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8日晚上8時40分,89歲的粵劇名伶紅線女在廣州病逝。不知道是否地上每一位巨星逝去,天上都有一顆星星隕落。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位宗師的離世,都是一個時代的終結。紅線女是一代粵劇名伶無人不識,但她半個世紀前就是橫跨戲曲、話劇、電影的三棲舞臺女王,尤不為今人所知的是,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她已是影壇一線花旦,而這位長相明麗、戲路極廣的女明星,甚至被后人稱為“粵語片白光”。
創(chuàng)下無人與自己打對臺的紀錄
創(chuàng)立“紅腔”的名伶紅線女是粵劇表演的“一代宗師”,也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影壇一線花旦??箲?zhàn)勝利后,她隨丈夫馬師曾回到香港演出。戰(zhàn)后香港影業(yè)火紅,1947年她受邀拍第一部電影《藕斷絲連》,由資深導演蘇怡執(zhí)導。更令人叫絕的是,她首次觸“電”就創(chuàng)下上映時幾乎無人與自己打對臺的紀錄:當時同時為她開拍的還有《我為卿狂》,這是改編自另一位粵劇大佬倌薛覺先的著名劇目,與《藕斷絲連》正好是一悲一喜。后來這兩部片在前后兩個星期之內上映,叫好又叫座,紅線女也由此成為多棲明星,片約不斷。
掀起“伶星分家”風波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粵劇電影深受本地和思鄉(xiāng)情切的東南亞市場歡迎。紅線女于1948年拍了第一部粵劇電影《梁山伯、祝英臺》,同年還與馬師曾以夫妻檔形式繼續(xù)在銀幕上聯(lián)袂演出,拍了《刁蠻公主》、《審死官》,后者的幽默鬼馬師爺喜劇也使上世紀九十年代周星馳、梅艷芳的同名電影之濫觴。此外,紅線女與梅綺聯(lián)袂出演的《西廂記》,她飾演的崔鶯鶯也是不少上了年紀的影迷念念不忘的經(jīng)典形象。雖然以粵劇電影打開影壇局面,但后來紅線女在港所拍的更多是時裝片,直到1955年與馬師曾一起回內地,在廣州加盟廣東粵劇團之后,才再次拍攝了大量的粵劇電影,其中最經(jīng)典的就是《搜書院》和《關漢卿》。
紅線女夫婦到香港時,戲曲名角們多被受邀拍電影,他們與本來就當紅的影星搭檔被稱為“伶里合作”,這類作品在東南亞非常賣埠,據(jù)說“雙生雙旦”“三生三旦”的豪華陣容時有出現(xiàn),大堆頭程度不亞于近幾年的賀歲大片。當時名伶?zhèn)兊钠甏霾⒉粊営谟靶?,加上某些人態(tài)度傲慢,引發(fā)不少電影演員的不滿,后者最終以吳楚帆為首在中聯(lián)影業(yè)發(fā)起了“憐星分家”運動。而另一邊,當時已加入中聯(lián)的紅線女夫婦卻也因劇壇同行懷著“敵人的朋友是敵人”的心態(tài),受到強烈指責和排斥,認為他們對劇壇有所背叛。這場紛爭由紅線女夫婦加入中聯(lián)影業(yè)而爆發(fā),也可見他們當時在兩個圈子中的影響力。
八年拍電影近100部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粵語片產(chǎn)量由于市場大好而激增。紅線女真正在香港影壇闖蕩的時間,不過八年,卻拍了九十多部電影,在今天看來不可思議。但她的作品在高產(chǎn)量之下不乏佳作,其中《秋》、《家家戶戶》、《天長地久》三部更入選“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之后,雖然她回內地,但近年仍與香港娛樂圈、影壇交往不斷,英皇娛樂總裁吳雨是她的干兒子,香港新浪潮名導許鞍華、張之亮也曾邀她拍戲,如今的樂壇天后容祖兒早年為電影中有粵劇橋段,還登門請教受到她的指點提攜。此外,她與羅家英、汪明荃交情甚篤,劉德華、張學友這樣的天王更是在她面前如同謙遜乖巧的小學生。紅線女的離世在香港也是大事,她曾經(jīng)大力呼吁保留的新光戲院,也在近期為她設立公祭。
后半生只拍了幾部電影
紅線女拍完《我是一個女人》的當年,就與馬師曾離開香港回內地,當然很大程度是由于當時新中國的號召,他們決定回內地發(fā)展粵劇事業(yè)。事實上,她在港時期所拍電影也多為當時左派的“長鳳新”系出品,堅持藝術與社會責任、寓教于樂為創(chuàng)作原則?;貎鹊睾蟮募t線女拍了曹禺作品改編的《原野》,又與馬師曾拍了數(shù)部戲曲電影,在1962年又拍了《心心相印》,之后就是“文革浩劫”,她出演“文革”應制片《沙家浜》時已是12年之后了。而她在大銀幕上告別之作,則是1990年的粵劇電影《李香君》。
邢大軍據(jù)《現(xiàn)代快報》整理endprint