全國統(tǒng)一考試,考試合格者稱為貢士,并能參加最高一級的進士考試——殿試。會試中的第一名則稱為“會元”。殿試由皇帝親自策問,以確定他們的名次。殿試合格者稱為進士,而第一名就是“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